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秋時節,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臺宣傳轉基因的節目。節目的開始部分是記者在街頭采訪民眾、大多數民眾都對轉基因不甚了了的報道。后來鏡頭一轉,《明明白白轉基因》的字幕出現了,一中(林敏)一外(方舟子)兩個嘉賓登場了。中國嘉賓首先說道,所謂的轉基因,就是把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植入到另一個生物體中,這個過程就像把布料剪開,再重新拼合起來(電視畫面中出現了剪布料的鏡頭)。嘉賓在這里偷換了概念,基因“轉”的過程其實非常復雜的,它包含了生物、化學、物理等許多變化,新生物體顯然外觀上與原來的一樣,但實質與原生物體完全不相干了。嘉賓這種“忽悠”的做法,只能使民眾對轉基因的認識更加迷糊。
談話節目繼續著。中國嘉賓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北方某棉區遭受到經過“鍛煉”的棉鈴蟲的猛烈襲擊,形成了長達幾年的“黑色風暴”(“鍛煉”兩個字值得玩味,后面還將提及),棉花生產幾乎崩潰。就在這個時候,轉基因抗蟲棉出現了,猖獗的棉鈴蟲被制服了,農民們又可以收獲棉花了,但是沒過幾年,一種叫盲蝽象的害蟲取代了棉鈴蟲,成為棉花的主要危害者。原來是抗蟲棉植入的Bt蛋白只毒殺屬于鱗翅目的棉鈴蟲等少數幾種,而盲蝽象屬于半翅目,不在毒殺之列,所以也就肆無忌憚起來。農民們只好重新拿起了噴霧器。棉花的害蟲有300多種,繼續植入新的毒殺基因或繼續使用農藥,都是很麻煩的事。綠色和平組織這樣評價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棉花的軟肋是嚴重的次生蟲害、病害棉花質量下降以及低下的經濟效益。因為棉花難伺候,一些農民開始棄種棉花了,從2006到2010年,棉花的種植面積連年遞減。嘉賓談話時連一個像樣的例子都舉不出來,足見轉基因作物虛弱的本質。但事情還沒有完。據筆者所知,棉株的花是重要的蜜源。棉株開花時,蜂、蛾、蝶、蠅、蟻等昆蟲都會來光顧的(筆者家菊花開放時就見過這樣的盛況)。世界上大部分被子植入的花都是蟲媒花,像蘋果、油菜、瓜類以及許多野生植物,離開昆蟲的傳粉,它們在地球上都存活不了。當眾多昆蟲麇集在棉株的花朵上時,命運會怎樣?屬于鱗翅目的蛾、蝶肯定都死亡了,屬于膜翅目的蜂、蟻,屬于雙翅目的蠅,又能逃脫死亡的厄運?譬如蜜蜂,歐洲和美國已經是數量銳減了,估計中國蜜蜂的現狀也不妙。像蝶、蠅、蟻這些昆蟲,雖然在某些方面給人類造成危害,但在傳播花粉這一點上卻是人類的朋友。特別是被稱為大自然精靈的美麗的蝴蝶,更得到人們的喜愛,又有誰愿意看到它們的滅絕呢?當然,這些冷血的轉基因推手們是壓根兒也不會去考慮這一后果的。
圖窮匕首現,談話節目到了它最主要的部分:轉基因大米——金米。這次擔任主講的是外國嘉賓。他首先談到了金米植入了維生素A、鐵的基因,可以增加營養。金米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嗎?因為要獲得賣種子的專利費,金米是被節育的作物;要做到節育必須破壞它的胚芽,而胚芽是種子營養最豐富的部分。如大米的胚芽中,優質蛋白質和優質脂肪均在20%以上,還有天然維生素E、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按照中醫的理論,維持人或動物最具活力的生殖分泌系統,其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都蘊含在胚芽中,現在把這些代表“氣”的精華部分先去掉了,再奢談容易得到補充的維生素A、鐵,還有什么意義呢?(我們吃的轉基因大豆也是也是被破壞了胚芽的,久食傷“氣”的劣質品。)
