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轉基因之爭的本質與來龍去脈》
——也談轉基因生物制品的安全問題
首先我得聲明,我即不是文中所講的環保人士、宗教組織和人士,也不是轉推手們強加于反轉人士頭上的政治派別者和生拉硬拽而來的法輪功者(如此文圖所示者皆是法輪功者了,呵呵)等,我只是一名索要健康權的普通百姓。中國自1995年進口、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我們被無知剝奪了自己健康的選擇權。直至在2010年獲知我國偷摸批準兩種水稻和一種玉米轉基因安全證書后關注轉基因問題的今天,我們仍然被那些轉基因“專家”“精英”們忽悠左右被迫接受轉基因食品,沒有任何自主的選擇權力。由此我要問:
2011年1月22日,德國柏林,超過1萬人加入游行隊伍,抗議轉基因種子的使用。在“食品安全”的大旗下,本來互不相干的農民、商人、環保人士等各色人等,攜手掀起了反對轉基因的新高潮,而且一浪接著一浪。(在一些斷章取義的文字中,真相往往被玷污。補充一些相關數據和資料助大家了解事實真相。
與世界上其他商業化種植Bt玉米的國家相比,歐盟的種植規模很小。2008年,大約10萬公頃Bt玉米在歐盟國家被種植,其中西班牙為7.9萬公頃,占該國玉米總面積的14%。其他歐盟國家種植面積很少,并且不是連年種植。
法國是商業化種植轉基因玉米較早的歐盟國家之一,但是法國國內對于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因此,僅種植一年之后,1999年法國就停止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玉米,直到2005年,停產6年之后,法國才開始重新商業化種植Bt玉米。2005年種植面積為500公頃,其中200公頃用于環境檢測,100公頃用于試驗,另外的200公頃用于純商業用途。2006年種植規模擴大到5200公頃,2007年激增到2.12萬公頃。但是在2008年,由于法國轉基因產品臨時最高委員會主席、參議員勒格朗提交了一份報告聲稱MON810型轉基因玉米安全性存在“嚴重疑問”,法國政府決定暫停種植轉基因玉米。直到現在,轉基因玉米在法國仍然被禁止種植。
同法國一樣,德國1998年批準Bt玉米商業化種植,但是2006年才開始較大面積推廣,此前一直處于田間試驗階段。2007年德國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達到2685公頃,2008年增加到3173公頃,較上年增長21.02%。2009年,德國農戶計劃種植3568公頃轉基因玉米。但是與德國180萬公頃的玉米播種面積相比,轉基因玉米不足0.1%。
這是出自中國農業網 2009-08-14 信息來源:生物谷 的一篇文章,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我國民眾于2009年底知曉主糧轉基因安全證書偷摸獲批關注轉基因問題以后,此前由于民眾被無知使得轉基因推廣很輕松,故期間所刊相關文字內容更符合事實。http://www.zgny.com.cn/ifm/consultation/2009-8-14/149876.shtml )
“轉基因”話題一爭就是十幾年,二十年,且似乎大有白熱化的趨勢。有人一提起這個話題就上綱上線,據說已經到了事關民族生死、國家存亡的地步。近日讀《南方周末》刊登的《對轉基因的無知與偏見》一文,筆者認為該文對問題還沒有說透,故冒昧撰寫此文,對話題的來龍去脈略加說明,對公眾關心的“轉基因安全”問題略作解釋。(什么叫“上綱上線”?十三億人的食品安全,有著五千多年璀璨文明發展史民族存亡的沉重,一個輕飄飄的“據說”、因有人沒有說透“轉基因”其來龍去脈,所以要“只需略加說明”、“略作解釋”就了事了?俗話說的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一些在外灌了幾天黑水之人就開始拿捏作態從骨子里蔑視生養的祖國了。)
三種不同的東西
人們爭論的“轉基因”,其實包含有三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即“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生物”以及“轉基因生物制品”。(三種東西性質完全不同嗎?之間內在必然聯系不說嗎?難道不是轉基因技術下的轉基因產物再轉基因生物制品嗎?被屁民被卑微好些年了,卻也不是三歲屁孩,任你騙來任你耍。)
轉基因技術是對所有能將人工克隆的基因放進受體生物的基因組內,并使其在受體生物體內正常表達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總稱。這個人工克隆的基因,可以是受體生物本身的基因,可以是另一物種的基因,可以是克隆自某一生物體后再經人工改造過的基因,也可是一個完全經人工設計合成的全新基因。用轉基因技術改造過的生物體就叫轉基因生物。而用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做成的產品就稱為轉基因生物制品。(此是科普非科唬。呵呵!獲知反轉的漏點,今后會關注及防范。)
