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在一片吐槽聲中拉開了帷幕。
事前人們就知道日本人拉胯,但沒想到會這么拉胯,很多網友說,罵早了,罵早了。
槽點太多,從世博會選址到吉祥物,處處被人詬病。
不過,日本網友罵歸罵,心里還是有所期待的,萬一主辦方在憋大招呢。
可是到了開幕式那一天……還是翻車了。
本屆世博會,日本人提出了一個創新口號:“不排隊的世博會”。
然而到了開幕當天,14.1萬入場觀眾(目前官方統計是11萬),出現大排長龍的場景,說好的不排隊呢?
天公也不作美,現場下起了大雨。
更離譜的是,日本方面居然沒有雨天預案。廣場內缺乏遮風避雨的設施,游客們只能撐起雨傘,狼狽不堪在滂沱大雨排隊,沒有穿雨鞋的人,鞋子就泡湯了。
很多日本網友吐槽自己是被“不排隊的世博會”口號給騙來的。
到了現場就只能忍著,畢竟再花一個多小時步行到停車處,不劃算。
來都來了,就當是對日本人的忍耐力考驗吧。
各入口平均排隊時長大約一個半小時,一位大阪府枚方市的48歲大叔對記者抱怨稱,“我連廁所都去不了,只能忍住。”
“不排隊的世博會”這個亮點,就這樣破滅了。
日本人提出這口號信心是什么?
掃碼入場,快速通過。利用網絡技術,簡化檢票程序。
然而,從上午9點半至下午2點半,長達5個小時,現場都處于“網絡癱瘓”狀態。
日本政府花這么多錢請某網絡科技公司負責“快速通關”,最關鍵時刻卻派不上用場,這錢不就扔水里了嗎?
忍受了凄風冷雨的游客們終于進入了主展館--大屋頂“RING”。
結果,雨傘還不能收起來,因為屋頂漏水了。
游客們只好在步道回廊內雨中漫步,你就說浪漫不浪漫吧。
主辦方承認大屋頂“RING”漏水,正在進行調查和修補,并強調修補不會耗費巨額費用。
大屋頂“RING”耗資344億日元(約人民幣17.6億元),是本屆世博會最大亮點,結果卻經不起一場大雨。
還有,大屋頂“RING”的底部護岸,出現了明顯的海水侵蝕問題,有的地方已經塌方,靠臨時補救措施撐著。
而世博會結束日期是10月13日,“RING”到時還能完整地“活著”嗎?
很多游客們進場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但耗費2億日元打造的豪廁,居然有多個不能使用。
日本人還把廁所設計得猶如迷宮,能找到并不容易。
有不少游客就因無法及時如廁而當場拉在褲子里,極其尷尬。
兒童廁所是這樣的,費了這么多錢,就不能弄個隔板?這可是世博會。
廁所里的自動感應燈也是頻繁故障,忽亮忽滅,尷尬又恐怖。
難道日本人一邊坐馬桶,一邊還要高喊“啊嗚”?
然后是吃的問題,吃飯排隊時間比進場還要久。到壽司店吃午餐,等排到時,可能是晚餐了。
美食廣場“大阪暖簾巡禮~美食與慶典博覽”,約1000個位置。
有一半座位,不管你吃不吃,坐下就得付費,一席50分鐘550日元(約人民幣28元),哪怕你坐在那里等餐,都得算錢。
帶輪行李箱,必須寄存,寄存費為1萬日元(約人民幣511元)
日本網友痛罵:大阪真是想錢想瘋了,拼命從游客身上撈錢!
