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族主義的迷誤
http://www.21cbh.com/content.asp?NewsId=33493
21世紀經濟報導社評 2008-4-17
CNN主持人卡弗蒂是一位西方種族主義的"老派"教員,忘乎所以的時候就把老底露出來了。他在主持轉播北京奧運火炬在舊金山傳遞時,放言攻擊"中國產品是垃圾","在過去50年里中國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幫暴民和匪徒"。卡弗蒂式種族主義其實也是西方式民族主義的一種底色。
這種西方式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思維,是不是西方出品的"普世價值"?那些秉持"普世價值"批評中國民族主義的人士或許會斷然否認。可是,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知識恰恰是近代以來西方出品的"普世價值"中的"大宗產品"。我們現在的世界體系是由眾多民族-國家構成的體系,它的主要締造者就是17世紀以來的西歐列強。由于西歐各主權國家的歷史基礎是從神圣羅馬帝國分裂出來的由單一民族構成的君主國,西歐以及后來整個西方的民族主義知識主要是嚴格區分民族的族裔民族主義。而且,西方殖民過程中建立的不平等種族秩序,延伸到西方國家內部,形成種族歧視的頑癥,至今仍然是很大的政治麻煩。不論是美國的底層黑人問題,還是法國近年來的騷亂,都顯示了種族政治的難以根除。
對于持族裔民族主義觀念、為種族政治所困擾的西方人來說,中國一直都是難以理解的"例外"。中國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將以往帝國的地域、人口、文化和政治統一保留下來的主權國家。西方人從自己的民族主義知識出發,想當然地以為中華帝國或者現在的中國應該裂解為不同民族分別建立的多個民族國家。那些支持"藏獨"的西方人之所以將西藏想象為一個由藏族構成的"獨立國家",根源就在于他們自己的狹隘的族裔民族主義知識。他們也把從自己國家了解的種族政治知識投射到中國,但是他們錯了。
歷史上,中國在列強瓜分的威脅之下,仍然維系了多元民族的大一統,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一套跟西方大不相同的政治文化傳統。無論是王朝時期還是共和時期的中國,從來都沒有用種族主義的政治模式來安排多元民族之間的關系?!冬F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汪暉)對"何謂中國"以及建構現代中國的政治思想傳統給出了相當深入的闡述,此書指出,雖然北方民族征服中原和中原王朝征服"夷狄"的過程充滿血腥,但是,"中國"這一范疇取消了內外夷夏的絕對區別,在承認各族群及其文化的獨特性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種平等主義的中國認同,為民族和解、族群共存和消弭戰爭提供了一種理念。
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綜合了民族主權和歷史遺產,打造了一種將區域與民族綜合在一起的現代國家形態。中國沒有像前蘇聯那樣采用民族自治共和國制度,原因就在于前蘇聯建立于俄羅斯帝國殖民擴張的基礎之上,而中國的歷史則是各民族相互交叉居住,因此沒有生硬地將單個少數民族劃到某一個區域實行自治,而是充分尊重了漫長的民族融合的歷史。今天的西藏,最基本的社會問題也不是漢藏沖突,而是如何縮小藏區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如何更好地保護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善藏族人民的傳統教育。
就國際關系而言,在目前的民族-國家構成的世界體系下,每個國家必然都會有自己的民族主義。要真正有力地批判民族主義,就要批判整個民族國家的世界體系,取消國家的區分。這在可見的歷史時期內顯然不太可能。那些一方面追求富國強兵,一方面又要徹底否定民族主義的人士,相當于拿起左手打右臉。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中國在處理國內民族問題和國際關系方面,究竟提供了怎樣一種有特別價值的實踐和傳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