由此可見,對于轉基因技術,爭議本應不大。它其實只是一類普通的分子生物技術而已。值得注意的本應該是“轉的是什么基因”,以及“轉基因生物制品的用途”。但是,近年來,大多數積極參與爭論的雙方,都有意無意地把這三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混淆在一起,胡子眉毛一把抓,籠統地稱為“轉基因”。其立足點,都是轉基因安全。(轉基因技術爭議不大嗎?僅是“普通的分子生物技術而已”嗎。引用曹明華老師文章中一段文字說明。
“轉基因技術剛開始時,生物學家認為,真核生物(如植物、動物和人)的基因編碼規律與原核生物(如細菌)是一樣的,即:一個基因只編碼一個特定的蛋白質。按這一傳統的遺傳學模型,生物學家曾經估算:人體中的蛋白質約有10萬個或更多,他們預測人類DNA中的基因約有10萬個。
但是,2000年6月26日,科學界震驚地發現:人類基因總共不到3萬個!更令人困惑的是,比人低等很多的雜草居然有2.6萬個基因!基于這項發現,新的生物學結論是:大多數基因都不是只編碼一個蛋白質,有些基因可以產生許多不同的蛋白質。比如果蠅,它的一個基因可以產生38016個不同的蛋白質分子。在這一新的分子生物學模型面前,轉基因食物產業的根基動搖了。”
生命非靜止即運動的,為啥不從動態闡述其理論呢?功能和結構指物的靜態,對此人類研究了解也是微乎其微。A+B=AB嗎?答案可能是A、B、AB、BA中的任一種,也可能是之間某個組合體,小學生都懂的知識。加上之間會產生不為人知的新物質,這將是個無窮盡答案。轉推手專家學者們不懂嗎?難道你們就是如此機械的研究我們被迫接受全面推廣的活命食品嗎?十億多人口性命攸關的大事,“胡子眉毛一把抓”來得太輕巧太沒人性了吧!)
最初的質疑
對轉基因的質疑,最初只局限于一些宗教組織和人士、自然主義者以及環保人士。宗教組織和人士認為轉基因是人類干了本應由神干的事兒。自然主義者認為轉基因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與和諧。環保人士則認為轉基因會引起環境污染及災難。比如,他們認為抗蟲蛋白本身就是一種殺蟲劑;大量種植不斷生產抗蟲蛋白的轉基因作物,同大量施撒殺蟲劑無異。(反轉對轉基因的質疑是局限還是被無知的局限?宗教信仰不同,個體認識不同,可以理解。而我更傾向后兩者的認識。)
關于轉基因安全的爭論,在20世紀90年代末以前,主要局限在科技界的小范圍內。雖然在1996年,美國FDA批準第一個轉基因作物Flavr Savr西紅柿上市后,曾經有一場公眾參與的爭論。但由于此西紅柿品種本身的其他一些問題,其上市時間很短,且僅限于加州的部分地區。隨著此西紅柿品種從商店貨架上消失,爭論也就慢慢失去了熱度。(信息時代,掩蓋事實的謊言只能是越描越黑,從而喪失再說話的機會。)
但是,1999年發生的一件事,卻使轉基因從此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公眾話題。各方的博弈就此全面展開。(懸劍。呵呵)
跨國公司VS小業主
在1990年代的最后幾年,國際上,尤其是美國,各大跨國生物技術公司的轉基因作物品種逐漸到位。對轉基因產物的嚴格控制和相關管理,就提到日程上來了。這一方面是出于專利保護本身的需要,一方面是出于對科技界所提出的有關轉基因安全問題的重視,再加上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就引發了包括美國孟山都在內的一些跨國生物技術公司,對其它公司尤其是對種子公司的強制兼并,對食品加工銷售企業實行強制控股。它們企圖形成研、產、銷一條龍,將一切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跨國公司的這些動作,在歐陸和英國造成了重大的社會震蕩。對大部分小業主,尤其是小零售商的生存,帶來了直接的乃至致命的威脅。就在這些垂死掙扎的小業主們苦于無路可尋之際,英國科技界,尤其是皇家學會的學術權威們,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表現出的浮躁、輕率甚至傲慢,為小業主們的絕地反攻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就是著名的英國瘋牛病事件。
瘋牛病,顧名思義,是一種能引起牛發瘋的疾病。此病可傳染,并最終可導致死亡。目前無藥可治。其病理機制是腦中的一種蛋白質發生誘導性結構變異,大量沉積在腦組織中,從而引起腦神經紊亂。此病的病原體,不是細菌或真菌,也不是病毒,而是發生了結構變異的蛋白質本身。此病在牛羊和人中都有發生,其傳染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清楚。
(對此信息不做了解和評論。從文字內容看,民眾反轉為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引起的擔憂,而不是作者意指的小業主、小商販們因嫉妒和生存需要為利益而戰。有偷梁換柱之嫌,絕大多數民眾何以等同少部分人業主?)
