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遷,地方政府官員扮演什么角色?
蔡金安
太震撼了!為了阻止城管的暴力拆遷,11月13日早晨,一個中年婦女站在自家三樓樓頂天臺,在多次向樓下的拆遷人員喊話并兩次向身上傾倒汽油也無法阻止拆遷隊伍的攻勢下,點火自焚!11月29日,已死在醫院。
事件回放
這么慘烈的一幕,究竟是怎么發生的?筆者痛心地還原事件的開始。
11月13日早晨,在成都市金牛區政府的組織下,金牛區城管執法局會同公安、消防、醫院、搬家公司等部門,對金牛區天回鎮金華村唐福珍家進行暴力拆遷,女主人唐福珍站在3樓樓頂多次喊話,未能阻止對方拆遷的步伐,最后以死相脅,開始往自己身上傾倒汽油,仍一遍遍喊話,要對方坐下來好好談,然而拆遷隊伍無動于衷,繼續強拆,并破門沖上樓頂見人就打。唐福珍再次將汽油澆在身上,用打火機點燃,瞬間變成了火人。
自焚的唐福珍被燒得面目全非,被醫生送到醫院。在場的傷痕累累的唐家人被冠以“暴力抗法”的罪名而被公安抓走。在這種情況下,拆遷隊伍并沒有停下來,搬家公司也沒作為,拆遷的破碎機所向披靡,很快就把整棟三層樓搗毀了,唐家所有家具用品包括貴重物品全部被埋在廢墟中。
多么慘烈啊!金牛區政府的官員果真牛氣啊!強悍啊!
先拋開別的不說,人命重于天,人民的生命財產重于一切。可官員們呢,卻做出逼死人命、毀人財產的傷天害理之事,天理不容啊!
唐家人說
“你們退下,我們可以坐下來商量,否則我就要自焚了!”唐福珍站在三層樓頂閣樓的天臺上,只見她一次次舉起油桶,把汽油澆在身上,不停地用喇叭向下喊話。
唐福珍的外甥媳婦魏交說:“當時我們一家老少十幾口都退到三樓平臺上,我抱著一歲的娃娃不停游走,一群頭戴鋼盔、手持盾牌棍棒的人沖了上來,他們見人就打,從懷中奪走了我的孩子,又朝我踢了幾腳。”
唐福珍的丈夫胡昌明說,這次事件中胡家有四位親人受傷住院,其中兩人傷情嚴重,住在重癥監護室,七人被公安人員帶走,未給法律文書,至今下落不明。這七人當時都被打了。
見證人說
唐福珍的鄰居鄧尤德說,我聽到唐福珍一遍遍喊話,看到她朝自己身上澆汽油,想以死來阻止那些人進攻,但那些人完全不理會,他們鋸開三樓防盜門,頭戴鋼盔,手持棍棒,沖上三樓樓頂,唐家的人都躲在樓頂平臺上,吼叫聲、打斗聲、婦女孩子的哭叫聲混成一片。站在閣樓上的唐福珍情緒很激動,再次把油桶舉過頭頂,將剩下的汽油全部澆在身上,她是萬般無奈才“自焚”的。
官員說
12月2日,成都市金牛區城管執法局局長鐘昌林向媒體介紹了有關事件過程。
鐘昌林說,今年4月10日,金牛區城管執法局依法對胡昌明違法建設實施過一次拆除,胡昌明、唐福珍及其親屬采取投擲汽油瓶和向執法人員潑灑汽油等方式阻撓,致使依法拆除行動被迫取消。
11月13日,鐘昌林再次帶領金牛區城管執法局人員對胡昌明違法建設實施依法拆除。“當時胡昌明雖不在現場,但仍通過電話等方式與在其違法建筑樓頂平臺上的前妻唐福珍及親戚10余人聯絡,對執法人員的喊話、勸說置若罔聞,再次采取向執法人員投擲磚頭、石塊、汽油瓶及點燃汽油等方式進行阻撓,致使10多名執法人員被打傷、燒傷。當然,在拉鋸過程中雙方有一些肢體抓扯,這也是事實。”
在相持了近3小時后,站立于樓頂平臺樓梯井頂端的唐福珍情緒失控,做出極端舉動:向自己身上傾倒了汽油并用自備打火機點燃。樓下的消防隊員立即用泡沫水槍噴灑滅火,執法人員及工作人員迅速搭梯攀登救人。
12月3號,成都市金牛區政府召開了自焚事件的情況通報會。通報會上,金牛區政府認定了胡昌明所修房屋屬違法建設,金牛區城市管理執法局拆除胡昌明違法建設,主體合法,程序合法。但唐福珍自焚過程中,由于判斷不當、處置不力,金牛區政府已對區城管執法局局長鐘昌林做出停職接受調查的建議。
律師說
事件發生時,胡昌明正在北京上訪,僥幸得以平安。11月16日,躲在成都的胡昌明對記者說金牛區政府正在四處抓他,他很想到醫院見妻子唐福珍一面,卻又怕自己被抓后連個伸冤的人也沒有了。然而,就在第二天傍晚,胡的親戚打電話說:“躲到綿陽的胡昌明被金牛警方抓走了,什么罪名不得而知。”
北京市長歌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劉亞軍認為:“胡昌明的房屋如果當地國土、規劃等管理部門認定為違法建筑,應根據相關法規予以處罰,并允許胡昌明對相關處罰提起訴訟,如果處罰最終被依法認定為合法,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相關處罰決定,應該說區政府本身不具有實施強制拆遷的主體資格的,同時也沒有任何合法的拆遷手續,成都市金牛區政府的行為,與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是嚴重相違背的。本案的發生,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某些官員把政績放在首位,根本不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就本案而言,大批的地方官員在現場,眼看著一個被拆遷人舉火自焚,竟然還下強制拆除的命令,就不僅僅是法律理念的缺失了。”
