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1.宗教誕生于人類對于未知的恐懼,而在資本主義,由于人類對自然界未知的減少和人類對人類社會客觀規律的認知不足,宗教變為了普通人對社會關系不確定的安慰劑,同時,也被資產階級利用,變成了傳播消費主義的利器,奴化無產階級的麻醉劑。是及其反動的。但由于其對人的安慰作用,仍然有很大一批“信徒”。但這些歸根到底是一個將死之人的回光返照罷了。
2.宗教是剝削階級統治下的產物,是為統治和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無產階級當政人民沒有壓迫和痛苦也就不需要這些精神鴉片,宗教必將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3.馬列毛主義者對宗教勢力的斗爭絕不能局限于抽象存粹的理論宣傳,而必須與當下具體的階級斗爭實踐緊密結合。必須始終從階級斗爭的利益出發,從根源上摧毀宗教滋生的土壤,才能徹底消滅宗教。
要知道,宗教本身是沒有內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隨著以宗教為理論的被歪曲了的現實的消滅,宗教也將自行消滅。 ——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同宗教的差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差別,前者強調以科學分析社會、而后者只強調信仰超自然的力量和逃避現實。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為無產階級最終會消滅私有制,實現人類的解放,而后者則選擇救心,尋求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不是對某種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而是人類的解放,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現實的幸福,而宗教只要求人們心靈上的解放,實現的不過是是虛幻的幸福。
宗教的觀念起源于原始社會,由于人們缺乏自然和社會的概念、缺乏對自然規律和現象的理解,把自然當作了是神秘的力量,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出現了神的觀念以及對神的崇拜,并把神看作造物主,是一切事物的起源,于是就產生了最初的宗教。而在階級社會,宗教被剝削階級利用,成為了反動統治階級鎮壓勞動人民的力量。西歐的羅馬帝國統治奴隸,中世紀的天主教會……剝削階級把宗教結合到了統治,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反動階級為了讓人民迷失在虛幻的幸福中,建起了教堂、賣起了贖罪卷,而宗教得以被長久地保留下來。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的這一句名言是馬克思主義在宗教問題上的全部世界觀的基石。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現代所有的宗教和教會、各式各樣的宗教團體,都是資產階級反動派用來捍衛剝削制度、麻醉工人階級的機構。 宗教通過種種教義,宣揚剝削階級的神性,正當化剝削階級對勞動群眾的壓迫,宣告自己為“神的代理人”“救世主”,而勞動群眾天生低等,就應該任剝削階級宰割,他們的貧困,只有“救世主”才能拯救,以虛幻的“天堂”欺瞞勞動群眾,以真實的“地獄”鎮壓勞動群眾。
自階級誕生以來勞動群眾對宗教的斗爭從未停止,但是在剝削制度的影響下群眾的斗爭沒能擺脫宗教,自然也不能徹底地反對宗教。而只有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為人們擺脫宗教精神奴役指明了出路。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聲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它完全繼承了法國18世紀和德國19世紀上半葉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歷史傳統,即絕對無神論的、堅決反對一切宗教的唯物主義的歷史傳統。
馬克思主義認為,反宗教斗爭是服從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只有在現實社會同反動階級的斗爭中,勞動群眾才能找到解放的出路,只有消滅了私有制和階級,實現了共產主義,才能徹底消滅宗教,而宗教的消滅,只能是無產階級的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的結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