八旬老人講述《色•戒》背后的歷史真相——豈能把抗日烈士描寫成交際花!
曹衛國
《色•戒》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后,美國中文媒體紛紛披露片中女主角原型是抗戰期間國民黨中統情報員鄭蘋如。居住在洛杉磯的八旬老人鄭靜芝11日打破沉默,向媒體親述其二姐鄭蘋如為抗戰事業獻出年輕生命的歷史真相,希望以此澄清傳聞,告慰親人在天之靈。
今年80歲的鄭靜芝又名鄭天如,是鄭蘋如最小的妹妹。鄭靜芝說,近日許多媒體在有關影片《色•戒》的報道中,說片中女主角原型是其姐鄭蘋如,并把鄭蘋如描寫成以色相誘人的交際花,這使她內心深感不安。她表示,文藝作品為達到娛樂大眾的目的可有許多想像空間,但她希望觀眾在看過電影后切勿把片中沉溺情欲無法自拔的女主角與歷史上大義赴死的抗日烈士鄭蘋如畫等號。
鄭靜芝說,某些媒體在報道中刻意強調,當年鄭蘋如被捕后仍有許多人為其美貌所傾倒,甚至要與她私奔,這是對烈士崇高人格和志向的褻瀆。據鄭靜芝介紹,鄭蘋如1940年犧牲時年僅23歲,身份是上海政法學院學生,她犧牲前只有一個交往不久的男友,從未真正談過戀愛。
鄭靜芝在記者招待會上特別提到自己的母親木村花子,稱母親在姐姐被捕后表現出堅韌和勇氣。木村花子是日本人,在日本侵華戰爭打響后,毅然隨丈夫鄭鉞帶著3個女兒回到上海。鄭靜芝說,姐姐在暗殺行動失敗后被捕,日偽政府提出讓父親鄭鉞在偽政府中任職,可保鄭蘋如不死,但遭到父親拒絕,母親盡管愛女心切,卻從未勸過父親一句,最終鄭蘋如被日偽特務機關秘密殺害。
鄭靜芝說,雖然當時她只有十二三歲,但家中發生的事情至今仍歷歷在目。鄭靜芝的大哥在日本學飛行,回到中國后在重慶加入了中國空軍,后來也在對日作戰中為國捐軀。
電影《色•戒》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盡管這部小說顯然取材于鄭蘋如的事跡,但人們普遍認為,作品中男女主角愛恨交織的戀情更多來自張愛玲本人與曾擔任日偽政府宣傳部次長的漢奸胡蘭成的感情糾葛。
(《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9月14日《北京日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