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黨總攬全局”意義重大
2014年9月5日,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要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我們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切實防止出現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現象。”這段話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極為重要。其中,“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僅對于政治領域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而且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各個領域的建設和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黨章和憲法的規定,是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重申“黨總攬全局”原則,體現了黨章、憲法和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理應貫穿到各個領域,在一切工作中認真遵循,始終堅持,落到實處。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的事業只要能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就會克服任何艱難險阻,不斷走向一個又一個的新勝利。這是我國革命和建設歷史充分證明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總攬全局”的思想,是對這一真理的傳承和發揚。當前,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強調“黨總攬全局”,這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糾正失誤,發揚成績,繼續前進,勢必起到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的重大作用。
應當摒棄“用改革總攬全局”的口號
人們記得,大體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開始出現一個“用改革總攬全局”的口號,由于人們廣泛認同經濟體制改革,因而這個口號得以流行。但實踐證明,這是一個片面有害的口號:
其一,改革屬于實踐范疇,其所指的全局,無非是指各方面的工作實踐,因此說“用改革總攬全局”,無異于說實踐總攬所有實踐,這在邏輯上犯了同語反復的錯誤。
其二,全局是指政治、經濟、社會、外交、軍事、建設等各項工作的宏觀總體,盡管各方面都需要通過管理體制的改革來改進和完善,但是改革工作畢竟不能替代各方面的常規性工作,更不能替代不能隨意更改的具有規律性的工作,可以說,改革工作與規律性的多方面常規工作相比,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仍然是屬于局部。用局部總攬全部,必然會出錯誤。
其三,改革作為一種實踐,有科學改革和錯誤改革兩種現實可能性,把“用改革總攬全局”作為動員口號,只能以正確改革為前提。但是,實踐是有可能犯錯誤的,它的正確與否只能由反復實踐的結果來檢驗。把改革本身當作絕對正確的實踐,否定有錯誤的可能性,這是違反辯證法的。
其四,改革作為一種實踐要有主體來推動,只有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組織、依靠人民群眾并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但是,“用改革總攬全局”,卻不能確定誰是改革主體,更不能確定誰是改革主體的核心力量,實際上起到了淡化、甚至排斥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
其五,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就沒有科學的實踐。而“用改革總攬全局”這個口號,體現不出改革的指導思想究竟是馬克思主義的還是非馬克思主義的。顯然,這個口號給照搬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指導改革留下了空間,這就給改革帶來極大的風險。
從實踐來看,“用改革總攬全局”指導工作,確實有可能性犯錯誤,甚至有可能犯“顛覆性的錯誤”。不能忘記,前蘇聯、東歐正是在一片改革的喧囂中改旗易幟的,原因就在于,這些國家的高層領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放棄了科學社會主義原則,放棄了黨對改革的領導,背叛了無產階級專政,脫離了人民群眾,搬用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搞經濟改革,以改革總攬全局的名義,大搞了私有化。
應當看到,我國的改革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通過糾正高度集中的行政性管理體制,引入了市場社會分工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夠一貫的問題,有些重要領域的改革受到了國際性的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嚴重干擾,主要表現在,許多地方普遍推行MBO(經理層買斷)等私有化改革方案,這導致公有制經濟比重顯著降低,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這種后果是決不可低估的。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敵對勢力往往通過控制國際輿論,把搞私有化稱之為“改革”、把那些推行消解公有制經濟主張的人稱之為“改革派”,在這種輿論環境下,“用改革總攬全局”這種口號,就很容易使善良的人們看不清有人以改革為幌子,行顛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之實。
可見,“用改革縱覽全局”這個口號存在模糊改革方向、淡化和排斥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容易為敵對勢力利用等諸多弊病。既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要求方向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而這些都離不開加強黨的領導,那就應當摒棄“用改革縱覽全局”這個口號,理直氣壯地強調黨總攬全局。這絕不是空洞的口號之爭,而是關乎改革成敗的原則之爭。
“黨總攬全局”是改革健康發展的保證
