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當年調查研究了中國農村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革命的核心命脈不是城市問題,不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問題,而是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中國革命的偉大力量在農村農民!
正如毛主席所說,“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
當前,振興民族,強大中華,毛主席當年的洞察依舊不過時。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還是在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
農民:
中國革命的決定性力量
毛主席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疾呼:“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中心問題!”這一論斷絕非空談,而是基于對中國社會的深刻洞察:
經濟命脈:農民占全國人口80%以上,是糧食、原料的供給者,更是工業市場的根基。
軍事源泉:“士兵就是穿起軍服的農民”,抗戰時期90%的兵員來自農村。
文化覺醒: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大眾文藝若離開三億六千萬農民,“大半成了空話”。
政治根基:“一切革命的政黨,若忽視農民,便成無兵司令的革命黨。”
兩條路線的生死斗爭
歷史證明,對待農民問題的態度,是區分革命與反動的試金石:
革命路線:
發動農民,組織農民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所有制。
合作化運動:“雞毛上天”的奇跡:河北王國藩“窮棒子社”用三條驢腿創造集體化典范。
人民戰爭:抗日根據地發動農民建立民兵、自衛軍,形成“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反動路線:
壓制農民,維護剝削
國民黨集團:縱容地主階級,高租重利盤剝農民,甚至與日偽勾結鎮壓農民運動。
黨內機會主義:張國燾南逃分裂、劉少奇“三自一包”,本質是向資本主義投降。
富裕中農論調:“雞毛不能上天”的謬論,實為封建殘余與資本主義復辟的代言。
血的教訓:
誰背離農民,誰必敗無疑
國民黨潰敗:失去農民支持,縱有美械裝備,終被“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軍隊擊潰。
蘇聯教訓:赫魯曉夫鼓吹“全民黨”,否定階級路線,最終導致社會主義成果付諸東流。
當前警示
毛主席預言:“兩條道路的斗爭,還有幾個回合,必須估計到右派作亂。”歷史反復證明,放松農村陣地,就是為資本主義開門。
當前我們的農民問題
中國農村一定要走合作化的集體道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農民致富。
在當前農村農民問題中,要節制資本借著土地流轉侵占田地。更要防止富農滋生的資產階級腐蝕了農村農民。
毛主席的論斷今日依然震耳欲聾:“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不可避免!”
集體經濟發展:華西村、南街村等堅持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的問題實質是農民問題,誰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中國。”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唯有堅持“組織農民、依靠農民、為了農民”的革命路線,才能粉碎一切復辟資本主義的幻想,讓社會主義紅旗永遠飄揚在中國大地!
是為讀《毛選》第三卷之《論聯合政府》一文所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