皇家學會的輕率
瘋牛病本與轉基因無關,但是英國皇家學會的輕率行為無意中硬是把兩者弄到一塊兒了。轉基因作物的產品出現在英國市場,英國有人對轉基因食物的安全產生懷疑,英國皇家學會就出面講,轉基因食物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英國人民相信英國皇家學會的權威,對他們的表態也就相信了。不久,英國的牛得了瘋牛病,牧民們損失巨大。消費者也對吃了瘋牛肉喝了瘋牛奶能否傳染上瘋牛病產生了疑問。結果,牛肉和奶制品大量滯消。牧民們雪上加霜,商販們生意難做,政府稅收大減,英國政府趕忙要求皇家學會對此進行調查,盡快拿出對策。(瘋牛病毒是否與轉基因有關?英國皇家學會結論行為輕率嗎?作者憑什么武斷之間沒有內在關聯?給出結論卻只用些白描句充當論據,侃大山呢!)
皇家學會的學術權威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小兒科課題,不值得他們下苦功夫,就草草地調查了一下。哦,此病既不涉及細菌、真菌,也不涉及病毒,只有蛋白質變性。蛋白質有什么可怕的呢?在人類豐富的知識寶典中,還沒有蛋白質能成為病原體這一章!于是報告出籠,以我皇家學會的招牌做保證,吃瘋牛肉喝瘋牛奶不會得瘋牛病。(在說書嗎?)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報告出籠沒多久,就發生了人吃了瘋牛肉染上了瘋牛病的事。這事兒一發生,政府和科技界在食品安全上的公信力與話語權就大打折扣了。
(潑墨敘述事因,恐怕不是為得出英國皇家學會公信力與話語權直線下降是造成轉基因被動推廣禍因吧?靜候下文。)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在這以前,一些宗教人士和自然保護主義者反對轉基因,都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歐盟多數國家以及日本、韓國,企圖保護本國農業,反對進口農產品,都沒有能給出一個能讓大眾接受的理由,因為這些國家是市場經濟。因為政府和科技界都說過,轉基因食品吃了無害。這些國家的絕大多數人那時對政府和科技界的話還是信的。瘋牛病事件發生后,于是有人就說,你們說轉基因食品吃了無害這話能相信嗎?一個瀕臨破產的英國食品零售商,以商人對機會的敏銳,首先站出來振臂高呼:“我們所售的一切絕不含轉基因!”這一宣言就像火星落到干柴上,熊熊的烈火很快燒遍整個西歐,為各國保護本國農業的企圖提供了借口。于是,歐盟以保護食品安全的名義,正式通過決議,轉基因成分超過百分之一的食品及原料不得進口。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接著跟進。市場形勢因此陡然生變。(感覺除了轉推手們,所有排斥轉基因商業化推廣之人都被弱智到一煽風就點火的地步,且地域之廣人數之多。呵呵!點將的歐盟、日本、韓國至今天仍死不悔改拒絕轉基因推廣應用,是否要冠以不懂科學愚昧無知之帽?而巴西、阿根廷及后起之秀伊拉克等國,在大力推廣轉基因種植之后,是否要步入科學強國之列?如今中國在迎頭趕超之時,又是否要被尊為科學之顛?)
