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無論是西方社會還是別的社會,都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價不斷在發展。
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誤解存在以下幾點:
1、馬克思主義過時了。
有些人認為:馬克思所寫的理論是誕生在170多年前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根植于過去的資本主義社會,而現在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巨大的差異!所以,它的理論不能指導現在的社會。還有些讀者說: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沒有考慮到人性或者科技的變化。另外,有些人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糾正措施已經讓馬克思所說的基本矛盾緩解甚至消失,無產階級和資本家已經可以共處一室,和平發展。比如往往拿出歐洲國家的高福利社會來對比。
所以馬克思主義過時了!
2、馬克思主義預測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是一種宿命論。
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歷史同自然界一樣,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類社會歷史形態會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資本主義也必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就是一種宿命論的主張。
所以認為這個預測是理所當然,是命該如此,其實就是一種宿命論。我舉個例子幫大家理解宿命論:最近和我朋友聊天,我說認為人各有命,要信命;然后呢,我朋友認為:人要有命定了,那就躺著等待結局就行了。我反駁:正是因為命定了,所以你才要去做自己,讓結局更好。
這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我想說就算結局即使真是肯定的,但答案你不知道呀。你只能努力去前進,去找到答案是不是如此。當你盡人事的時候,天命到底還重要嗎?盡人事就是多多實踐,前進,這倒是和中國傳統思想有點聯通了。
3、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是烏托邦
馬克思主義往往會被那些不明所以的人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理想的狀態,是不切實際的,沒法達到的。甚至會被認為是反人性或者沒有道德。
但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如此長青?仍然有幾個認識。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我們當下的世界,和馬克思在19世紀時所預期、所規劃的未來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整個20世紀都被整個西方化、現代化之后,馬克思主義所表達的想法到底是怎么影響的?如果你要了解現代生活、現代思想以及現代社會離不開馬克思的思想,他分析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本質,得到了勞動價值學說以及指出了資本主義的矛盾,告訴了無形中被資本影響的勞動者以及所塑造的異化價值觀…
這其實與每一位人都息息相關。你只有運用馬克思主義,才能看到資本主義如何影響到了你!你才有可能恢復人的“知覺”!你才有可能“金錢至上”是被異化的價值觀!你才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價值!
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用科學的方法論證這一展望的合理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終將帶來社會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
2、馬克思主義并沒有過時,它對當今西方世界破解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也許經濟繁榮的時候人們會忘記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但經濟危機時,人們又會重找馬克思。
2008年經濟危機讓歐洲學者更多的注意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意思所在。
堅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國人發現目前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借用《精英的傲慢》文中,最富有的1%的人的收入超過整個底層一半人口的收入總和,中等階層的收入也停滯了40年,而努力和勤奮會讓你走得更遠的想法開始變得空洞。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更多的財富流入那上層的最富有的人。這與馬克思所預測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一致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一點仍然對現代社會有啟示。
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早在19世紀40年代,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在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查了3萬名聽眾,馬克思得票率第一。這足以說明馬克思的影響力仍然很大。
最后,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西方資本主義的弊端越發凸顯。如貧富差距過大導致的民粹主義泛濫,恰好讓特朗普再次上臺、經濟增長乏力、社會嚴重撕裂等,這些都有力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所以,隨著未來社會的發展,西方社會會將更多的目光轉向馬克思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