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分配基本均衡,是國人也是舉世之人長期向往的理想分配目標,更是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表現。社會主義制度最優越的特點就是雖然承認財富分配上存在差別,但它只是在鼓勵人們多勞多得前提下存在的極其有限的差別。社會主義制度決不允許人與人之間在財富占有上存在巨大懸殊,必須保證所有的人都能夠在社會財富分配中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或者說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會主義制度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努力消除私有制,而這種消除絕不是不顧實際不加分析的一刀切,而是有其自身特有的循序漸進過程。在依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格局中,不可能不分你我與貢獻大小,一味追求財富上的絕對平均。而是承認并允許私有化現象在一定范圍中的合理存在。譬如,各個人家飼養牲畜家禽的多少優劣,就全憑自己的能力和勞力付出而定;還有農民宅基地的傳統性存在和自留地的均分性存在,絕不存在其收成的優劣、多少要由集體力量來硬性進行平均分配的情況。而是說誰的勞動成果完全歸誰所有,即是存在某種差別,集體的力量也絕不會橫加干預。收獲多的絕不會強制其拿出來與收獲少的人家平分,收獲少的人家也絕不可能借助任何外力把收獲多的人家的所得強制均分到你家。只有在屬于大集體所有的財富分配上,人們才體現出基本的平均。說基本上平均,就是根據你在集體生產勞動中貢獻大小而定的。通俗說,你掙得的工分越多,集體財富分配上所獲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而集體財富的分配是財富分配上的主流,因此即是個別人在屬于純私有化性質的收入領域優越于他人,但也絕不至于造成彼此間太大的貧富懸殊。何況大集體制度下的生產大隊和生產小隊,對勞動能力弱的人及其家庭是不會置之不理的。那時候的孤寡老人都由集體贍養,貧困戶也由集體扶持,他們在集體財富分配上起碼要達到平均數。至于軍烈屬家庭和孤兒,他們所享受的優厚待遇在當時是很受人羨慕的。生產大隊與生產小隊在對他們的關照上明顯高于其他人。集體分配的財富總是高于平均數,逢年過節或者季節輪回中,政府也要對他們在衣食上給予適當補貼與照顧。會無償發給他們嶄新的季節更換衣物,適當補充給他們一定的糧食與現金,確保他們在就學和日常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同時,這類人在招工、征兵上也享有特殊照顧。許多這類農村孩子都是在這樣的優越與關照中離開了農村,成了極少數受人羨慕的吃“卡片糧”的公家人。
說實話,那時候一個公社黨委書記如果愛人及孩子是農村戶口的話,他家庭的生活條件絕對趕不上一個普通雙職工家庭。因為他只有一個人拿工資,而雙職工家庭是兩個人拿工資。收入的差別就使得單職工的書記家庭,樣樣趕不上雙職工家庭。最顯眼的就是這些人家孩子的衣著打扮上,單職工的書記孩子就明顯不如雙職工家庭的孩子。說實話,即便那時雙職工家庭的財富持有,也并不比全是農村戶口人家多多少。頂多也就是一個準小康之家和普通家庭之別。也因為那時社會財富分配上不存在過大差距,人們的心里就基本平衡,彼此間的矛盾分歧也小,再加上社會主流思想與信仰的引導與感化,相互之間的各種矛盾與摩擦就很小,社會秩序就規范整肅,人人與人之間就相親相愛。一點也不像當今社會,人情冷漠,世風日下,人人為我,為聚斂更多的財富,不惜采取一切不光彩的手段。那時的社會雖然人們生活不富裕甚至有時候出現糧食短缺現象,可也一點不存在文學大師莫言筆下母親吞食集體糧食,再回到家里嘔吐出來或者屙出來養活一家人的情況。
社會穩定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社會財富占有上不存在太大甚至極大的懸殊。一旦懸殊加大,甚至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人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許許多多的矛盾與摩擦也就隨之產生。中國歷史上的歷次農民大起義都是在社會財富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一個看似極其偶然的導火索,就會點燃起改朝換代的熊熊大火。最后即使沒有推翻舊有的政權,也會對其以沉重打擊,更多王朝由此走上漸漸沉沒的不歸路。因此,歷代農民起義的發動者們總能順勢而為,提出一些正中人們心思的口號來激勵大家與之共同奮斗。“均貧富,等貴賤”,“耕者有其田”等口號,對于處于生死旋流之中的貧苦民眾來說,再沒有啥比這更有號召力了。只是舊有的農民戰爭,沒有一個可以依托的政治綱領,更沒有一群真心為普通百姓利益而奮斗的高尚睿智領導人,因此都難免墮入了僅僅是改朝換代而不換其社會本質的政權更替泥潭之中。
