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又心:日俄領土爭端——中國如何應對
所謂北方四島,主要是指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間的國后、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北方四島在地理上屬于千島群島,因此,俄羅斯也稱其為南千島群島。
1794年,沙俄政府將38個流放犯和20名獵手送到得撫島定居,建立移民點。德川幕府在獲悉此事后,于1799年命令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屋嘉兵衛到擇捉島開辟17處漁場,派幕府官吏常駐該島,建立行政組織。自1801年起,幕府從南部、津輕兩藩各派兵100名駐守擇捉島,并于同年又派官員到得撫島曉諭俄國移民,嚴禁貿易,并立下了“天長地久大日本屬島”的標志。1803年,德川幕府又頒布禁令嚴禁北海道人前往千島群島,以斷絕俄國移民的物資來源。幕府的這一“釜底抽薪”很快見效,俄國人被迫于次年從得撫島撤走。
二戰后期,作為蘇聯出兵打擊日本的回報,《雅爾塔協定》規定:“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為了執行《雅爾塔協定》,蘇聯在1945年8月15日夜至9月5日之間,使用武力攻占了包括擇捉、國后、色丹和齒舞在內的千島群島全部島嶼。此后,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也一直實際控制著上述領土。但日本認為,它從沒有放棄收回“北方四島”的要求。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力大衰,急盼日本經濟援助,同時在“重返歐洲”的西向戰略受挫之后,更開始重視東方外交,主動謀求改善日俄關系。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感到有機可乘,再次將北方四島的移交問題提上議事日程。但是,盡管俄羅斯需要與日本進行經濟交流,但北方四島的戰略位置對俄更為重要。而且二戰之后,由于蘇聯(俄羅斯)國勢不斷變化,日本在“北方領土問題”上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多次拒絕蘇(俄)方提案,導致“北方四島”問題留存至今。
與中日釣魚島爭端類似,日俄北方四島的糾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北亞格局重構的產物,似乎一個大國的興起和衰落,總會帶來一輪地緣政治的洗牌,只是俄羅斯自帝俄時代開始就不會遵守這個“規律”,無論它的國家氣運如何,對于主權,從來是一如既往的強硬。對此,除了衡量實力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東西值得中國思考,從而從容應對措施?
國際政治中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認識到這一國際政治的基本原則,處理這一中國相關利益的日俄領土爭端問題就有了方向。
第一,有限介入日俄領土爭端是必須的。學者王錦思在騰迅論壇上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明顯帶有偏日的內在情結。他認為:當中國釣魚島還在日本手里的時候,我們是否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家里,北方四島究竟屬于誰也和中國人沒太大的關系,韜光養晦,把自己事情做好最為重要。這是一種典型的烏龜政策,肯定是不符合國家利益的言論。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真的要向美國學習學習,充分發揮地區乃至國際上的大國作用,目的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在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中的利益最大化。要充分認識到,無論是日本還是俄羅斯,其對外政策奉行的是實力外交。中國必須在不斷壯大自己的綜合實力的同時,充當好日俄關系的“蹺蹺板”作用。任何與其中一方走得太近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極其危險的。要充分利用日俄領土爭端,迫使日本盡快解決中日領土爭端的釣魚島問題。同時,在東北亞國際話語權問題,中國要有靈活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策略,在確保中國國家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盡量介入而取得
第二,牢記日俄侵略中國的歷史更是必須的。無論是日本還是俄羅斯,都曾經是中華民族心中的痛,這一點在制定應對措施中是決不能忽視的。日本因為資源的短缺,從戰略的角度窺視中國領土、市場及其資源是它的長期戰略,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俄羅斯國家的貪欲是無止境的。在東方中國仍然是它外交政策的重點,它目前只是想利用中國的力量甚至拉中國下水以達到其長期占領北方四島的意圖。因此中國不要急于下水,要發揮裁判權和警察權的作用,盡力取得爭端的話語權和受尊重權,以期塑造中國的外交形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