嘉賓接著談到金米的另一個好處:環保。為什么環保呢?因為金米抗蟲,可以少打農藥。少打農藥就環保了?這真是一個可笑的說法。環保的目的是減少空氣、土壤和水中的有害物質,以免它們進入人的身體。現在好了,不需要拐彎抹角了,只要張開嘴巴,金米中能毒死昆蟲的Bt蛋白就魚貫進入我們的身體了。嘉賓是這樣解釋的:轉基因水稻系使用的Bt蛋白只專一毒殺鱗翅目害蟲,這些害蟲中常存在堿性蛋白酶,腸壁表皮細胞上存在Bt蛋白結合受體,而人類胃腸道是酸性環境,不存在相應的堿性蛋白酶,且胃腸道表皮細胞不存在Bt蛋白結合受體,故Bt蛋白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按照嘉賓的說法,在酸性環境下Bt蛋白找不到結合受體,那么,在堿性環境下就一定找得到結合受體了。而人的消化系統中,除了胃是酸性環境外,小腸、大腸等都是堿性環境(嘉賓把腸說成酸性環境是故意的忽悠)。設想一下,因為人的胃不能完全消化吃進去的食物,金米殘渣中的Bt蛋白就一定會在腸道中找到結合受體,進而毒害人的身體。還有,高齡的老人、懷孕的婦女以及發育未成熟的兒童,他們胃酸分泌能力弱,受到的威脅就更大了。還有,像患胃潰瘍、腸癌“脾失運化,完谷不化”的病人,如果他們吃金米,其后果是無法想象的。還有,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的人,Bt蛋白會從傷口處趁機進入人的血液……北大醫學博士王月丹說:“現在沒有發現受體并不等于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可以進入人體,現在是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么呢?誰也不知道。Bt蛋白也可能如此。”可以這樣認為,吃轉基因金米實質等同于吃毒藥。
令人奇怪的是,喜歡吹噓的兩位嘉賓自始至終都沒有談到金米的產量。筆者從別的渠道得知,金米可以增產8%。筆者不禁要問:是在袁隆平先生雜交水稻畝產800公斤的基礎上增產8%,還是目前農村里普遍存在的畝產400公斤的基礎上增產8%?如果是后者,增收部分肯定不夠支付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的轉基因技術的專利費和種子費。那么,又上哪兒去找肯做賠本生意的農民呢?嘉賓不肯講出金米的實際產量,大約也有上述的考慮吧。
名不正言不順的談話節目終于結束了,雖然兩位嘉賓使用了很多障眼法,但筆者還是透過迷霧對轉基因作物有了一些了解:轉基因抗蟲棉是不成功的,它沒有有效地控制住害蟲,反而衍生了其他的問題,如對蜜蜂等昆蟲的傷害,為更大的生態災難埋下了禍根;金米是營養差且含毒的食品,對老人、小孩、孕婦、病人的健康尤為不利;金米產量低,不能使種植者增收,如果推廣將面臨重重困難等等。但是,還有一個嘉賓回避卻一直鯁在筆者心頭的問題,就是:金米真的抗蟲嗎?這可是生命攸關的大事啊。下面筆者準備用一些篇幅來談談這個問題。
在嘉賓舉的棉鈴蟲肆虐棉田的例子中,經過“鍛煉”的蟲子就算是把它浸在藥水中也不死。棉鈴蟲驚人的生命力是如何獲得的呢?原來,昆蟲為了適應外界的環境,會對外界的刺激(比如農藥)產生應激反應,反應時昆蟲體內出現一系列的變化,漸漸地,昆蟲就有了抵御這種刺激的能力,這就是“抗性”。抗性是可以遺傳的。隨著刺激的持續和加強,抗性也就越來越大,到了我們所有的農藥都黯然失色的地步。可以說,很多生物體都具備這種能力,如果它受到刺激時沒有瞬間斃命的話。低端的如細菌,在抗生素的激化下變成了超級細菌。高端的如人類,會對少量的天花病毒作出反應,身體內產生了抗體,也就終生都不懼怕天花病毒了。
那么,害蟲會對金米中的Bt蛋白產生抗性嗎?答案是肯定的。Bt蛋白的實質與農藥是一致的(以前存在過Bt蛋白合成的農藥),只不過植入金米體內的毒性表現強烈,產生抗體的時間要長一些。而且,正因為是強烈的毒殺,就有可能引起害蟲體內的質變:出現超級蟲。
聰明的美國人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在第二代轉基因的調整中,他們提出了建立“生物避難所”的辦法,即用20%的土地種植非轉基因作物喂食害蟲,以避免其產生抗性而成為超級蟲。
建立“生物避難所”的策略,在美國也許能夠成功,在中國就絕無成功的可能,因為四海無閑田的中國不能承受20%土地上顆粒無收的后果。這樣一來,外國嘉賓金米能抗蟲的許諾就是一句偉大的空話了。
在這里,筆者不由想起了古人,他們種莊稼時對待害蟲的態度,表面上是“無為而治”,但實際上是最科學的:利用天敵使害蟲瞬間斃命,不留下任何后患。我們是不是也該學習一下古人的智慧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