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明朝著名政治家、政治改革家。自幼天賦異稟,極富盛名。5歲識字,7歲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參加鄉試,16歲中舉,23歲考中進士。隆慶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后任內閣次輔兼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萬歷皇帝登基后,任內閣首輔。
主持內閣十年間,張居正針對明王朝積存已久的種種弊端,大刀闊斧,強力推行新政,取得了非凡成效。雖然新政推行結果,距離張居正的改革初衷相距甚遠,仍有太多不盡人意之處,但正是有了這一非凡舉措,對已走向垂暮之年的大明王朝而言,不啻為切中肯綮、對癥下藥之舉,促使王朝沉疴已久的病體漸趨康復,起死回生。不少后世學者一致認為,正因有了張居正推行的新政,大明王朝才得以延續了五十年壽期。
實事求是說,張居正對明王朝可謂厥功甚偉,無人能比。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譽其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不僅如此,以結黨營私著稱的東林黨人中的鄒元標,當初曾因極力反對張居正新政,痛遭廷杖懲罰,被打得血肉橫飛也不退縮。張居正死后,當他親眼目睹大明王朝一步步陷入日薄西山危境時,方幡然醒悟,深悔當年自己的盲動與短視,由衷嘆息說,如今朝廷面臨的危局,唯有張居正復生,才能解其于倒懸?。『髞?,正是由于他的極力呼吁與推動,沉冤已久的張居正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張居正內涵豐厚,人品貴重,深得萬里母親李太后信任,自幼便將萬歷的教育重任托付給張居正。張居正不僅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而且深具杰出政治家長遠目光與非凡能力。他嚴謹務實,一絲不茍,竭盡所能輔導太子朱翊鈞。張居正深知,如今的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实奂缲撝缴琊⒑屠杳癜傩瞻参#芘嘤鲆粋€好皇帝,不僅能為自己揚名,更能給天下黎庶帶來福祉。有鑒于此,張居正對朱翊鈞嚴格要求,務使其按照自己規劃之路,亦步亦趨,循規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兒時的朱翊鈞,雖貴為皇帝,但所作所為一如常人。他聰慧異常,敬師孝母,善解人意,勤奮努力,學業精進。尤其對待張居正,敬之若師,待之若父,從無有過任何不恭甚至怠慢之處,從他對張居正的稱呼上即可略見一斑。日常見到張居正,從未直呼其名過,言必稱張先生,謙恭直至。
朱翊鈞母親李太后,出身貧賤,深明大義,對兒子管教近乎嚴苛。據史書記載:“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每御講筵入,嘗令效講臣進講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寢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為盥面,摯之登輦以出。”
處身如此環境之中,母嚴師嚴,嚴嚴結合,即便朱翊鈞有千般心思試圖過一過他那個年齡段里一般孩子的自由快樂生活,也絕無可能。雙重高壓嚴管之下,朱翊鈞時時刻刻循規蹈矩,唯命是從,從無違拗逆反之舉。無論其母李太后眼里,還是嚴師張居正心中,朱翊鈞無疑是名副其實的好孩子、好學生、未來的好皇帝。按照李太后和張居正的邏輯推理,朱翊鈞極有天賦,勤奮好學,再加一流名師、一流宰輔悉心訓導,未來一定可期,勢必大有作為,甚或會成為他們期盼中的千古一帝,締造不世偉業,名垂青史。
然而,一切看似合情合理的推理與期待最終都徹底走向了反面。張居正死后,李太后也漸入老境。兒子年至弱冠,開始親政,完全有能力支撐起萬里江山,她完全可以安安靜靜享受一下皇太后該有的悠閑舒心生活來。如此一來,束縛朱翊鈞的雙重枷鎖一朝盡釋,朱翊鈞一下子輕松自如起來,那感覺無異于籠中鳥破籠后展翅藍天,困守馬廄里的馬回歸草原。
一旦自己的一切全由自己做主,朱翊鈞壓抑已久的憋悶與怨氣瞬間火山一般爆發。這爆發恰如大海里洶涌的波濤,汪洋恣肆,不可阻擋。首先,他要清算張居正。這個與他位數君臣卻始終高高在上強壓他一頭的狗屁內閣首輔、老師、甚或什么“父親”,簡直就不是人,而是惡魔。正是他的存在,才搞得我名為君,實為臣。他呢,反倒名為臣,實為君。他不僅剝奪了屬于我的權力與尊嚴,還剝奪了我的人身自由、我的童年少年時光、我的所有幸??鞓?、我的身心健康、我的自我放飛機會。于是乎,萬歷皇帝積恨大發,一道圣旨下來,張居正一家頓陷凄苦之地。家被抄、人被拘、長子被逼上吊,財產全被罰沒充公。死去已久的張居正呢,更是不能放過,按照萬歷初心,必將其僵尸拖出墳墓,然后挫骨揚灰。唯有如此,方能解除心頭之恨。
