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在接受媒體采訪。信息時報記者 劉宇雄 攝
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每年亮相全國兩會都會引起媒體的關注,昨日,鐘南山主動安排采訪,談了他今年兩會上所關注的醫改、創新等問題,他認為醫改并沒能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務人員收入和醫院創收聯系起來的市場路線不改進是不可能搞好醫改的,大醫院必需體現公益性。
此外,鐘南山還在會上就反腐、廣東推行冰鮮雞政策、香港的流感疫情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力撐廣東的冰鮮雞政策,而對于香港的流感疫情,他表示疫情不會像非典一樣失去控制。
談醫改 醫院市場路線不改進搞不好醫改
醫改是鐘南山今年主要關注的一個問題,他認為醫改應該考慮供方和需方兩個方面。他表示醫改進行了這么長時間,特別是最近5到7年以來,醫療保障覆蓋更廣,能夠使老百姓基本醫療得到保障。
“改革需要動力,群眾需要通過改革看到實效。”他引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提出醫改中的供方基本沒有從醫改中得到動力,沒有調動積極性。“陳竺部長做部長時說,醫改進入了深水區,過了7年深水區,到現在還不知道醫改的抓手是什么,我覺得比較模糊。”鐘南山說。
他舉例,前天一個學生來看他,告訴他自己一上午看了70個病人,看到后面腦袋都不太清楚,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所以他“不覺得現在醫改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上找到了正確方向。”
他認為,醫改的核心要害是個路線問題,“主流醫療一定是公益性的”。而中國大醫院目前基本上都是國家支持一些,但醫務人員收入80%靠自己創收,收入和醫院創收聯系起來就是市場路線,這個市場路線不改進是不可能搞好醫改的。他直言“還沒看到大公立醫院體現公益性。”公益性核心是醫護人員工資誰來買單,現在是醫院買單,所以產生了公眾認為是很不應該的事。
談創新 論文數量不能等同于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問題也是鐘南山今年關注的問題之一,他注意到,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第一次在整個講話里講創新是在不足的地方,說我們國家創新力量不足,第二次講創新是說要加強改革攻堅,推動創新驅動,第三次講創新是加強成果轉化。”
他介紹,去年我國論文數量世界第二,申請專利世界第二,創新能力根據國際權威評價排第19。他認為現在不少部門和人民的意識里存在問題,把論文等同科技產出,又等同創新。
他認為把這三個東西等同起來是錯誤的而且是非常危險的,理念不對導致很多單位或者高級學府把論文作為創新產出的重點。而認為創新必需是一個全過程,創新是有發明發現,可以發表論文也可以不發表,有了發明發現以后要應用于實踐,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生了效益后的全過程才叫創新。發表論文充其量是有創意。
談反腐 醫院市場化為醫療腐敗創造了土壤
反腐在今年兩會中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昨天鐘南山也談了醫療領域的反腐問題。他表示現有大醫院基本是國有民營制醫院,市場導向的,這條路線為醫德沉淪創造了土壤,很多人會追求收入更多。
醫療領域很多精英在反腐中落馬,他認為這些精英特別被人關注,這些精英用什么藥對他人有影響,說什么藥好對他人也有影響,他們的落馬是醫療領域走市場路線產生的必然后果。現在反腐是對的,有些醫務人員收入很高,每年一兩百萬很普通,但并不是合法的,假如達到了犯罪應該進行查處。
而對于一些人把醫療代表當做醫療腐敗始作俑者的觀點,鐘南山表示不認同,他認為醫療代表對醫藥衛生的發展以及我們國家很多方面走到國際前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賴于通過他們與國外代表的交流。
