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打開中內電視臺8頻道,鞏漢林正演著下崗職工。憑著鞏漢林的表演天賦,看他的戲不笑是不可能的。我笑了二十來分鐘,這對身體是有益的。
戲中的巴國梁下了崗,正巧他哥哥巴國棟剛買新車帶著老爸來看他。巴國梁怕他爸擔心,就躲著不見他哥和他爸,讓他妻子編個謊應付他爸爸。不過他爸爸還是覺察出不對來了。后來他爸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責備他哥說:“國梁下崗了,你這個哥怎么當的?”
以下情節還多,鞏漢林的演技不得不服,反正我是笑著看完的。再說一遍,這對我的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節目完了,片尾歌以一聲大笑結束“呼哈哈哈!”
笑完了,坐在沙發上遐想開了。時代真是進步了。我年青時哪有這么開心的節目!那時候的電影里全是貧下中農斗地主、游擊隊打日本鬼子這類內容,全是“斗爭”,全無開心。哪像現在這么豐富多彩。
又一想,那個時候也會演工人農民,但工人農民都是很忙的,似乎沒有下崗的。那個時候強調的是文藝反映現實生活,是為政治服務的,因此成了現在精英們批判的對象,說那個叫“極左”。不過,人說文藝反映現實,看來并沒說錯,超脫的文藝家們怎么說不沾現實、不沾政治,還是免不了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現實。鞏漢林的小品不能算為政治服務了吧?還是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下崗搬出來了。
再一想,我看得開心,是因為我沒下崗。我要下了崗,看這片子還會開心嗎?
我年青時沒有這樣開心的節目,那時候的作家們也沒有這樣的生活素材呀。城市居民都安排工作。就連勞改期滿的都給安排工作。農村的土地是公社的,誰回到農村,不用問不用商量,明天跟著大家出地干活,就計工分,年底就跟著大家一起分口糧。唉,哪個“貧窮落后”的年代,計劃經濟就是這樣的缺少“自由"!
現在多好,農民再也不用拴在土地上了。海闊天空,自由流浪,晚上想睡哪里?過街橋下?工地水泥管子里?車站廣場?馬路邊上?悉聽尊便。當然也可以住賓館,那要看你舍得舍不得把半個月打工掙得錢一夜花光。
憲法上寫得明明白白,勞動有勞動的自由。不過現在社會變化了。如今不講階級斗爭那一套陳舊的東西了。老板也是勞動者,而且是高級勞動者——所以人家年薪幾十萬幾百萬。人家的勞動包含用你打工還是不用你打工。這是人家的自由。保證了人家的自由,勞動者勞動的自由是就包含有下崗的義務了。
我笑過了,還能想到下崗職工笑不出來的生活,是因為我家下一代中有人為每月800元的工資從早上七點工作到晚上十點,沒有周末!
下崗了,全是你自己倒霉,沒有人為你負責。老爸頂多責怪一聲巴國梁的大哥“你這哥怎么當的?”
就是沒有人問一聲政府“你這政府怎么當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