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在9月17日,阿登納基金會活動日上演講說:“所有的人都是上帝按照同等的權利和尊嚴價值創造出來的”。她指出,普世價值觀是全球化條件下世界和諧共存的前提。這些價值觀是不容置疑的,以特定的生活狀況條件為由忽視人權的做法是不能被接受的。”
普世價值可以談,但“普世價值”是什么,怎么做,不能由默克爾說了算,不能由西方基督教文化來規定。
說起普世價值,我來說一個更普世的,那就是“吃飯”問題,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孔子就認為: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能讓大家吃飽,就是圣人了,吃不著飯,沒有生存權,什么價值都不普。吃飯是第一普世價值,這是古往今來世界公認的。然而就吃飯問題而言,當今世界并沒有解決好。
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利用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濫發通貨、過度開發金融衍生品市場,造成的次極債和債券信用破產是造成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根源;西方大金融機構壟斷世界大宗產品的交易,造成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飛漲,是大宗商品暴漲的根源;西方大型跨國公司壟斷世界農資、農產品價格,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農作物結構,控制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種植、分布、定價,是造成糧食風險的根源。在中國,跨國公司壟斷了大豆生產、加工,導致豆脂價格飛漲。美國為解決原油短缺問題,在已經占據大半個國際糧食市場份額情況下,用玉米等糧食作物做原油原料,置糧食進口國的利益于不顧,造成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危機大爆發。對此,發達國家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承擔解決“吃飯”這第一普世價值的義務。 然而,他們對此卻非常冷漠。
除了吃飯,衣、住、行、是不是也要普世?之后是組成家庭、養活孩子,這些是不是也很普?再次,受教育、學習、勞動工作、健康生活這要不要普?等等等等,空著肚子怎能奢談什么民主、自由。高呼民主、人權并沒有解決糧食危機、原油危機。所以,要說西方以及自由派提出的那個“自由、民主、人權”既便是普世,也要往后排一排,排到第n位去。
自由派有個荒謬的說法,他們認為,只要解決了“自由、人權、民主”,一切具體問題都迎刃而解。但是恰恰在今天出現了世界糧食危機,而這類危機的出現正是高喊“普世價值”的西方人利用不合理的經濟體系造成的惡果。世界上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甚至在美國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領取救濟食物的現象,慈善機構入不敷出,空喊自由、民主、人權能解決問題嗎?
自由派所理解的自由是人的絕對自由,他們把這當作是普世價值的核心。在紙上推演出“民主”、“人權”、“法制”是保障“自由”的基礎,然后把“自由、人權、民主”當作了最基本的普世價值。然而,如此推理是有問題的,自由從來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抽象的、自然人意義上的自由,而是存在于社會之中,受著社會環境、生存環境的制約,受著他人和他物的限制,并伴隨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而擴展,自由從來離不開物質基礎,離不開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離不開經濟、社會、文明的發展,自由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整日為吃飽肚子犯愁的人,想不到去遨游太空。沒有經濟、科技的發展也實現不了登月夢想。再者,國家、企業、個人的自由度從來都是不一樣的,強者的“自由”往往存在于對弱者自由的剝奪。
民本主義是普世價值的總綱領,社會主義就是在踐行普世價值
從實現普世價值的輕重緩急、不同層次來看,不同處境、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們有著不同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自身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需求從物質到精神,從溫飽到小康,從求得較高質量的生存到人對文化、對情感的需求,對自身價值的實現,到對社會權力擁有和義務的承擔。所以,按大多數人的愿望和要求,特別是照顧到社會底層人們的急需,按部就班地解決層次越來越高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和問題,這才是普世價值。“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正是民本主義的內容,是普世價值的總綱領。“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可見,社會主義就是在實踐普世價值。當前出現的毒奶現象、腐敗現象正是因為“民本主義”這一普世價值沒有完全被政府官員、企業家、老百姓認識和實踐的結果。
中國政府是普世價值的踐行者
9月25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在聯合國總部舉行。溫家寶總理在開幕式上發言說: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不到三十年時間內,中國使絕對貧困人口從二點五億減少到一千五百萬;在全國特別是農村實行了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截至今年六月底,中國累計免除亞非等四十九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二百多億元人民幣債務;提供各類援款兩千多億元,其中無償援助九百多億;對四十二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商品給予零關稅待遇。中國還為非洲培訓各類人才,派遣技術專家和醫療隊,援建醫院、農村學校,無償提供防治瘧疾藥物。
中國還將免除最不發達國家今年底對華到期未還的無息貸款,給予有關最不發達國家95%的產品零關稅待遇;中國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款3000萬美元設立信托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未來五年內,中國援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數量增至30個、對外派遣的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數量均翻一番,增加1000人;并將為發展中國家援建100個小型清潔能源項目;
溫家寶說,世界上還有十億左右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數億人在饑餓中煎熬。他為此倡議,發達國家尤其要承擔起幫助不發達國家的責任,援助應當是無私的和不附加任何條件的。特別要加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援助力度,重點解決饑餓、醫療和兒童求學問題。倡議各捐助國在未來五年內將其向世界糧食計劃署捐款增加一倍。國際社會應進一步減免最不發達國家債務,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出口產品零關稅待遇。
而西方的普世價值又是如何做的呢?
