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挾尸要價”變成一場社會公德的集體發泄
相曉冬
一個人心思利的社會,一群利欲熏心的人,一個個在另外的場合都把利益掛在嘴上放在心里的經濟動物,卻在一幅新聞圖片面前對一個“挾尸要價”的老者進行了一場集體的道德譴責,這讓人不由得想到了“千夫所指”的成語,彷佛看到了一排排手指頭匯聚而成無數的迫擊炮。
我并不想為這個挾尸要價的老者進行辯護,而是要連同那群高舉道德大旗卻不知道德為何物的看客們一起批判!
“挾尸要價”是一張刺痛我們眼睛的照片,它撕破了披在人際關系上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見義勇為者的尸體浸泡在湖水中,淪為活人之間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是一次生命尊嚴與金錢利益的沖突碰撞,結果是生命在丟失之后,緊接著丟失了尊嚴,而利欲的魔鬼卻大行其道,在船上和岸上以及人心中繼續肆虐。
這位老者,還有其背后那幾個因為打撈尸體而斤斤計較于打撈價格的人,就是被利欲的魔鬼附體的受害者,但我們的公眾卻絲毫看不到這些受害者背后的魔鬼,卻紛紛把譴責的槍炮瞄準了他們,但受害者僅僅是他們么?
在這個“挾尸要價”的事件中,他們的確是受害者,但在整個利欲熏心的社會中,又有幾個人不是受害者?一個個大活人從天真無邪嬰兒變成了利欲熏心之輩,變成了權勢、資本、金錢和名聲的奴隸,又有哪一個人的內心是干凈的呢?
我們的大眾有著根深蒂固的就事論事的思維習慣,他們說來說去只不過是論證自己的一個判斷,即這個事情你對或者他錯,然后再對著天空放幾個叫做牢騷的空炮,發泄一下內心的憤懣和不滿。他們,很少有人能夠從個案中發現通病,從個體上升到群體,以至于一個個社會中的活人卻不能認識自身生活的社會了。
在一個物質生產方式主導的人類社會中,由于生產和交換活動都以物質利益為核心目的,這必然使得人類的思想意識圍繞著物質利益而運轉,像“無利不起早”、“買賣爭分毫”的諺語就是一大明證,而反過來看,這也正是物質奴役了精神,這些現象早就被我們的祖先們用“唯利是圖、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等簡單的成語一針見血地概括過了。
但這些,并不是百姓蒼生的罪過,而是落后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社會意識從來都是生產方式的衍生品和伴生物,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而要改變社會意識,就必須回到變革生產方式這一根本上來。
這是一個體力勞動正逐漸讓位于腦力勞動的時代,也是一個物質生產逐漸向精神生產轉移過渡的時代,在這種行將到來的精神生產方式中,人的精神可以反過來成為物質的本源,因為這種生產方式是通過腦力勞動創造品牌價值即名聲來實現價值的——有精神就會有好名聲,有好名聲就會有大利益。
既然物質奴役了精神,那么改變的方式必然是精神反過來統御物質。而自覺推行精神生產方式,讓民眾實現精神變物質,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一個人只有對社會有義,才能有好名,而名則可以進而轉化為利,義與利通過名而實現了統一,有義才有利,不義必不利,這樣,義就反過來成為利的本原,從而使得見利忘義變成了一項虧本的買賣。
我想,懂得了這一道理,很多讀者就會理解我為什么要將策劃義丐徐超當明星“以義取利”進行到底的原因了,所謂以義取利,不是拿義賣錢,因為義屬于精神上的東西,屬于非賣品,想買你都買不走,它只能傳播,而這種傳播過程,將會增值義丐徐超的品牌價值,使其知名度和美譽度繼續擴大,使其品牌內涵更為豐富飽滿,這樣就會為他最終贏來利,因此,義丐徐超只有守住義、擴大義,才能最終對自己有利。
這樣,義取得利,非但沒有喪失義,而且還擴大了義,更重要的是,義取得利,正是義戰勝了利、降服了利,這不正說明義為利之本嘛!不正說明不義就會不利嗎?
這一新的價值觀的實現,都要歸功于名的約束作用,而之所以名能統一義與利,恰恰是由于信息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社會條件——信息社會使得每個人都成為傳播者,都成為信息源,從而使得每個人成名具備了外部條件;而市場經濟,則為名向利的轉化創造了社會環境,人們可以因為有錢而出名,也可以因為出名而有錢,名聲越好利益就會越大,這樣社會財富就會通過名的導航作用轉向那些有義的人手中,從而使得義支配利,這樣,整個社會的物欲橫流就會被社會責任的攔河大壩所約束。
地球不僅是人類賴以棲居的物質家園,更應該成為一個洋溢噴薄著義氣的精神家園,而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所謂的時代大義,必將是全球社會責任,當全人類的思想精神聯合在一起,為整個地球以及人類自身負起社會責任的時候,人類才能從經濟動物解放為真正的人、解放為合格的乃至優秀的地球公民。那時的人類,將是精神發達的宇宙精靈,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只是肉體地存活著、膚淺地興奮著或苛刻地憤怒著。
如同我們社會中的很多惡人只是心靈被惡感染了一樣,那個“挾尸要價”的老人也是一個無辜者,是一個受害者,我們不應該將道德的槍炮瞄準他本人,而是應該瞄準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惡念和心魔,就像我們應該用殺毒軟件殺死電腦中的病毒而不是用拳頭砸向電腦以泄憤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說,“挾尸要價”不應該成為社會公德的集體發泄,而是應該成為一場集體檢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