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34%的“對等關稅”,累計稅率達54%。白宮發言人聲稱“4月2日將是美國的‘解放日’,特朗普總統將結束數十年來美國工人被剝削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美國白宮顛倒黑白的說辭,將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的貪婪、無恥展現的淋漓盡致,卻贏得了美國那些覺悟落后的工人的大力支持,是在肆意挑撥中美兩國工人階級的對立,為各自的資產階級開脫。
不可否認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后發國家對美輸出的相對廉價的商品,的確沖擊著美國本土的制造業,損害了美國本土工人階級的利益。但是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卻是因為國際壟斷資本主導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和資本全球化,中美兩國的工人階級同為資本全球化的受害者。
幾十年以來,美國的資產階級為追求更低成本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產業,導致美國傳統制造業崗位流失,造就了美國的“鐵銹地帶”,美國工人被迫接受低薪服務行業或面臨長期失業,加劇著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
與此同時,美國的資產階級以“轉移工廠”威脅工人接受低薪,導致工會力量衰退(如美國私營部門工會率從20%降至6%),削弱工人談判籌碼,消解了美國工人階級的斗爭以及進步運動的發展;
自由貿易雖然降低了商品價格,但壟斷資本主導的住房、教育、醫療成本飆升,導致工人階級實際購買力不升反降;
1979-2024年,美國工人勞動生產率增長超過70%,但實際工資僅增長12%,而企業利潤占GDP比例從7%飆升至15%;
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執行的是一套偏向資本的稅收政策,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實際稅率(含資本利得稅)僅為23%,低于工人階級的工資稅(25%-30%);
此外,美國大企業將利潤用于股票回購和高管薪酬,而非提高工人工資或改善生產條件,金融資本進一步加劇了剝削。
究竟是誰在剝削美國的工人階級,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嗎?
馬克思主義認為,剝削的核心是資產階級無償占有工人階級創造的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工人通過勞動創造的價值遠高于其獲得的工資,差額(剩余價值)被資本家以利潤、股息等形式占有;資本為追求更高利潤率,必然流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環境與勞工標準更寬松的地區,這是資本積累邏輯的必然結果。
白宮發言人說美國工人被“中國剝削”,這意味著中國資本通過國際貿易占有了美國工人的剩余價值。但事實恰恰相反,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價值主要由中國工人創造,其剩余價值被美國跨國資本占有:
以蘋果、耐克為代表的跨國企業將生產環節外包至中國,只支付中國工人很低的工資,再以高價在美國市場銷售,攫取超額利潤;而中國工人所能得到的工資卻僅占商品售價的極小比例。一部售價1000美元的蘋果手機,中國流水線的工人僅能得到幾美元的工資,而蘋果公司的利潤率卻超過了60%。
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價值主要由中國工人創造,美國企業通過品牌溢價、技術壟斷和銷售渠道占有大部分利潤。
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兩國的資產階級共同剝削了中國的工人。更進一步的,是中國工人在血汗工廠里制造的廉價商品,維持了美國底層工人的最低生活,而長期的貿易逆差局面下,中國得到的卻很可能是美元白條。
當然,筆者無意挑起中美兩國工人的對立。
資本邏輯具有全球統一性,美國資本與中國資本在剝削工人上具有著共同性:富士康工人與美國亞馬遜倉庫工人都面臨高強度勞動、低工資和監控管理。美國亞馬遜工人平均時薪18美元,而且承擔著6.6%的工傷率;而中國制造業工人平均月薪僅700美元,但勞動時間更長、社保更薄弱。
美國資本家為降低成本將制造業外遷,導致本土工人失業,卻將責任歸咎于“中國不公平競爭”;加征關稅的成本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而美國的大企業則可以通過提價維持利潤,進一步壓榨工人階級。
美國工人失業與中國工人低工資的根源是同一資本邏輯的產物。美國政府將矛盾引向“中國剝削”,只是為了轉嫁階級矛盾、分化工人階級、壓制工人階級覺醒,維護壟斷資本利益、掩護資產階級的剝削實質。
此時此刻,我們更應銘記馬克思的那句名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中美兩國的工人階級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