因此,即使舊的政權在勢如破竹的農民戰爭中被推翻,換湯不換藥的新政權執政不久依然落入傳統統治秩序的窠臼。盡管這樣,也抵擋不住啼饑號寒食不果腹之下人們的暫時求生沖動和對少數財富壟斷者們的極度憤恨。他們寧愿以一死而求得一夜之宿和一食之飽。只要看過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人,都會感到大海之中深陷饑餓困擾的魚類,為了獲取一口解饑之食,即便被老漁夫棒擊受傷甚至致死也不愿松口。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古今中外,饑荒之年,人們為了生存易子而食的現象不是不存在。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中寫到,開封被洪水淹沒日久,城中百姓數日難得一口飯食,吃死人尸骨,殺死羸弱之人而食之的現象比比皆是。不要說這是遙遠的故事,更不要說歷史的悲劇在一定時期一定前提下不會重演,怕就怕身在太平之中的人們居安不思危,極盡奢侈不知節儉,狂攬財富不管他人死活。一旦財富占有上的極端不合理達到登峰造極,人們實在難以承受的時候,任何遙遠得近似虛構的聳人故事也會在我們這個時代復制出來。
今天社會財富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公平現象。一是財富的獲取嚴重不合理。譬如許多被稱為民營企業家的人,姑且不論他們的第一桶金來路是否合理合法合情,就說他們后續財富的得來,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再過我改革中把國有資產化為己有,對屬于國有資產的各種礦產的胡亂占有與開發,獲取暴利背后必有政府有關官員與職能部門相關人員的支持、慫恿與參與。不義之財的獲取與分配上,絕對不僅為民營業家們獨自享有。無數隱身其后的人一定獲利不菲。還有每一處地產的開發,地產商們為掙到一段利于開發的地皮,無不是個個施展身段,暗中進行博弈,最后掙到者沒掙到者,都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而眾多手握權柄的官員及其屬下,便會在這樣的招商引資中大受其利,一個個得以中飽私囊。不管是官員還是企業老總,他們都是一對骯臟的連體雙胞胎,誰也離不開誰,誰也見不得誰。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國之碩鼠與民賊,他們在暗箱操作中一個個由一般人而平步青云,最終躍身到新權貴階層,成了富甲一方的新時代人上人。二是區域差別上的財富分配不公。誰都不敢想象一個處于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的人家與沿海開放地區人家生活上的差距和財富上的懸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東邊人家的一餐之需,完全抵得上偏遠山區人家的一年之用。更不要論那些富人官員們,他們的一餐所需,動輒就是七八萬十幾萬之多,這又是偏遠山區一家人終生都難企及之需。
一切巨大差距都是在一切趨于私有制的狀態下順理成章產生的。凡是私有制實施最普遍的地方,官員富人的財富就會越聚越多;凡是財富越聚越多的人們,就更能長袖善舞。他們利用已有的財富輕而易舉就衍生出更多的財富,貧富差別也就自然而然更加擴大。私有制下,人的自身能力是有可能發揮出來,甚至有可能發揮到極致。可誰又能來限制彌平人們膨脹后無底無度的私欲呢?誰又能采取和平手段來填平日益巨大的貧富鴻溝呢?以獲取個人利益為首要目的的人類,有誰愿意把自己的財富無端無償奉送給他人呢?當年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構想者,不是說先富帶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嗎?今天先富的人少嗎?他們占有的財富少嗎?不到百分之零點四的人群,竟然占據著國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財富,他們難道還沒有富足富美嗎?可他們中又有誰用自己先富起來的財富帶動尚待后富的人群呢?