為了自身的利益,美國各食品及食品原料出口商,馬上紛紛宣布不生產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不收購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原料。各種植者行會也紛紛建議全美農民當年不種植或少種植轉基因作物。那些反對轉基因的宗教人士、環保人士也趁機舉起保護食品安全的旗幟,宣布轉基因有毒。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幕非常奇妙的景觀:本來互不相干的極端宗教人士、極端環保人士、商人和貿易保護主義者,在“食品安全”的大旗下,同仇敵愾,攜手掀起了反對轉基因的新高潮,而且一浪接著一浪。他們甚至做出了踏平轉基因植物實驗地,搗毀轉基因實驗室的極端事件。普通老百姓,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也開始抵制轉基因產品。(作者褒貶配合情感運用的出神入化,只可惜用多了素材,只會讓人更清楚看到各國反轉的真相。民眾不是轉專家、精英眼中無思考判斷能力的空殼,只會全盤照收你們自以為是胡言亂語的結論。)
食品安全是幌子
所以說,在關于轉基因的爭論中,最常見也是最方便的話題,就是“食品安全”。捍衛食品安全這一旗幟,爭論雙方都在高舉。有的人還時不時散布一些半真半假的信息,不斷把水攪渾。因為,反對轉基因的人知道,只有大肆宣揚轉基因食品有害,高談捍衛大眾身體的健康,才能站到道德的高地上,才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才能引起平頭百姓的注意,才能使轉基因成為一個公眾話題。盡管他們的真正目的,或是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或是想保住自己的生意不被跨國公司吞并,或是想保護本國的農業利益。(大家仔細體味用詞遣句上的區別。反轉者:有的人、散布、半真半假、把水攪渾、大肆宣揚、高談捍衛等等,目的只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不被吞并和狹隘的經濟利益。呵呵)
與此同時,搞轉基因的科技工作者高舉的旗幟、吶喊的口號,也是捍衛食品安全。他們大聲疾呼,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不搞轉基因,就沒法提高糧食產量,就沒法提高勞苦大眾的營養水平,就要餓死人,就要引起社會動蕩。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站在健康安全、國家安全乃至人類安全的立場上,才能引起政客們的重視。其實,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是想多撈點經費來維持自己的研究,捍衛自己的前程而已。(挺轉者:科技工作者、吶喊、捍衛、疾呼、站在健康安全、國家安全乃至人類安全立場上等。目的僅是以此打動政客拿點錢維持自己的研究,即斗爭僅為科學獻身而為之。我要捧腹大笑了!)
總而言之,轉基因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了。爭論的實質,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演變成了一個經濟利益問題,政治問題,或者信仰問題。食品安全不過是幌子而已。只要有這些利益問題存在,爭論就不會停止,就會有人炒作。食品安全問題有沒有?有!但是,這是可以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對其進行徹底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限制甚至徹底消除的。當然,這還需要完善相關的法規,以嚴格的執法來監管。(至始至終,作者強拉硬拽硬要把民眾置于少部分人利益之爭的旋渦中,由此忽略民眾訴求生命安全的大意圖,這種移花接木作法,是對占有世界近乎全部人口民眾生命安全的蔑視,是對民眾人權的肆意踐踏,民眾訴求最基本的生存權、健康權有錯嗎?作者在此問題上所為意圖讓人費解?)
關鍵看轉什么基因
其實,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關鍵要看轉的是什么基因。因為,對食品安全起作用的是基因的產物,而不是基因本身。轉基因本身只是一段脫氧核糖核酸,吃進肚子里, 其營養價值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食物中其它的脫氧核糖核酸相比,并無任何差異。差異在于轉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本身,或者說,在于基因產物在轉基因生物中所引起的變化。如表達、不表達某一或某些基因,增加、減少某一或某些基因的表達量,以及由于這些基因表達上的改變所引起的轉基因生物體的生理變化等。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就要看這些由于轉基因的表達所引起的變化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害處,以及有害程度有多大。(做為一名生物工作者,為何對基因間的動態反應,即生理代謝活動諱莫如深呢?基因間作用機理清楚嗎?靠亂塞亂碰產生新物質并商業化推廣,以被無知民眾的生命健康為代價謀取個人私利,是不是太無恥?人類目前還不能復制出任何一種生命體,哪怕是結構最簡單的單細胞,你們憑哪點說了解和掌握了轉基因技術?一項不成熟技術又憑什么要商業化推廣并拿眾民眾做實驗品?科唬誰呢?)
一個蛋白質或其它有機物,被吃進嘴里后,會經過牙齒的機械處理,胃酸膽堿的化學處理,腸道寄生菌的生物處理,以及人體本身產生的各種水解酶的生化處理,轉化成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質,最終被人體所利用。如果這些被人體所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對人體有益,它們就對人體有了營養價值;如果它們會妨礙甚至破壞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活動,就對人體有害。處理不掉的,就會穿腸而過,不被人體所利用,對人體來說,也就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如果吃進嘴的東西,會引起人體的病理反應,就是有害食物,就有食品安全問題。由此可見,轉基因食品對人體不一定有害,也不一定無害;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要看它含不含有能引起人體病理反應的成分。(繼續科唬。我不懷疑頭銜而置疑其下是否有顆恭謹天下的良心。前部說有益就吸收,無益就穿腸而過,結果只是對人體沒營養價值。后部又講轉基因食品對人體不一定有害也不一定無害,玩彎彎繞呢?什么叫“看它含不含有能引起人體病理反應的成分”,以現有的認知水平,你們識別得了嗎?空話一句,擺出來有意義嗎?)
