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改良主義不可能真正的解放無產階級,因為只要資本主義存在一天,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壓迫剝削就不胡結束,就算是現在資產階級因為改良主義運動進行了一定的讓步,也會在之后連本帶利的拿回來。而無產階級因為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就難免受到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無法自發的產生階級意識,只能自發的進行經濟斗爭,只有在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政治灌輸與領導下無產階級才可以進行自覺的政治斗爭,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奪回屬于無產階級的權力。
馬列毛主義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什么人工智能和高科學,這些和我一個月薪4000還單休的、租房吃拼好飯的打工人有什么關系呢?而這種矛盾的根本表現就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面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改良主義者幻想通過和平改革逐步改善工人階級的處境,然而,歷史和理論都已充分證明,改良派的道路必然失敗,只有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徹底瓦解資產階級統治,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
一、改良主義的本質是維系資本主義的統治
改良主義者認為,可以通過逐步的社會改革,使資本主義變得“人道化”,從而消除階級矛盾。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資本主義的根本屬性,即它是以剝削無產階級為基礎的制度。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說過,“無產階級國家代替資產階級國家,非通過暴力革命不可。”“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資產階級不會自愿放棄權力,任何改良措施都只是統治階級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延續自身統治的一種手段。即使某些改良措施能夠在短期內改善部分勞動者的生活條件,但它們最終都會被資產階級通過其他方式所抵消。例如,工人爭取到了更高的工資,資本家便會通過通貨膨脹、提高勞動強度、裁員等方式重新剝削他們。這種循環表明,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剝削就不可能被真正消除。
二、歷史上的改良派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歷史上,許多改良主義者試圖通過議會斗爭、政策調整、社會福利等方式改變資本主義體系,但最終都未能觸及其根本。
1.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蛻變
19世紀末,德國社會民主黨(SPD)曾是馬克思主義運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伯恩施坦等修正主義者的領導下,SPD逐漸放棄了革命目標,轉向改良主義,試圖通過議會斗爭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然而,這一策略不僅未能改變資本主義,反而使SPD成為資產階級制度的維護者。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SPD甚至投票支持帝國政府的戰爭預算,徹底背叛了無產階級。
2. 俄國孟什維克的失敗
在俄國,孟什維克主張通過和平改革實現社會變革,而布爾什維克則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的路線。1917年二月革命后,孟什維克加入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試圖通過改良手段推動社會進步,但最終他們既未能滿足工人和農民的訴求,也未能鞏固自己的權力。相反,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徹底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成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革命。
3. 社會民主主義的破產
20世紀以來,許多西方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在表面上推行福利制度、提高工人待遇,試圖用“溫和改革”來緩解階級矛盾。然而,在全球資本主義的周期性危機中,這些福利政策往往被資產階級政府削減,工人階級的權益再次受到侵害。例如,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下紛紛削減社會福利,私有化公共資產,導致貧富差距加劇。比如撒切爾主義——撒切爾政府推行大規模的私有化,將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英國煤炭公司(British Coal)、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英國天然氣(British Gas)等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資本,同時削減福利支出,包括降低失業救濟金,提高領取社會福利的門檻,削弱工會權力。 最終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一度升高,工人階級的經濟保障被削弱。 同時期類似的還有美國的“里根經濟學”、法國密特朗政府的市場化改革,以及我們國人耳熟能詳的國企私有化導致的“大下崗”——這短短幾行字里,是無數個家庭食不果腹、家破人亡!顯然,改良主義并不能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資產階級前面的施舍后面都會變本加厲收回來,時間往往就在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
這充分說明,在封建或專制體制下,改良往往難以真正觸及制度根本,統治階級的核心利益受威脅時,他們往往會動用強力手段來阻止變革。
三、反抗才是唯一選擇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解放只能通過暴力革命來實現。這并非鼓吹盲目暴力,而是基于對階級斗爭的科學分析。資產階級不僅掌控經濟資源,還掌控政治權力、軍隊和媒體,他們不會允許無產階級通過和平手段取代自己的統治。因此,只有通過暴力革命,摧毀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才能保證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再被資產階級所侵犯。
1 . 俄國革命的成功經驗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踐證明。布爾什維克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堅決摧毀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使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后,蘇聯在短短幾十年內,實現了工業化、農業集體化,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證明了只有革命才能帶來真正的社會變革。
2 . 東大革命的偉大勝利
當年的東大先鋒隊同樣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堅持武裝斗爭的原則,成功地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了東大。李德勝強調,“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沒有革命的暴力斗爭,就沒有東大的誕生。東大革命的勝利再次證明,改良主義無法戰勝壓迫,只有反抗才是選擇。
四、結論:必須摒棄改良主義,堅持革命道路
列寧在《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開篇一針見血指出:“馬克思主義者不同于無政府主義者,承認爭取改良的斗爭,即承認爭取改善勞動者境況的斗爭,盡管這種改善仍然不觸動統治階級手中的政權。但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又最堅決地反對改良主義者,反對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用改良來限制工人階級的意向和活動。改良主義是資產階級對工人的欺騙,只要存在著資本的統治,盡管有某些改善,工人總還是雇傭奴隸。”
沒錯,改良手段就像縫縫補補,只能作為一種手段而絕不能作為作為最終目的!改良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本質上都是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他們把途中站當成了終點站,把改良上升到了“主義”的高度,這是大錯特錯!而馬列毛主義者不可能把“提高點工資”、“減少點工時”當成革命的終點,而是要徹底瓦解資產階級政府,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改良主義者的失敗并非偶然,而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必然結果。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馬列毛主義的科學分析,都表明資本主義的本質不會因改良而改變,只有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才能徹底消滅剝削,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
全球資本主義依然在剝削勞動者,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帝國主義爭霸戰爭蠢蠢欲動,種種現實都在向無產階級證明:改良主義的幻想只會讓統治階級延續其剝削,只有反抗,才能解放全世界的無產者。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列毛主義,摒棄一切改良主義的幻想,堅定不移地走無產階級反抗的道路,建立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