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在記者節對個別媒體記者曝“粗口事件”,在絕大多數網民的支持下讓部分媒體丟盡臉面后,本以為事情就此了結。但似乎個別媒體并不罷休,又持續利用媒體的話語權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并試圖將其演變為一個政治事件,北大部分學生發起辭退孔慶東活動。
憑心而論,我也不認同孔慶東教授直接曝粗口的行為,因為這或許多少有辱斯文。起初我是非常同情這位挨罵的記者的,但隨著事態的進一步升級,我覺得這個記者背后的南方系借題發揮、不依不饒,尤如一個當街撒潑的潑婦就多少令我覺得十分厭惡。
其實理順整個事情的經過,我們就不難發現這個事件背后活躍著的政治黑惡勢力的影子。記者本來是一個受人們敬重的一個行業,記者節這天也讓公眾了解到這個無冕之王背后的艱辛與苦澀,公眾因而也多了對記者的敬重與同情,然而真是在這種公眾情緒下,突然曝出孔慶東對記者“三排粗口事件”,當然事情最先發布與炒作出來的是與南方系聯系密切的成都晚報。我想這個事件在記者節當天被炒作出來,是經過“幕后導演”別有用心的安排,這個記者當天的采訪孔慶東本身就是一個陷井,不論孔慶東當天是否接受采訪,激怒他恐怕都是必然的,因為孔慶東與南方系的對罵已經是公開的密秘。而我們看到:孔慶東為什么要罵這個記者,當時記者對孔慶東都說了些什么?到現在媒體都沒有給我們公眾一個答案,不追究罵人背后的原因,只是抓住罵人這個事情進行炒作。我想原因無非有二:一是這些媒體和記者心虛,因為他們本身不是要去采訪孔慶東,而就是上門去吵架的。二是最近忙著打壓孔慶東,根本就顧不過來還原事件的真實情況。
而孔慶東“三排粗口事件”后,各個媒體紛紛以“北大教授孔慶東用排比粗口罵記者激怒網友為題”進行大肆意炒作,在這則報道中,媒體又一次將其惡毒的嘴臉暴露無殆,除了那個被罵的記者和少數媒體人之外,孔慶東教授對南方周末的記者發飆的事情,其它網友根本就毫不知情,談何對孔慶東的“國罵”激怒?我想激怒的不是網友而是這個別別有用心的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鳳凰網的一項調查中,有多達60%網友都力挺孔慶東。而新華網一個評論員公開批評孔慶東則點燃了絕大多數網友的怒火,據傳當天新華社的值班電話都被支持孔慶東的網友打爆。
本以為這個事件可能會就此落幕,媒體也承認孔慶東教授也對這個記者道了歉。一直張口閉口代表公眾利益的南方系卻成了人們聲討的對象,盡管一些微弱的挺南方系的聲音時隱時現,但恐怕南方系并沒有想到事態的發展與當初的設想事與愿違,自然也想極力挽回在公眾中樹立的“形象”,由一個受害者的形象演變為“流氓無賴”,開始對孔慶東進行人身攻擊,并對其冠以“文革余孽”等稱號。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一直以啟迪公民意識的南方系,一直標榜言論自由的南方系,一直以攻擊“文革遺風”的南方系,竟然撕去自己多年標榜的偽裝,以一個典型的流氓無賴的嘴臉、以一個不依不饒的撒潑的潑婦的形象,充分運用自己牢牢掌握的媒體話語權,對孔慶東教授施以“文革式的言論迫害”之風,大有將其打爛斗臭的趨勢。
而對于在北大中有學生要求因為言論事件解聘孔慶東,媒體大肆炒作,則將其完全演變成一個政治事件,這個背后我不敢妄言有無人為操作的痕跡。但其實掩蓋在這次事件背后的分歧,主要還是民粹派與西化派之間固有矛盾的一次爆發。如果這次活動僅僅是發自北大自身,那么我覺得這將是有百年歷史的北大的恥辱,是對民主意識的褻瀆,是北大百年歷史上繼文革之后將言論演變上升為政治的又一次惡性事件,這與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是嚴重不符的。
到現在為此,我們的網友被媒體一直牽著走,到現在演變為一個政治事件,但當我們的網友回個頭去看看,我們連事件的起因都沒有弄清楚,卻還在談論是否應該解聘孔慶東教授這個問題來,難道我們不覺得可笑嗎?
一個連原因都沒有弄清楚的事件,一個無視網友反映卻“代表”網友惡意炒作的事件,一個運用文革遺風整“文革余孽”的事件,其實藏在“粗俗對罵”背后的本質就是一場“西化派”與“民粹派”的內戰,是對于未來中國前途與命運的論戰,事件背后的政治目的恐怕與2012年黨的十八大不無關系。
總結一句: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