對于老年人,大阪世博會更是極不友好。
日本為了體現“無現金”先進理念,強制游客消費必須電子支付。
很多老人揣著現金干瞪眼,吃也吃不了,紀念品也買不了。
諷刺的是,強制要求電子支付的日本世博會,它的網絡服務卻是時有時無。
還有一起帶著黑色幽默色彩的悲傷事件,68歲的和歌山縣知事岸本修平在4月15日沒了。
世博會開幕時,他去冒雨抬神轎,回來就病倒了。、
14日送進重癥監護室 (ICU)搶救,15日因醫治無效死亡。
有日本網友猜測,他也可能是因世博會場沼氣泄漏而中毒,加上年紀大了抵抗力不行,所以,獻祭了。
日本這也太下血本了,大阪府知事在瑟瑟發抖。
大阪世博會槽點還有很多,嚴重缺乏人文關懷,主打一個沒人性。
不過,幸好有神奇的印度人來救場,與日本人彼此分擔。
開幕前兩天,印度館連腳手架都還沒拆,現場猶如工地。不是猶如,就是工地。
NHK女記者去印度館探訪,一名印度負責人笑著表示:問題不大,請別擔心!一定能趕上世博會開幕日!
“明天,最遲后天,一定可以!因為工人們24小時都在工作,沒問題的!”
印度人就是這自信,他還手舞足蹈,豎起大拇指。看到日本女人就這么興奮嗎?
開幕式那天的印度館,只是在門口掛上了裝飾布,掩人耳目。
館內電線還裸露在墻外,里面還堆著建筑材料,說是24小時趕工,又見不到一個裝修工人……
日本媒體經常將鏡頭對準印度館。
感謝,感謝,感謝兄弟吸引火力。
日本人給印度館做了張公告:“準備中”…
這是印度的“制造能力”。
印度跟沒有完工的越南、智利、尼泊爾、文萊還不一樣。
因為這四國本來就不想參加,像阿根廷、墨西哥和俄羅斯之前就直接宣布退出了,這里面有經濟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日本為了盡量留住參展國,提出過解決方案:由日本負責建館,建好后租借給相應國家,有25個國家接受這一方案。
但有的國家覺得這樣比較丟臉,就干脆不來了。
大國都是自己建的,日本方面只是負責提供協助和便利。
印度偏偏是“高不成,低不就”。
它覺得自己理所應當是大國,所以拒絕了的租借方案。
印度人就吹牛皮,說自己沒問題,吹得日本人都信了。
結果,印度人在大阪擺了個爛攤子。
日本人每次委婉地催促,印度人都是信心爆棚,“你懷疑我的能力?”
現在好了,印度人在大阪拉了坨粑粑山。
只是沒想到,擺爛的印度居然還有意外效果--幫日本人分散火力。
在世博會撐場面的是中國館。
中國館占地約3500平方米,是世博會最大自建館之一。
要文化有文化,要科技有科技;要歷史有歷史,要未來有未來。
施工水平更是世界一流。項目大部分主體建筑材料由國內采購和加工制作,再海運至大阪,現場裝配式組裝。
單是一幅”天文圖“就震撼了很多日本人。
中國館是最熱門場館之一。由于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中國館下午不到三點就閉館了。
閉館后,到了五點左右再重新開放,因為這時人流量會少很多,接待壓力也減輕了很多。
美國館,也給日本人撐了場面,還有法國館和德國館也不錯。
但美國館跟中國館相比,還是差了一些歷史和文化底蘊。
當中國館在世博會成為一顆璀璨明珠的時候,日本人感到驚艷。
然而,對中國館陰陽怪氣的,卻是國內平臺某些人。
這股酸勁都溢出屏幕了。難道他們不是中國人,見不得中國好?總是在為日本喜而喜,為日本憂而憂。
這病得治,治不好就得憂一輩子。
世博會五年一屆,向來都是大國暗中較勁的場合。
從當年英國和德國別苗頭,到美蘇爭霸,皆是如此。
大國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建館?因為這是在向全球展現實力,既有硬實力,也有軟實力。
像印度那樣手高手低,純屬是來丟人現眼的。
日本作為東道主,雖然努力準備了好幾年,但事實證明它真不行了。
為了追求所謂“創新效果”,連最基本的人性化都顧不上。什么工匠精神,什么XX仙人,濾鏡簡直碎了一地!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或許這就是國運使然。
當然, 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小瞧了印度。
時間還長著呢,開幕式趕不上,閉幕式還怕趕不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