對地方政府官員熱衷于拆遷的分析
金牛區政府在自焚事件的情況通報會上,仍然認定金牛區城市管理執法局拆除胡昌明違法建設,主體合法,程序合法,而對區城管執法局局長鐘昌林做出停職接受調查的建議,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此舉是為了繼續打壓像胡昌明家那樣的對抗拆遷的人家,又暫時平息一下眾怒。
政府官員為何要這樣做?
改革開放30年后,一些地方表面上經濟增長了,社會關系卻空前緊張,矛盾紛爭此起彼伏。
很多人用“地方政府間競爭”來解釋中國過去十幾年的經濟增長。這里的競爭只不過是地方官員為了升遷而進行的競爭,是為了引起上級注意、取得升遷資格而進行的。多年來,經濟增長被當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上級主要以GDP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作為考核下級官員的主要指標,官員們當然也就圍繞這個指標展開激烈競爭。
那么,官員會選擇何種競爭策略?在投資、消費、出口三個GDP構成部分中,官員偏好投資。這是因為,投資見效最快。官員任期過短也強化了地方政府官員的投資偏好。目前地方主政官員通常不能完成法律所規定的一屆任期,就會被調動到其他崗位,這導致官員的預期短期化,傾向于尋找短期內能夠最有效地顯示政績的經濟增長方式:投資。因此,這些年來,所有地方的各級政府官員都在爭先恐后地進行大規模拆遷和采取種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
地方官員之所能夠進行大規模拆遷,是因為他們享有很多制度上的便利。
一方面,政府擁有廣泛而不受有效約束的權力,這種權力在市縣等地方政府層面上的任意性最大。另一方面,政府官員相信,所有土地都是政府所有的,各級官員普遍把公有土地所有權理解為一種私法意義上的所有權。換言之,他們都以商人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土地所有權。要用這些土地做買賣,創造財富。
這樣,地方政府官員既是巨大權力的擁有者,又是商人。為了使商業收益最大化,幾乎所有地方都發生了大規模的城市拆遷、改造運動。
政府之所以熱衷于拆遷,還有一個很隱秘的原因:通過拆遷,政府盤活了自己的“資產”,土地的價值可以變現。如今,地方政府買賣土地乃是一宗巨大的收入來源,而如果不拆遷,不改造,政府就得不到這筆收入。
在權力的傲慢與商人的貪婪雙重動機驅動下,政府在進行這種拆遷、改造的時候,不會顧及社會已經形成的內生秩序。政府利用其手中掌握的權力,對城市進行拆遷、改造,確實創造出了無數投資機會,從而創造出了很好看的政績:本地經濟的高速增長及政府財政收入的相應增長。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模式終究屬于得不償失型策略。在招商引資、城市改造過程中,由于各方權益被置于不平等地位,政府利用強制性權力介入,導致一部分人的權益被嚴重地侵害,而另一部分人則享有特權。其結果是,經濟增長的過程總是伴隨著收益分配的不均衡制造出新的社會矛盾。
中國社會的種種問題其實就是這種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模式造成的。高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理念,試圖矯正這種偏向,但從現實看收效不明顯,地方官員依然故我。經濟衰退的危機更是給了地方官員放肆地利用這種增長模式的大好機會。
面對橫行于各個城市的鏟車、破碎機,面對那些上街堵路的憤怒的民眾,面對一個又一個像唐福珍那樣為抗議暴力拆遷而點火自焚者,人們需要思考一個根本問題:如何改變這種由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生成種種社會問題的機制?政府的職責究竟是什么?政府對于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所有權,究竟屬于何種性質?如何限制官員的權力?政府怎樣真正回到為人民服務的立場中來?
2009.12.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