可能有人會提出,強調黨總攬全局、摒棄“用改革縱覽全局”,這會不會產生淡化、輕視改革的負作用?絕不會。其實這樣提出問題,本身就含有把黨的領導與改革對立起來的糊涂觀念。須知,新中國建立以來,各種全局性的經濟、社會改革,都是我們黨自覺發起和領導的;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也是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展開、深化的。因此,黨總攬全局,無疑包括黨總攬各項改革,這就不但不會淡化改革,而且會更有利于改革。黨的基本路線告訴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是辯證的統一。前者是后者的根本保證,后者是前者在新形勢下的要求,兩者統一才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只有用“(共產)黨總攬全局”替代“用改革縱覽全局”,才有助于糾正后一個口號的含糊性和片面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更好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遵從憲法深化改革的目的。
我們應當相信,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總攬全局,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不斷走向勝利。盡管改革開放以來,黨內曾有過兩任總書記犯了不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嚴重錯誤,但是我們黨是久經考驗的黨,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主動地糾正了他們的錯誤。不能否認,一段時間以來,黨內有人迷信西方新自由主義,容忍或推行私有化“改制”,導致公有制主體地位嚴重削弱;黨內腐敗有增多之勢,甚至黨的高級干部中也出現了腐敗分子,這些都損害了黨的形象和威望。但是,這些人并不能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本質。事實上,我們黨在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已經并正在揭露和糾正他們的錯誤,他們中的不可救藥分子是遲早要被清除出黨的。因此,我們絕不能因為黨內混進了腐敗分子和資產階級代理人,就懷疑甚至否定黨總攬全局的能力。須知在現代中國,如果共產黨總攬全局一旦被否定,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會轉化為“和平演變”,乃至出現一盤散沙、甚至發生腥風血雨的反動局面。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黨總攬全局的能力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黨的群眾路線基礎之上的。要看到,黨中央提出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個指導改革的根本方針,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的。事實上,只要在改革中堅決貫徹這個方針,就必定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自覺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就會自覺遵循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自覺遵循所有制決定分配關系等客觀經濟規律,人民群眾就能由此獲得經濟實惠,走向共同富裕。因而黨對改革的領導,是必定能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的。人民群眾痛恨的是那些像戈爾巴喬夫一類的反社會主義的假黨員。有人違背黨的改革指導方針,搞私有化,盡管可以一時得逞,但是我們堅信,人民終究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少數人終究會因違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被黨和人民所拋棄。
貫徹落實“黨總攬全局”的建議
黨總攬全局對黨的各級領導、對每個共產黨員都提出了嚴格要求。這涉及的內容很多,我們在這里僅提出當前迫切需要重視的幾點建議:
首先,建議加強全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提高全黨的政治思想理論素養、決策水平和執政水平。對各級黨和政府的黨員領導干部的考核,必須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及其應用水平放在首位。因為共產黨的領導,從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來說,實質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指導。各級干部只有通過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在實踐中善于應用才能確立這種科學思想。
第二、建議把這種思想教育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的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應當帶頭認真學習、落實現行憲法;不學憲法,不懂憲法的基本內容,就談不上依憲治國。決不可忘記,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因此,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堅決以憲法為準繩,懲治那種打著“改革”幌子,迷信新自由主義,搞“私有化”的行為;盡快振興已被嚴重削弱的公有制經濟,堅決維護社會主義制度。
第三,建議按黨章的規定嚴格要求每個黨員。尤其要嚴格要求廳局級以上的黨員干部;要建立健全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機制。全體黨員應自覺遵循毛澤東同志強調的相信群眾和相信黨這兩條基本原理。每個黨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在群眾中,應發揮應有的模范帶頭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來維護黨組織的威信。每個黨員對黨內搞私有化改革和出現腐敗的不良傾向,絕不應置若罔聞、袖手旁觀,而應運用黨章賦予每個黨員的權利和責任,敢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應當同各種違法違紀、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作堅決的斗爭;各級黨組織應當主動領導廣大黨員和群眾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