談分診 三級醫療需解決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問題
分診制度、三級醫療是廣州和其他許多城市正在推行的,為的是引導居民小病就近在社區醫院治療,大病才進大醫院,鐘南山認為,這個政策要實施跟大醫院積極性很有關系。
他認為三級醫療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疾病85%是慢性病,在早期是小病,如果早期在社區醫院治好的話不會變成大病。
大醫院應該把精力放在看大病、看重病、做研究上,而現在大醫院忙著要收入,讓其很難認真搞三級醫療。設想大醫院掛鉤幾個社區醫院搞三級醫療,想盡辦法把這幾個醫院培養起來,常見病都能在社區醫院看,這本來是非常好的好事,但大醫院沒人,只能喝西北風了。
另外,他認為基層醫院待遇太差,只有大醫院的三分之一,最多相當于大醫院的一半,而且基層醫院的醫生沒有舞臺,評職稱等都受限。他認為只有這些問題健全后,三級醫療才有可能實現。
談醫藥 食藥監人員不足影響新藥上市進度
鐘南山表示,科技創新的鏈條全過程包括:投入,研發,產品,審評,上市,效益,現在評審環節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具體到醫學他所熟悉的醫學領域,鐘南山介紹,國家對新藥投入很多,但很多新藥都卡在審評上,很多藥一走到這一步就走不下去,特別是干細胞移植。
他介紹,中國干細胞移植起步幾乎跟美國差不多,比周邊國家都早,但發展到今天,全世界已經有4000多種在做臨床實驗,十多種已經上市,而中國只有造血干細胞移植一個產品上市了,其他都在等審評。
他認為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國的食品藥品監督局這個部門太薄弱,從人員上來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有5000人在從事新藥評審,歐盟是4500人,韓國是700人,而中國從2000年到現在是120人一直沒變,其中還只有87人是做新藥評審工作的。
他認為這也是創新方面一個很大的瓶頸,他希望能促進評審環節的改變,改變目前這個環節對科技創新的限制。
談冰鮮雞 一定要推行集中屠宰
在提問環節,有現場香港和廣州媒體對廣州佛山等地正在推行的冰鮮雞政策非常感興趣。鐘南山表示,活雞集中屠宰,冰鮮上市的做法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做得很好,但廣東因為嶺南飲食文化使得這種做法成為了一個難題,但他覺得應該實行活雞的集中屠宰,冰鮮上市。
他舉例,現在他的ICU里正在搶救的一個17歲的護校女學生,就是因為放假回家幫爸爸殺雞,三天后就感染得病了。他介紹現在80%的病例都是來自活雞市場,所以不應該再鼓勵生雞交易,要推行集中屠宰,一定要向這個方向發展。
而一名佛山的記者表示,佛山在推行了冰鮮雞政策后,反而引起很多小販私自殺雞買賣,更不利于防止人感染的初衷。對此,鐘南山表示,老百姓有這個習慣,但不見得所有的文化都是好的,需要移風易俗。同時,也要加強執法,保證政策的行政性和強制性。
談流感 香港流感疫情不會失控
最近,香港因為流感死亡300多人,昨天的記者會上,有香港記者詢問鐘南山對香港流感疫情的看法。對此,鐘南山表示,香港的流感病例看起來挺多,但得病的人主要是得流感,是H3N2,不是禽流感。
而這次流感疫情中為什么死的人多?鐘南山表示,為了預防流感一般是要種疫苗的,疫苗是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周期來預設的,今年打這個明年打那個,但這次病毒產生變化,原本流感打了藥可以覆蓋70%,但今年只能覆蓋30%,所以有一些哪怕打了疫苗效果也不好。
對于有香港居民擔心的此次流感疫情會像非典疫情一樣失去控制,鐘南山表示,雖然總體感覺香港流感病例稍微多一些,但死亡絕對數300例多,病死率與正常流感疫情相比并沒有明顯增高,所以不會像非典那樣難以控制。
語錄
“中國大醫院醫務人員收入的80%靠自己創收,收入和醫院創收聯系起來就是市場路線,這個市場路線不改進是不可能搞好醫改的。”
“現在80%的病例都是來自活雞市場,所以不應該再鼓勵生雞交易,要推行集中屠宰,一定要向這個方向發展。”
——鐘南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