令人疑惑的是,萬歷皇帝對張居正一家痛下毒手之時,一度十分倚重張居正的萬歷皇帝母親李太后依然健在。面對兒子近似瘋狂的報復舉動,她充耳不聞,聽之任之,跟沒事人一樣。由此可見,政治該有多復雜,多殘忍。用你時你就是寶貝疙瘩,不用你時你便什么也不是。世事紛繁,人情冷酷,籍此可見一斑。
作為政治家,張居正可以毫無愧色地躋身于古今一流政治家之列。作為帝師,張居正無論學問才華或個人的操守人品,完全具備一個好老師應具備的一切。嚴格說,一流政治家、一流學問大家張居正所教的學生決不是一般人,而是身為準皇帝的太子。從客觀條件考量,這世上再沒誰比張居正擔任帝師更為合適的了。既有豐厚的理論與知識素養,又有練達成熟的政治經驗與政治智慧。然而,令人萬分遺憾的是,事情的結果卻適得其反,不由人不大跌眼鏡。處于童年少年時候的萬歷皇帝,礙于客觀壓力,看似恪守本分,好學上進,熟不知內心里早已積存著強烈的反抗怒火。這怒火一旦尋機爆發,必然會掀起大出人們意外的狂瀾。由他對張居正的不近絲毫人情的瘋狂報復行為,人們自然而然會領略到其中蘊含的一切。
由此,不由想到了目前國內充斥甚至泛濫的應試教育現象。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無不挖空心思,各盡所能,苦心孤詣地針對孩子學習生發出花樣繁多的所謂教育模式及所謂的應試攻略戰術。這些年,各式各樣的輔導班、培訓班遍地開花,借助輔導孩子大量撈取錢財的人員與機構比比皆是,真可謂窮盡心機,各展其能。不少人由此大發其財,小的累積百千萬財富,大的累積上數以億計財富。不少人財發美了,風頭出盡了,可孩子們卻被他們榨干油水了。如今的孩子,有幾個能有他們本該有的童年少年自由幸福時光?他們的生活內容無怪乎,學校里文山題海遨游,回家里題海文山續游。節假日,這個培訓班里剛走出,那個培訓班就要走進,一個接一個,一環套一環。紛繁復雜的學習培訓連環套,不僅套走了學生家長辛苦掙來的養家錢,更套盡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快樂自由、思維發散、生龍活虎精氣神。說嚴重點,甚或套走了國家民族的前途與命運!
恐怕全世界難有我們如今面臨的教育危機現狀,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素質教育束之高閣。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潮流一浪高過一浪,開發孩子智力、活躍孩子身心、激發孩子創新熱情的正當舉措無不禁閉于幽穴。
不少孩子在應試教育高壓之下早就精疲力盡了。他們雖然考上了較理想的大學,但進入高校后多不思進取,盡情享樂。不置可否有人深入到各高校認真調查一下,看看每年有多少應屆畢業學生拿不到畢業證,有多少學生迫于壓力無奈走向自我毀滅。
難怪有人人說,中國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已經被高壓式應試教育模式逼走了任何學習創新興趣,升入大學后,無不尋思著不顧一切尋機大玩他一把,好好補償一下童年少年時期失去的一切。正如萬歷皇帝朱翊鈞那樣,一旦獨自攝政,便開始盡情釋放自己。不僅三十六年不上朝,而且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看一眼。整整三十六年,不走出皇宮,不外出尋訪,不問世事,不理朝政,天天躲在后宮里盡情揮灑,快意人生,終成為歷史上位居第一的懶政皇帝。
當然,考上大學的孩子多數還是能始終如一好學不倦的。只是說,應試教育在他們心靈深處落下的陰影,絕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匿干凈。有人質問,為啥中國的中學生拿奧林匹克競賽金牌能拿到手軟,而一旦成人后緣何拿不到諾貝爾獎呢?細細追尋,關鍵還是由中小學時期的應試教育模式造成的。機械呆板、不近人情的應試教育模式,消磨掉的不僅是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少年生活,更消耗掉了人的天性。恰恰人的天性,才是最可寶貴的創造力。無原則無節制地消耗人的創造力或創造樂趣,無異于在扼殺人生存發展的主動性與創造精神。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理當籍此引發高度深思。不然的話,終有一天,你辛辛苦苦教出的學生,不僅不感念你的教育之恩,反會像朱翊鈞對待張居正那樣,對你來一番徹底清算。
任何有責任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深度思考!
一句話,為了國家民族未來,為了尊重人成長發展的自然規律,一切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從自身做起,拋卻私心雜念,善待每一個孩子,循著科學規律因材施教,努力將孩子們培養成符合自身潛質與個人興趣愛好的有用之才。
2025.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