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了一則爆炸性消息,而一般人們又會迷惑不解的就是英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英國人為什么會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亞投行是中國為一帶一路而設置的,英國是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組織陣營的人,美國人一直在抵制亞投行,英國為何在美國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加入?此加入預示著什么?
我看了一些評論,一般人都是從純經濟的表面現象方面找些原因,真正能有深度的分析極少。歷史上當發生一些具有歷史趨向性的事件的時候,總是從一些具體的小事情上來體現,如果沒有深厚的理論支持與深刻的洞察力時,對這些事情就習以為常,在歷史的當時極少有人能洞察到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而英國,歷史上曾經的大英帝國,在毛澤東時代里還曾經是中國趕超的目標國之一,當下正在不顧美國人的強烈反對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誰能真正理解到這將是一個新的歷史趨向上的一件事?誰能理解到歷史將就是由這樣一件件非常實際的經濟 內動因而由量變到質變,最終實現革命性的變化的?
在筆者即將出版發行的《信用價值論》中,當我在全面研究了當代世界的四種社會生產方式以及其運行規律之后,得出了數個震驚世界的結論,這其中的一個結論就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歐洲(這里要先說明:《信用價值論》中對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重新進行了定義,可能與你當下所理解完全不同);中國在完成了偉大的變革之后,必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的標桿。這當然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但我們也不妨將這次英國不顧美國人的強烈反對而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就看作是這個長過程的歷史事件的已經開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歐洲,這個結論為何會震驚世界?因為,前社會主義(因為在《信用價值論》中對社會主義理論重新進行了革命性的改寫,為了區別,將當下人們普遍所理解的,但必將成為歷史的“社會主義”稱為“前社會主義”)剛剛經歷過失敗。前社會主義最大的經濟體前蘇聯,現在已經是資本主義的俄羅斯;中國也剛剛進行市場經濟轉型,并將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也看作是失敗的制度形式。而且,我國當下還在進行國企的混合經濟改革,主導意識仍然是認為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的因素還不夠,意圖注入更多的自由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的因素。從理論上來說,原有的社會主義理論也的確是已經失敗了的理論,因為無法解釋現實問題。而資本主義經濟理論,不管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由社會主義轉型而來的國家中,都是主導性的理論,占據著學術界的各個層面。因此,我在這種人們觀念一邊倒的情況下就宣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歐洲,全世界99.999%的人都不會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宣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歐洲,怎能不叫人震驚。
歐洲為何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挽救?因為,在中國制造業的不斷擠壓下,當前整個歐洲各國的社會生產,都已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生產不斷的萎縮之中。而中國的制造業為何會打破歐美的技術壟斷與金融壟斷?形成對他們產業的全面擠壓,這不是比較優勢所能說明的,這其中有著十分重大的制度優勢,以及由這種制度優勢所主導的新生產方式在起作用。這是一種全新的更為先進的社會生產方式在其中起作用。英國人已明白,歐洲生產萎縮的困境,已經不再是他們現在已有的生產方式所能解決的,甚至也不是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所能解決的。他們其實已 經看到,只有加入中國為首的新生產體系,才能找到走出此危機的出路。筆者通過《信用價值論》已全面揭示了這其中的秘密,這一過程可能會來得更早,或者完成得更迅速。
以中國為首的這種新生產體系是什么?現在已經有了那些表現,未來新社會主義的全新的生產方式是什么樣的?現在已經有了那些萌芽?不可能通過我在此文或其他博文中的片言只語所能理解的,不要亂去猜測。因為你的知識結構、思想體系還是由傳統的知識所固化了的。要想獲得新的知識體系是必須閱讀原著的,否則你就會在無窮無盡的自我意象中不能自拔。
因為,全部的已有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甚至也包括《資本論》在內,至今還只是在資本這一種生產方式中轉圏子?!缎庞脙r值論》不僅突破了資本的一般運行過程,更重要的是發現了在當代資本主義生產中,其實包含有四種生產方式在進行生產。理論之所以發生顛覆性的革命,原因也就在于此。
《信用價值論》是什么?是對經濟運行規律的揭示。英國人加入他們一直反對的中國人主導的亞投行的行為,并不是說英國人就懂了這些新理論。人們做出任何一種經濟行為,都會受到背后規律的支配,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手,這與懂不懂理論無關。理論的作用在于不僅揭示這些經濟行為背后的動因,而一旦掌握了這些理論,就能實現洞悉先機,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此文寫作后的2015.03.17日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據稱已同意加入亞投行。如此,歐洲主要國家竟率先亞洲的日韓加入了亞投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