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主辦,賽迪傳媒、中國計算機報社、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執行的“AI智算賦能地方產業創新研討會(閉門)”(以下簡稱“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AI智算賦能地方產業創新研討會(閉門)”現場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劉權,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一級調研員宋彥敏,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荊磊出席研討會并致辭。來自上海、天津、廣州、浙江、云南,四川遂寧、江西瑞昌、湖南株洲、江蘇泰州等多個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中國電子商會等研究機構與行業組織負責人,以及華為、北電數智、津北數字集團、海光信息、四維圖新、中科馭數、第四范式等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由賽迪傳媒副總經理、中國計算機報社副社長、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汽車電子產業專委會秘書長李洪艷主持。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劉權
劉權在致辭中指出,隨著AI的爆發式發展,我國算力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今年DeepSeek系列模型的發布,一方面,進一步加速了人工智能的滲透、擴散和普及,實質性帶動算力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加速了AI應用的爆發。隨著落地場景的擴大,算力需求將被進一步激發。在政策推動下,各地加速布局算力產業,協同企業創新,面向未來更加廣闊的算力藍海,國產算力將在AI應用的推動下不斷發展壯大。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一級調研員 宋彥敏
宋彥敏在致辭中介紹了廣州人工智能產業情況。場景方面,廣州大力支持應用場景開放,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開放應用場景,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助力人工智能企業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探索和落地新技術。AI垂類應用方面,大力加強大模型備案輔導,發布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備案工作指引,持續為企業提供免費備案咨詢服務。同時加強產品推介,持續發掘和征集廣州市優秀人工智能應用案例,動態更新AI應用示范庫和先鋒榜。算力支撐方面,廣州將通過適度超前建設、完善智算運行服務體系、降低“用算”成本來重點打造“算力網+調度網”一體的算力供給體系。融合路徑方面,廣州接下來重點圍繞“C端、B端、G端”三端持續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一是培育C端龍頭企業,二是打造B端行業標桿,三是引導G端示范。企業主體方面,廣州接下來將抓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兩張清單”,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大力支持佳都、南網等國家級鏈主企業壯大,堅定培育基礎層企業發展。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制定形成南網國家人工智能能源應用(中試)基地等一批人工智能項目清單,實施“掛圖作戰”,有力支撐打造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集群。
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黨支部書記、董事長 荊磊
荊磊在歡迎辭中表示,當前,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代際變化加速演進,產業發展范式和競爭格局深刻轉變,國際競爭也從技術能力比拼,轉向生態產業體系的全面較量。他認為,技術創新濃度、場景轉化速度、生態構建深度成為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下,北電數智堅持聚焦新階段人工智能行業國產芯片商用難、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難和高質量數據價值釋放難三大卡點,緊密圍繞新時期國有企業產業控制、科技創新和安全支撐三大作用,以建設數字中國為使命,持續承接國家和北京重大項目,創新構建“1個AI底座”和“傳統產業升級平臺+新興產業加速平臺”雙平臺的發展模式,加快推動從芯片到場景、從模型到服務、從創新到產業的發展閉環,針對醫療、政務、工業、金融等傳統產業領域和低空經濟、具身智能、AI4S等戰略新興未來產業,按實際場 景需求提供多種AI服務,加速推動產業AI化和AI產業化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宋籽鋅,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前沿產業創新工作站負責人趙鴻宇圍繞AI與計算產業趨勢分析及企業實踐方面進行分享。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快速涌動的背景下,計算力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已滲透至經濟社會的各個環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電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 宋籽鋅
宋籽鋅從產業角度,對AI及計算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她表示,先進計算在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高端化發展、深度賦能行業應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同時,先進計算賦能經濟社會轉型,仍是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此背景下,先進計算有以下發展趨勢:一是在人工智能需求拉動下,智能算力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28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以FP32單精度計算),其中智能算力規模達90EFLOPS(FP32),占比達32%。二是先進計算在科學研發、人工智能、行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拓展和創新了計算科學邊界。三是先進計算設備多樣化、先進計算服務普惠化推動計算消費普惠與提質。四是超智深度融合、量超融合成新趨勢,融合計算帶來突破與賦能。
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前沿產業創新工作站負責人 趙鴻宇
趙鴻宇以“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實踐路徑”為題,分享了北電數智從AI基礎設施到產業數智化升級,再到應用落地的閉環戰略與產業實踐。北電數智攜AI專家、產業伙伴深入多個地方城市,聯合政府實地調研并深度共創。在AI開源時代,如何因地制宜實現AI規?;瘧贸蔀楫斚碌胤秸媾R的難題。趙鴻宇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對AI認識不足;二是缺乏應用級AI人才;三是成本受限制;四是數據壁壘;五是產業散、需求差異大。對此,他通過幾個案例分享了北電數智通過聯合AI原生伙伴及全球頂尖咨詢機構,一方面,共同探索與規劃AI產業的未來發展;另一方面,培養企業“首席AI官”,助力企業AI升級。
人工智能作為計算發展的新階段,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產生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深刻影響。隨著“人工智能+”行動的部署推進,各地加快布局,支持AI產業發展,助力眾多產業實現“AI+”,計算已然成為各地推進數字地方基本能力建設的關鍵一環。
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能與計算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技術推進產業場景創新、數字地方建設、地方產業賦能與生態共建等核心話題展開深入交流探討,共議AI時代背景下,計算撬動產業創新發展、賦能千行百業、重塑地方經濟增長新動能的產業實踐,助力地方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化產業高地,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價值方向轉型升級,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共啟AI生產力元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