再來對比一下在“自由、法治”普世價值的旗幟下,跨國公司孟山都公司在全球化擴張的浪潮下,如何讓世界再度面臨饑饉威脅的:(摘錄自“合法掠奪農民的孟山都“-2008年09月09日 《商務周刊》雜志)
“村子里家犬在為餓孵爭斗不已,數以萬計的貧窮婦女淪為娼妓,父母開始賤賣自己的子女……”這是發生在1943年印度孟加拉大饑荒中的場景。就在大饑荒前,殖民統治者還在將8萬噸谷物從孟加拉出口。
孟加拉饑荒已過去半個世紀。然而,伴隨著一個新的體系在全球建立,印度農民的糧食再度被他人據為己有,而且是“合法”的,相反農民自己保留糧食收成反倒成了一種罪行。通過全球收購、政治游說以及專利壟斷,孟山都是這一體系的始作俑者。
孟山都創始于1901年,是一家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目前孟山都已經發展成轉基因種子的領先生產商,占據了多種農作物種子70%-100%的國際市場份額。這家跨國生物公司在給農民帶來高科技同時,也破壞了農民與土地延續了幾千年的共生關系。在孟山都的游說之下,美國知識產權制度正在通過世貿組織的知識產權協定推廣開來,它允許企業篡取糧種通用知識和技術并以宣布專利的方式將其壟斷。久而久之,這就導致孟山都這類企業對糧種本身的壟斷。
在歐洲,農民必須每年為此向孟山都交納“仿制費”。為保護知識產權,美國允許生物技術公司對擅自使用轉基因種子的農民給予嚴厲的處罰。依照這一規定,孟山都對未經允許播種該公司種子的農民每公頃罰款1200美元。孟山都公司還通過與其有業務聯系的種子、除草劑、農藥銷售商,甚至動用私人偵探對農民進行監督。
孟山都建立了一個異常堅韌的專利金收集體制。一般在銷售種子時收取30%或以上的種子價格。農民購買種子時需要簽訂一個“技術使用協議”,保證他們絕不在收獲時留下轉基因種子進行再播種。這一“知識產權保護創新”不僅打破了千百年來農民繁衍生息的習慣,而且在很多案例里,農民并沒有看到或簽署這份協議,但種子經銷商偽造了他們的簽名,或干脆規定購買種子就等同自動認可。
一些農民為了抵抗專利金收集體制拒絕使用孟山都的種子,但不幸的是,在一些采用轉基因農作物的國家,農民如果選擇種植非轉基因農作物,將失去抵抗污染的法律保護,甚至可能因農作物通過風媒或蟲媒授粉而存在孟山都轉基因作物的DNA就被起訴。
孟山都專利的授予范圍大多覆蓋了一個物種的所有基因工程品種。無數農民和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在一場合法化的“知識產權”劫掠中一筆勾銷。
筆者早在《行長年薪百萬的思考》里就提到:
所謂的現代經濟與發展中國家傳統經濟最大不同在于其泡沫之大沒有尺度,不成比例,價格遠遠背離勞動價值,這實際就是一種掠奪。保護“專利”、“知識產權”、“品牌”的背后是不平等的勞動價值交換,這是壟斷資本在后資本主義時代的表現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推廣普世價值的西方人以及他們的香蕉是不是太虛偽了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