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標題為《刷盤子還是讀書?》的文章帖子在網上異常火爆,文章作者是名留學日本的機電專業工學博士,網名叫“愚蠢小豬”(真名:鐘慶),其文章極有智慧。此系列文章已集結成書,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并應讀者要求一版再版。書中用平實的語言剖析了英美德等世界強國之路,且由于作者在日本研讀日本經濟發展史,并通過對比我國經濟發展史,尤其是近鄰日本國的幾度興衰命運,認識我國近代以來的變革過程,辨析我國經濟發展思路。
本書中作者首先是從西方幾個典型的實現強國目標的國家崛起的歷史講起,分析對比了西班牙、英國、美國、德國的崛起之路,發現一個國家核心產業(又稱基干產業,主要包括鋼鐵(冶金)、能源、化工、機械等重工業,以及20世紀后半夜的電子工業)的獨立工業化體系才是其立國強國之本!而GDP指標并不能反映一國根本立國之本——技術實力。早期西方強國崛起主要是因為戰爭的因素和堅決奉行貿易保護政策,這一切倒逼必須有高度組織化集權的民族國家,并使用其國家壟斷力量的一切可調用資本來投入大量資金資源到只屬于自己的、剛開始看上去效率很低的剛起步的基干產業重工業(比如第一次產業革命蒸汽機的應用,使用剛開始發明的蒸汽機設備效率非常低,但是戰爭是最不講一般意義上的效益的地方,只管追求高精尖),而非利用人力生產,加之有殖民地市場銷售工業產品,從而跨過這個一般國家根本不會去走和走不過去的坎。英國完成該階段將近250年,美國近150年,而由于發展基干產業重工業所需持續投入的資源是如此巨大,這些國家的整個工業化階段中普遍現象是其普通產業人民生活長期得不到任何改善和好處甚至還可能有惡化下降--普遍的饑餓貧困等現象更是家常便飯(英國作為第一個典型可見狄更斯小說《霧都孤兒》等作品中反應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民生活狀態)。該階段完成后“…就會城市化,因為重工業放出基本零件后,工業社會的人會想出很多方法去排列組合這些零件,設計出千其百怪東西來改善生活和生產…特別來錢…因這種東西批量小有很多盲點不容易想到。但如果是大國因為人口眾多,這種專用怪東西肯定會很多…”,最終用技術力實現以自身成體系的工業產品疊加--機器生產來對付別的國家民族的血汗與人力,以及用本國高端工業體系生產出來的零配件牽引使用別國底層工業和各種資源和人力來產生屬于自己的附加高額利潤,從而完成一個國家的華麗轉身!這些西方發達國家崛起的實際做法基本與西方對別人鼓吹的那套價值規律、比較優勢等自由市場經濟理論背道而馳。
之后作者詳細分析了日本的崛起過程,發現日本崛起最大文化社會因素也是由具有強烈政治覺悟--即辦任何事都講政治,處處上綱上線講究內外有別分清敵我他--的一批武士軍人出身的人主導控制國家發展基調,從而牢牢把握了這個殘酷世界是戰場而非商場的斗爭本質與真諦--唯有技術力是比GDP和所謂效率效益利潤等更加重要的決定生死保障生存的指標!“GDP或被地震1瞬摧垮.如果技術力還在,則GDP還在.如技術力被摧毀,多大的GDP也會隨風而逝”…發展自我工業體系才是立國之本!于是日本通過政企不分的資源統一調配(產經聯)持續作進口替代工作,注重基干重工業產業發展和國內市場保護--“日本在"殖產興業"過程中,當然需要從國外引進資金和技術,但寧可高利率從國外借款,也堅決貫徹排除外國直接投資和事業經營的方針,對于歷史遺留外國商會投資合資企業等則采用贖買方式利權回收。這與當時清朝完全相反的國策相比,給予多高的評價都不過分!”,由于始終上綱上線講政治注重長遠利益,并對外開拓市場(甚至侵略),“…若…沒有準備好相應的技術,改善生活是對民族的犯罪,再大市場需求也得等待.如誰敢破壞…是對民族的犯罪…一邊組織人員攻關,同時…堅決限制外國產品進入…之前人民只能等待…”,比如日本汽車工業剛開始時質量極端低劣,美國二手車也比本國新車質量好,但是日本政府堅決禁止進口堅持使用本國產品,經過多年發展終于逐漸扭轉局面(其實韓國也是這樣起來的)。就這樣,終于經過由小到大完全不講效率和效益發展起來了較完善的自我工業體系。“…在此過程中若1步把持不住,試圖為外國打工換取技術和物資,就容易被拉入外部…走上殖民化道路,為外國打工的工業部門也因能夠從外國更強的基干產業獲得資源和利潤,形成相對龐大的利益集團,最終主導國家的發展方向,數十年的辛苦會在數年內付之東流…”。可以說日本二戰后的成功主要是因冷戰需要-其戰前積累的工業化體系和工業人口-技術力-未被完全破壞和具有能夠堅持貿易保護本國市場的良好發展條件,及自身也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社會發展路線。
