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進入多事之秋,大國小國都想欺負。面對威脅蠶食,官媒的反應總使人感到底氣不足。一是怕“中國威脅論”,一個是不敢直面后臺美國。面對美日的聯手咄咄逼人,至今依然回避美國的實質作用,愛抱怨“美國拉偏架”,喋喋不休地念叨提醒:圍堵肢解中國對美國如何不利,不能“雙贏”,熱衷于分析中日打起來美國不會介入,等等。
面對美國圍堵肢解的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周邊的咄咄逼人得寸進尺,中國缺的到底是什么?
是“中國威脅”解釋不夠,不夠“和平崛起”么?
顯然不是。
中國缺的是不是“理”,而是“膽”,是膽識和骨氣。
韜光養晦慣了,積重難返,矯正起來不易,可以理解。撥亂反正亡羊補牢,也需要勇氣。
喋喋不休標榜“和平崛起”,一聽美國人制造的“中國威脅輪”就心驚膽怕,這是底氣不足神經衰弱的表現。
“冷戰結束”都三四十年了,美國依然保留著原來規模的軍備,軍事預算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華約解散了,北約不斷東擴,擴到東歐、擴到中亞,不是普京碰一碰,按照中國韜光養晦模式,“北大西洋”早擴到蒙古和太平洋了。盡管如此,你看有人議論過“美國威脅”嗎?一二島鏈、黃海軍演、南海軍演,在中國,只見“夫妻關系”和“伙伴”“新型”“雙贏”,精英公知更是一片歡呼,“做一夜美國人”和“當兵要當美國兵”響遏行云。
咄咄逼人的“威脅”,遇到的是媚眼笑臉,無人敢說半個不字。
一心和平崛起、韜光養晦、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反而聽到“中國威脅”就心驚膽怕。
這是什么邏輯?
是膽氣不足,神經衰弱。
美國人支持達賴熱比婭旗幟鮮明,聲勢浩大地連續兩年紀念韓戰。中國連抗美援朝一詞都沒有膽量說出口,閉館禁放電影,領導人去朝鮮,居然也以“朝鮮戰爭”稱呼自己最光輝的一段歷史。如此小心翼翼生怕“友邦驚詫”,那么害怕“中國威脅輪”,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嗎?
普京在格魯吉亞、在克里米亞,該出手時就出手,也未見什么“威脅論”,反倒是奧巴馬一再保證不會武裝介入。釣魚島連美國人都承認日本是“管轄權”,北方四島本是日本的,反而連個屁都不敢放。
事實如此,洞若觀火,肉食者怎么就不明白呢?
挺起腰桿,敢作敢為,是解決“中國威脅論”的最佳途徑。
要看神經科,治好崇美畏美強迫癥。
落后就要挨打,中國實力不如人,中美航母飛機差距太大。
央視的焦點訪談最愛分析美國幾代戰機、航母如何如何,連張召忠都不能例外。不是不要談技術,但根本不在這里。當年蘇聯的航母導彈飛機哪一樣不如美國,戈爾巴喬夫一“新思維”,舉起白起,都變成廢銅爛鐵。
沒有膽和骨,再先進的技術又有什么用!
如果是D某人當政,朝鮮戰爭時早嚇趴下了。
毛澤東頂天立地,旗幟鮮明反帝,那時候中國人自尊自信,外國人看得起。尼克松紆尊降貴來北京朝圣,西方從來沒有哪國政要敢接見達賴,也未見什么中國威脅輪。
只兩代中國就song成這樣,可為浩嘆!
愿習總改弦更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