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這里的“有方向”就是強調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這一根本方向。在我國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的新階段,我們有36年改革開放奠定的良好基礎,但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更加復雜,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近年來,新自由主義思潮在改革問題上新論迭出,竭力主張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改革都應走全盤西化的道路。這種改革主張混淆視聽、危害嚴重。因此,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始終警惕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種種話語陷阱。
一、“普世價值”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立足中國國情,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離開這個根本點,中國就不可能有實質的發展和進步。但是,一些信奉新自由主義思想的人從來不這么認識問題,他們認為中國的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因為學習了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現在之所以還存在許多問題是因為學習西方還不夠徹底。在他們看來,西方的基本制度和價值觀念具有普世意義,而中國的基本制度和價值理念只具有特殊意義。他們說:“我們老在強調中國特色,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所有的進步都是合作導致的進步。”“在全球化時代,如果我們不能夠按照世界通行的游戲規則來行動,就不可能全面享受人類合作帶來的好處,就相當于開車上路人家靠右行,你非要靠左行,馬上就死定了。”在這里,所謂“按照世界通行的游戲規則來行動”,就是認為中國的改革只能走全盤西化的道路。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表明,全盤西化的道路是一條死路,走有民族特色的道路才是正道,這條道路秉承的基本原則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夠在矛盾重重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取得改革的巨大成就,最重要的是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將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
那些信奉新自由主義的人,只看到所謂西方“普世價值”和“自由體制”神奇的“創造力”。他們的一個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去馬克思主義化”和“去社會主義化”,將西方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永恒化和神圣化。毛澤東曾經指出:“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當前,如果按照新自由主義“全盤西化”的主張推進改革,中國和中國人民將同樣會吃大虧。新自由主義思潮宣揚以“普世價值”為核心的改革理論,其實質就是想改變改革的性質,實際上是干擾改革。這就是鄧小平所說的“右的干擾”,“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果中國不能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戰略,制度、管理、技術等一切都仰仗其他國家的輸入,我們將輸掉一切。習近平總書記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指出:“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
二、“私有產權”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起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同時,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產權保護的制度體系和法律體系。新自由主義思潮常常拿私有產權問題說事,主要針對的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他們對“以公有制為主體”尤其不以為然,認為這正是改革的主要障礙,強調:“我們只有建立起基于私有產權的市場經濟,中國才能真正變成一個合作型社會,我們才可能有良好的社會秩序,中國社會的道德水準才真正能夠提升,我們才能真正有博愛之心。”在這些人看來,私有制或私有化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在于沒有實行完全私有化。
“私有產權”論的重點批判目標是國有企業,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國有企業大加撻伐,在他們口中,國有企業成了改革的攔路虎,甚至成了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們因此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國有企業民營化,之所以要使國有企業民營化,主要原因是“如果國有企業占主導的話,我們這個社會不可能有公平競爭”。“在一個經濟體系中,如果國有經濟的比重超過10%,就不能叫作市場經濟,所以,中國現在還不能叫作完整的市場經濟。”取消國有企業、完全私有化的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市場經濟,這是新自由主義思潮對我們的重要提醒,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個區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決不能動搖,否則我國現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將改變性質,發展社會主義就是一句空話。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關鍵是不斷發展和壯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活力。
以私有制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比封建經濟有很大的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充分肯定過其巨大的歷史作用。但將這種市場經濟神圣化是十分有害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史已經證明,基于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其固有的內在矛盾,它導致了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掠奪,導致了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發生,甚至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是這個內在矛盾導致的。正因為如此,才有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才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與實踐。用“私有產權”論否定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對經濟史的無知,也是對經濟實踐的無視。新自由主義思潮不斷美化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其用心在于動搖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自信。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對“三個自信”要刻骨銘心。這恰恰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們不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三、“政改滯后”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既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日益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對于政治體制改革所取得的這些巨大成就和進步,宣揚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人視而不見,或者根本不認為這是進步。所以,他們總是不斷提起“政改滯后論”。首先,他們認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沒有進展,過去的十年“從體制改革角度看,無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政治體制改革,毫不夸張地說,可以說是基本停止,甚至是倒退的。”“經濟改革仍然有許多事情要做,但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即使有英明而果斷的政治領導,進一步經濟改革的空間也非常有限。因此,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應該是政治體制改革。”其次,他們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期許是要中國實行完全西方化的民主政治制度,否則中國的改革就是停滯和倒退。當代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新自由主義思潮則認為,這個基本前提是必須改變的。
近年來,在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新自由主義思潮將實行憲政視為改革的首要目標和先決條件,以此為核心,形成了一股憲政思潮。其核心主張主要有三個:一是實行多黨制,二是實行軍隊國家化,三是去除所謂“黨化教育”。這些主張曾經被他們公開宣示過,現在仍然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主張。有的人還將這些主張用學術話語加以包裝,并宣稱:“是什么東西使我關注憲政、憲法、民主?主要是基于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基礎,第一是自由,第二是私有產權,第三是企業家精神。”“如果中國不進行真正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實行憲政民主,靠單兵突進的經濟改革無法走下去,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市場經濟。”概括起來,新自由主義改革論的核心主張就是:中國“真正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是實行所謂的“憲政民主”;如果不實行“憲政民主”,就不可有“真正的市場經濟”。這樣的主張罔顧歷史和現實,故意混淆視聽,其誤導作用不可小視。
顯然,所謂“不實行憲政民主,靠單兵突進的經濟改革無法走下去,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市場經濟”,與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動實踐是不相符的。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圍繞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尊重市場規律,注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同時,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不顧這些最基本的事實和進步,片面強調市場經濟的憲政前提,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這就是問題的實質。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31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所強調的:“不能籠統地說中國改革在某個方面滯后。在某些方面、某個時期,快一點、慢一點是有的,但總體不存在中國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沒有改。……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哲學系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