另外,天然食品也并不都是安全的。有些天然食品,明知有毒,但有人照樣享用。這是因為吃它的人,認為這個害是可控的,且吃它利大于害。而且,對你有利的也可能對他就有害。利用轉基因技術也有可能去掉或大大降低這個害,并同時提升這個利。(通段扯閑話,又要給結論,哪有點學術的嚴謹?)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轉不轉基因,而在于轉什么基因。也就是說,要看所轉的基因對終端消費者是有益、有利還是有害。遺憾的是,目前生產上大規模應用的轉基因,如抗殺蟲劑基因、抗除草劑基因,都是對基因專利擁有者、對殺蟲劑和除草劑生產商、對轉基因作物種植者有利,而對廣大的終端消費者實無一點好處(但也不一定就有害處)。當你知道有一種消費品,它含的一種成分對你沒有一點好處卻不一定沒有害處時,你還會消費它嗎?這也是目前的轉基因產物不能被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應強迫人們消費。惟有所轉的基因明顯有利、有益于終端消費者,這樣的轉基因食品或產物才會逐漸被消費大眾接受。(引入你同行,一生物學者的話回你:“你以為轉基因是搭積木嗎?把一塊“已知功能基因”往自然基因里一擱就萬事大吉了?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即使是打著科學的旗號,也一定要受到自然的懲罰的!”
始端不清,何來終端已知?把未知實驗品進行商業推廣,后果不僅是不負責任,用草菅人命形容不過分。)
約束與自我約束
目前有一種說法,認為美國人已吃了十幾年的轉基因食品,并沒有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所以吃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這一說法并不完全正確。雖然美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已很多年,雖然美國目前還沒有出現由轉基因食品所引起的大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美國FDA近年來已不對轉基因生物區別對待,且不要求對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進行特別標記(在最近的將來可能有變化),但在美國銷售的食品中,直接含轉基因有效成分的其實是少而又少的,甚至可以說沒有。(美國實行的反向標注法以浮出轉基因食品,怎么能說之間不區分呢?另,“區別對待”用詞曖昧。)
在美國,許多食用油是轉基因大豆油、轉基因玉米油、轉基因油菜油。有人說,用這些油做的食品不就是轉基因食品嗎?此話雖然不假,但有一點卻需要澄清:轉基因大豆、玉米胚、油菜籽所榨出的油,在油的成分上,與普通大豆油、玉米油及菜籽油并無差異,并不含有任何轉基因有效成分(轉基因蛋白)。在美國銷售的食品中,直接含轉基因有效成分的之所以少而又少,不是因為美國環保總署和FDA的監管,而是因為美國人來自世界各地,基因復雜,一旦有人吃了轉基因蛋白而產生過敏反應,食品生產商負不起這個責任,打不起這個官司,因為這會極大地增加生產成本。記得前幾年曾經發生過一樁意外事件。在運輸過程中,一家食品商(Kraft Foods)無意之中將含轉基因抗蟲蛋白的飼料用玉米粉混入了普通玉米粉中,為了了結此事,食品商只得大規模回收已經上架的玉米片。這是一個在嚴格的法規監管下,由商家對食品安全進行自我約束的典型例子。(轉基因大豆油、玉米油、油菜油在美國產業上廣泛應用,事實果真如此嗎?美國沒有炒菜的習慣,多以只適合低溫下用的橄欖油作食用油,而商業飲食服務行業,也多使用菜籽油。豆油的使用量,以美國相關報道展示的圖文數據可知,用量可忽略到零。對于轉基因油里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不得不再次申明,人類目前根本無法了解轉入外源基因后,基因間發生了怎樣的生理代謝反應及產生了怎樣的新物質,只能從整體表象顯現的性狀見識轉基因技術對原作物進行了改造,而無法具體了解發生了怎么的改造及轉基因作物含有的隱性未知的性狀。如此不可控下,轉推手專家學者們,為了個人一點蠅頭小利,不顧動物因此付出健康、性命代價的大量事實,極力維護轉基因集團利益,肆意妄為極力開脫他們的罪責,卑鄙無恥到讓人唾罵不齒地步!)
據美國聯邦農業部(USDA)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全國種植的94%的大豆(出口,榨油,做飼料)、75%的棉花(出口)及73%的玉米(烤酒精,做飼料,出口)是轉基因品種,而小麥、水稻、甜玉米和蔬菜這些能夠直接做食物的,則基本上沒有種植轉基因品種。這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對種植轉基因作物進行調整、約束和自我約束的結果。(佐證了先前老師們就此揭露的真相。硬性撒謊相當自標極度愚蠢。呵呵,謝謝!)
(原文作者系美國南達科他州立大學生物及微生物系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