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軍旅作家、原北京軍區文化部部長魏巍逝世三周年之際,網上許多紀念文章稱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旗手。魏巍同志生前最后的三十年來,堅持反腐敗、反賣國、反資本主義復辟,矢志不渝堅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他的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地球的紅飄帶》以革命英雄主義贊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一個時代的標桿。
1983年5月,作為剛剛進入報社的我,有幸在原江漢石油學院(長江大學)校園采訪了魏巍。寫成了《生活是一場賽跑》的專訪,現在往事重提,以作紀念:
五月的荊州古城學府,江漢石油學院內一片蔥翠,以嫵媚動人的英姿,迎來了最珍貴的客人。在綠樹環繞,姹紫嫣紅的花壇幽徑上,我訪問了正在暮色中散步的魏巍同志。
魏老今年63歲了,但精神矍鑠,談鋒甚健。他指著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志用濃重的河南鄭州口音介紹說:“這是我的老伴劉秋華同志。”劉老師也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八路,離職前是北京一家工廠的負責人。還有隨行秘書趙延章同志,長篇小說《第二個方案》的作者。他說:“我是魏老的學生。”
在校園里,過往的師生向魏老投來崇敬的目光。這可是有來由的:1955年,這所學院的前身,北京石油地質學校的第一批畢業生要到新疆、玉門去了,特地請來寫出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聞名全國的魏巍同志為他們壯行。魏巍同志激昂的送別辭,把同學們理想的火炬燃得更旺,28年來一直被視為學校的傳家寶。1982年,正值首屆大學生畢業之際,魏巍同志又寫來了祝福信。朝氣蓬勃的新一代勘探隊員懷揣著火熱的信,唱著歌奔赴邊疆、高原。這次臨來江漢石油學院之前,魏老領導的7人寫作組剛剛完成60萬字的《聶榮臻回憶錄》,正準備啟程到四川省江津縣聶老總的故鄉。一到這里,魏老不顧旅途勞累,忙著聽匯報、找老校友座談、與大學生見面、魏全國石油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代表作報告,日程安排得很緊。魏老說,生活,是一場長途賽跑,要有韌勁,準備受幾百次挫折、幾千次沖鋒。他說:“過去我們在軍事生活中,常常比賽爬山。往往最后的勝利者,當他接近高峰時,他并不是不累,他和大家一樣腰酸腿痛,甚至感到即使一分鐘也不能堅持。但是因為他最后咬了咬牙,拼盡最后一把力,于是他成為最后的勝利者。長途賽跑的情景也往往如此。”
把生化比作一場賽跑,這里面有著多么深邃的人生哲理啊!魏老不正是這么生化的嗎?他1937年參加革命,第二年分到八路軍總政治部戰地通訊記者團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論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不論是當記者、當作家還是做政治工作,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總是以戰士的雄姿,不斷地跋涉、沖刺。他的作品陸續出版的有《魏巍散文集》,《壯行集》,與錢小惠合著的《鄧中夏傳》,獲矛盾長篇小說獎的《東方》。在他60歲壽辰的時候,還承擔了《聶榮臻回憶錄》的寫作任務。魏老說:“工作嘛,就要只爭朝夕!”
談到目前有關石油戰線的文學題材少的問題,魏老說,這與石油戰線為國家作出的貢獻很不相符,已經引起文學界的重視。他說,石油戰線有百萬大軍,一定會產生出好的作家。振興石油戰線的文學創作還是要靠“土產”作家!
記者向魏老轉達了石油工人和文學愛好者對他的深深的敬意。回到招待所,魏老欣然揮毫,題下了“向石油工人致敬”,并為我題詞:“做人民的記者!”
1983年至今,28年彈指一揮間。聽著魏巍報告奔赴石油一線,奮發有為的有老地質專家方文娟,有年富力強正在石油戰線領導崗位的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廖永遠,中石化集團公司西北局局長劉中云,等等。讓我們一塊兒紀念魏巍的光輝業績,傳揚他的革命精神,慰藉他的在天之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