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的粗口與北大教授的身份!!!
文/石心
我們姑且開張明義,亮明自己的觀點,我不贊同孔教授的粗口發泄方式。不管有什么原因,罵人本身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而作為北大教授的孔慶東先生,接連爆出粗口,不但有辱斯文,其實也是一個不良的導向。
我們不必放大到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待“罵人事件”,謾罵斗氣,很容易傷人結怨,繼而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引發深層次問題。雖然我們無從知道記者與孔教授有何等恩怨和糾結,孔教授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著文批判,畢竟說話的渠道機會還有很多,大可不必罵人。
罵人的確有效,而且相當的轟動,逞一時之口舌,可以大呼“痛快”。但是不要忘記,罵人不但有“效果”,還有“后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罵人者亦被罵。于是爭議四起,眾說紛紜。贊之者有之,貶之者有之。后果不良之處還在于敗壞了社會風氣,讓人以罵為榮。進而演變為整個社會的罵人風氣。
魯迅講“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孔慶東先生以北大教授之身份爆出粗口,也就如同孔乙己先生穿長衫而站著喝酒一般,那是有失身份的事情。建議孔教授慶東先生還是公開的道歉為好。不管所罵對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總之,罵人的舉動是不對的。
在說完孔教授的問題之后,我想也有必要提醒被罵者,不知道你們是如何挑動了孔教授暴怒的神經,讓他忍無可忍,甩出了一連串的“國罵”。按說孔教授北大教授,涵養大度都不是什么問題,可是能讓他甩出一連串的“國罵”來,你們的話題肯定也是敏感過度了,踩進了私人的雷區。
只是提醒記者先生要注意職業道德,只是要提醒孔教授注意口德。解決問題的方式,解決矛盾的方式,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走司法的渠道,可以走辯論的路子,最好不要用辱罵、謾罵。謾罵、辱罵只能使問題更加的復雜,只能使矛盾更加的激化。
是非起謾罵,謾罵成是非。俗語講:“君子動口不動手”,但是動口不是要罵人,如果罵人算是動口,還不如動手來得高尚和勇敢。
2011年11月10日
new TextParser('/posts/06/C7/25/D8/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標簽: 孔慶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