不用掩飾和否認,人的私心幾乎與生俱來,這絕不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這幾乎是生物世界一個共有的現象。固然,私心倘能夠得到正確的限制與利導,是可以發揮其巨大潛能的,這也是助推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可正是無底而不加約束的私心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反觀歷史上一切人為的災難,無不是因私心極度膨脹使然。因私心覬覦權力而弒父殺兄的,因私新覬覦錢財而謀財害命的,因私心覬覦他人領土而挑起戰爭的,因私心覬覦美色而殺人夫奪人妻的,因私心不知自己有幾處房產多少錢財的,因私心讓自己上億元無用的鈔票發霉發爛的。總之,這個世界上最放縱私欲的就是人人各自為政的私有制社會,尤其是一再鼓動人性自由奔放的資本主社會。人性由于太過自私,它就不能過于膨脹。膨脹起來的私心,無異就是造成山體滑坡的山洪,就是引燃火災蔓延的火種,就是傳染瘟疫的病菌,就是不顧人類未來生存的瘋狂攫取,不僅貽害他人,更會有一天毀掉自己。
既然人類以社會作為大家生存的依托,社會就有責任把自己作為人們平衡發展的杠桿與平臺。社會的沿革雖然走過了漫長艱辛的探索之路,至今仍沒能把人類帶入終極理想的社會制度。可我們堅信,終有一天它會在睿智之人的帶領之下,把人類帶出毛澤東所說的“小兒時節”,逐步走向成人般的成熟與完美。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發出的號召:消滅私有制。就是古今以來人類智慧人群中跨越時代局限穿透未來千萬年發出的智慧聲響。正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萬惡私有制,才給人類帶來這樣那樣的不公平與災難。人類要想消滅私有制,就首先要平衡須臾也不能離開的生活必需財富。只有人人都衣食無憂了,只有人的私欲在一種崇高信仰的引導下和限制中趨于平和了,才可能有條件追求日益豐富完善的高尚精神生活。必需的物質永遠是精神依托的基礎。有了物質上的必要保障,精神生活才能夠平穩健康地在無窮的大海里游弋。公有制絕不是限制約束人類創造力的制度,它是在限制人們私欲過度膨脹之下,讓大家的思想行為更符合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的實際需要,在一種集體意識趨同的濃郁氛圍中,讓所有人各盡所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后,那樣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與條件,我們所取得的巨大的建設成就,就是仰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并在其引導支配下綻放出的艷麗花朵。如果在那樣的環境與條件之中,依然走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私有制社會制度,人人都在私心的支配下只講個人報酬不講集體奉獻,恐怕“兩彈一星”再有三十年五十年也不一定能在中國這塊科技基礎近于荒蕪的土地上研制出來。因為你新中國的科研條件與科研基礎原本就一無所有啊!錢學森絕對是人類才智超群的一流人物,他當年冒著巨大風險,犧牲個人巨大物質與精神所有,沖破重重阻力回國效力。他一生的經歷與感悟較之一般人來說更深刻更具代表性。他說的那句發自肺腑的話,就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震撼意義。他說,中國如果丟點了毛澤東思想,丟點了社會主義公有制,那就什么都完蛋了。不管那些私心膨脹的人如何懷揣邪念貶損錢學森,以后的歷史將會永遠證明,他們只不過是一撮不起眼的糞土,而錢老永遠是萬人仰慕的巍巍高山!
一個人只要出于基本的公心而不被個人私欲所羈絆,他就不會閉著眼睛否認社會主義制度的極大優越性,他就不會昧著良心把社會主義公有制下取得的巨大建設成就說得一無是處,他就不會惡毒詛咒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創立者毛澤東,他就不會盲目高看自己無端鄙視民眾頑固堅持走私有化的資本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中國社會固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可這些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卻罕有人提及。為了所謂的GDP,不惜犧牲環境,不惜胡開濫發有限而寶貴的礦產資源,不惜做出得少失多的許多不合理國際買賣,不惜犧牲多數人利益而維系縱容少數人巧奪豪取。實際上,人們都好用靜止的眼光來看待前后三十年。很少有人這樣來看問題,如果沒有如今的所謂改革開放,一味沿著毛澤東制定的路子走,經過將近四十年的發展建設,中國會是什么樣子?如果說公有制一無是處的話,那南街村、華西村這些繼續保持公有制體制的地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該怎么解釋?反之,那個作為改開標志的農村典范小崗村,又該如何解釋?這些地方,到底誰背后是國家在陪著錢維護著表面虛假繁榮的形象?誰是靠著集體的力量無可爭議地跨入全國最富裕村莊行列的?再說從人情味上講,哪個地方的人們之間最有真摯的感情,哪些地方的人們都在各自為戰下只知道顧全自己的冷暖?
私有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它的存在本身無可厚非。只是當人類已經認識到它的極大弊端并且社會也有能力使之走向更加美好合理的新型社會制度時,希望所有的人都要順從社會的發展規律,不要繼續抱殘守缺,硬要把它繼續塞進有違人類文明規律的死胡同里,而一點不知悔悟,或者頑固地墨守成規。
以后的社會發展,不用誰去作過多假想,財富分配漸趨公平,人類逐步走向大同。種族差異,地域差異,宗教差異,文化差異等現象,都將在社會發展進步之中逐漸消失。公有制將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越來越廣泛地被更多的人認同并接受。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在基本平等中走向和諧;也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最終擺脫因私欲不被限制而繁衍出的種種人為災難。
因此我們說,要想遏制人類無底的私欲,就得走共同富裕的公有制道路。只有這樣,集體主義的思想與相應體制才會誕生,平抑人們私欲的社會規范才能建立,人類的各種自作孽禍亂才會消除,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才會在一代代人的努力奮斗中如期到來。
2015.1.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