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郵局寄點東西。我一開口,工作人員非常麻利地給了我一張特快的單子。我有點愣了,我還沒說是寄特快或是普包的,怎么就“被特快”的呢?
我說東西不急,我需要的是普通包裹。工作人員似乎有點不屑,說普通包裹比特快便宜不了多少,言下之義就是讓我也用特快。看著周圍的人確實是寄特快的居多,我本想算了,也寄特快吧。轉而又想,自己的東西確實不急,為何要“被特快”呢。于是我堅持用普通包裹,工作人員不大情愿地給我換了張普通包裹的單,還補充了一句:普通包裹要15到20天才能到,其實還是想讓我改用特快。后來我小算了一下,我寄的東西用普通包裹是8.5元,用特快約是26元。看來經濟發展了,郵局賺的錢多了,8.5元與26元在他們眼中是差不了多少了。
市場經濟下,為人民服務多成為貼在墻上的口號了,如何能賺到更多的錢才是硬道理。我想這可能是我差點“被特快”的關鍵。這與時下的中國鐵路有點類似,高鐵、特快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貴,而相對便宜點的普快越來越少,百姓只能狠下心掏光腰包“被高鐵”了。高鐵、特快中的軟臥等越來越像高檔賓館,而普快中連本來有的開水都不開,百姓只能將就著泡不熟的方便面了……
特與普本應該共存于社會,讓人們各取所需。可相關機構、有關人員在利益的驅動下,卻進行大肆宣傳,有意無意地設定高級與低級的區別。似乎與“特”相連的就是有身份的象征,而抱“普”不放的就是活該你受罪。在這樣強大的宣傳面前,一些本應是“普”的人在與“普”為伴時心生自卑了,甚而打腫臉來充“特”物了。改革開放后目緒之怪現狀是越來越多了。
其實放眼社會,你我大多都是普通人。作為國家社會,應該在更多時候為普通人謀取福利;作為普通百姓,應該挺起做為普通人的腰桿。
11012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