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型民主天生不穩定 邱炯 作
福山曾經樂觀地預言:西方現代民主形態實現了全球化的目標。但是,世界民主化進程命運多舛。民主化的第三波浪潮在少數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現代化進程中并沒有造就西方現代民主形態,而是催生出了社會主義現代民主形態。
西方民主理論無力回應“民主退化”問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熊彼特、阿爾蒙德、達爾等許多學者主張“民主條件論”,他們堅持認為民主是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程度的產物。建構現代民主形態有賴于一系列前提條件,包括市場經濟的養成與社會財富的大量積累、中產階級占據一定的比例、寬容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國家經濟體系的獨立性等。一般來說,“民主條件論”可以解讀第一波、第二波民主化浪潮的歷史現象。
但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已經證明,熊彼特、阿爾蒙德、達爾等學者主張的“民主條件論”難以解讀世界民主發展的現實,因而遭到不少學者的批判,陷入“民主理論困境”。斯密特與利普塞特等西方學者的“現代民主形態多元化理論”,既承認資本主義現代民主形態存在的合理性,也承認非西方現代民主形態存在的合理性。
無論是“民主條件論”的倡導者,還是“民主形態多元化理論”的鼓吹者,都僅僅關注現代民主概念的研究,尚無力回應西方后現代化社會出現的“民主退化”問題。為了擺脫民主實踐困境,一些西方學者將研究重點逐步轉向民主行為、民主程序與民主過程等具體民主現象和“民主煩惱”問題,更多地關注不同社會屬性的現代民主形態的比較研究。例如,關于民主過程的研究,不該再局限于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民主過程研究,而應拓展到其他社會制度下民主政體轉型與不同社會屬性的民主形態比較研究,并且發展出現代民主轉型與多元民主形態比較研究等新的理論研究范疇。
西方民主形態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制度困境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危機,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發達國家的現代民主制度暴露出了嚴重的缺陷。2011年9月17日,美國民眾聚集紐約曼哈頓,發起“占領華爾街”和平示威并很快蔓延到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此次金融危機也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社會等領域,從美國蔓延到幾乎全部西方發達國家,這充分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嚴重缺陷以及西方現代民主形態存在內生性體制弊端。盡管三權分立的分權制度是西方現代民主形態的核心,但是西方政治制度無力制約資本力量,金融資本力量駕馭政治權力的基本特征難以改變,金錢左右民主的痼疾無法根除。
2013年10月,美國聯邦政府遭遇“關門風波”。其實,美國政府的“關門風波”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克林頓政府時期就發生過類似的政府危機。美國政府“關門風波”不但拖累美國經濟,而且深刻暴露出美國民主制度存在頂層設計的缺陷。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指出,美國政府的“關門風波”充分“暴露了美國民主的失靈,是應當避免的壞榜樣,而不是值得模仿的好榜樣”。
美國民主體制的先驅者主要以法國啟蒙思想為指導、以分權制衡原則為基礎,設計出政黨競爭、兩院分治的美國式現代民主制度。這一制度原本是為了制約權力集中與權力腐敗,但現在卻演化成惡意打壓、惡性競爭、頑固僵硬的兩黨爭斗,無論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在濫用選民賦予的權力,為自己黨派利益服務,全然不顧全國民眾的利益與國際社會的感受。以多數原則為基礎的“美國式”民主制度已經退化為“否決政體”和惡意競爭的劣質民主制度,西方民主形態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制度困境。
照搬西方民主的不少后發國家,陷在“現代民主煩惱”中苦苦掙扎
西方現代民主形態的合理性不僅遭遇自身民主退化的制度困境,同時也面臨著“民主輸出”的現實困境。
應該指出,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不少后發國家不顧自身國情與文化傳統,簡單照搬西方現代民主形態,盡管可能取得一時的經濟發展,但不久就陷入內亂和分裂的泥淖不能自拔,并在“現代民主煩惱”中苦苦掙扎。近年來,西亞、北非地區的國家在西方強權干預與制造的“顏色革命”中開始西方式的民主化進程,但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例如,菲律賓、泰國、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充斥著失望、腐敗與混亂;海地、伊拉克、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則充滿絕望。
美國學者喬舒亞·柯蘭齊克2013年出版了新著《撤退中的民主:中產階級的反抗和代議制政府在世界范圍內的衰退》,他在該書中指出,過去幾年里發展中國家“民主制度的總體質量已經惡化”。在被調查的167個國家中,91個國家的民主狀態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全球“有缺陷的”和“存在嚴重缺陷的民主政體”的數量高達52個,他們在民主制度、民主選舉和政治文化上都存在缺陷。西方現代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正在衰退”,“2010年全球所有地區的民主程度平均得分都低于2008年”。
綜觀世界民主化進程,民主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民主也被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猶如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一樣,現代民主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西方現代民主形態也不可能具有普世意義。各國的社會制度不同,追求現代民主的起點和道路也不相同,應該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符合自身現代化發展的現代民主形態,“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否則就可能削足適履,重蹈一些后發國家在第三波民主浪潮中遭遇的“民主退化”覆轍。
(作者為同濟大學法政學院院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