由于地球資源和外部市場已被西方先發各個強國瓜分殆盡,日本以后的20世紀,后發國家走西方的完全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工業化路徑已被堵死。只有主要靠國內市場和資源進行發展,這對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成為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度可想而知是何其之大!必須要有極其懂經濟并有大戰略的國家統治精英數十年乃至上百年付出幾代人的努力并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立自主工業化體系的路線,且這條道路還不能因過度資本主義化而兩極分化導致社會矛盾爆發而掉入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因此真正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爭西方強國無時不刻的、各種各樣的牽引外向力量而走通工業化道路的大國強國,一戰之后只有前蘇聯,二戰后只有中國。
那些后發國家只能靠替先進工業國家刷盤子實現GDP增長,根本不能實現國家變先進。而代表國家技術實力的主要是自成體系的完備工業體系、受到良好教育的能夠適應工業化需要的足夠的人口等幾個關鍵因素。一些國家甚至發生了“…由于工業化過程是漫長和痛苦的,…知識分子等部分社會統治精英拒絕和全民族1起承受苦難…而自由貿易極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洋房汽車滾滾而來,使之沉浸在…“發展”…幻覺中。…而資源的喪失和日益增加的低水平勞動,卻使底層民眾喪失發展潛力…之前數代人勒緊腰帶建設的獨立工業體系損失殆盡…”的可悲的去工業化過程的情況。
綜上,在對內外的政經策略上,崛起時的國家總是相似的。通過反復認真通讀該書及對比查找參考相關歷史資料,能夠使得讀者認識到近代以來世界大國崛起的真正內在規律和條件因素,從而明確實現“中國夢”的有效路徑。當下我國必須也只有通過一系列政治手段有效改變經濟運行內外條件和規則來完成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走一條老的新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經濟發展道路才能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工業化,這才是唯一大國崛起之道。(完|寫于2013年9月11日)
附:相關資料及參考文獻
[1]. 《刷盤子還是讀書?》部分章節預覽頁面http://t.cn/zW9walq 原始稿全文http://t.cn/8Fc8QJt 下載TXT全本書頁面http://t.cn/zQrnkef 實體書修訂版當當網購買頁面http://t.cn/zQ96CVG
[2]. 愚蠢小豬:大清國衰落之路-市場經濟http://t.cn/zRiNHcd
[3]. 韓德強:需要怎樣的市場經濟?http://t.cn/zjckjkS
[4]. 黃樹東:前無古人戰略家的歷史眼光http://t.cn/8sVBjrh
[5]. 美國歷史上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之爭啟示http://t.cn/8sVB8e3
[6]. 楊松林(http://t.cn/zRU6nyu ):伊比利亞半島海盜們的故事http://t.cn/8sVrvq1
[7]. 從日本的汽車工業發展史看日本的“經濟騰飛”史http://t.cn/z8pBjgw
[8]. 英國工業革命實緣于長期嚴格的貿易保護http://t.cn/z8pBjgA
[9]. 貿易保護是西方成功崛起的秘訣http://t.cn/z8pBjg2
[10]. 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在80年代前取得巨大發展http://t.cn/z8Zha1t
[11]. 老田等:走獨立自主工業化道路http://t.cn/zRcY3Cv
[12]. YST:中日兩國的近代工業化道路http://t.cn/zRT0pZj 或http://t.cn/8F5Zpkn
[13]. 楊松林:新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生活用品供應緊張和實行票證制度的原因分析http://t.cn/zOZENPu
[14]. 對比參考美國工業化歷程中使用糧票的歷史http://t.cn/zjR6Nt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