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董事長:外資挑戰我國金融安全,參股國內金融權限不應再放寬
2008年09月18日 每日經濟新聞
此前市場曾就外資參股國內金融企業的股權比例上限事宜議論紛紛。交通銀行董事長蔣超良近日在某雜志上撰文指出,對外資參股中資金融機構股權的比例不應進一步放開,以保持國家對重點國有金融企業的絕對控制力。
據相關規定,目前單一銀行的外資持股占比不得超過25%,單個外資持有內地銀行股權比例不得超過20%。
金融開放存在不對等
在這篇題為《金融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文章中,蔣超良指出,中資金融機構的“走出去”遠比“引進外資”要困難得多。
他稱,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對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都有嚴格的控制。比如,與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大量入股中國銀行業相比,中國的銀行在新加坡至今沒有領到完整的銀行執照。根據新加坡銀行法規,如果一個銀行的控制權在外國政府或政府代理機構手中,新加坡政府就不會批準這個銀行在新加坡開展銀行業務。
與此類似,雖然英國的匯豐等金融機構大量入股中資金融機構并在中國內地廣泛設立分支機構,但交行、建行在倫敦設代表處十多年,英國監管當局一直以母國監管不力為借口不允許在其境內設立分行。德國監管部門要求外資銀行在該國分行的管理層中必須有一名德國人,這名德國人具有業務簽字權,有向監管部門直接報告權。
蔣超良稱,考慮到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對外資進入都實行嚴格的監管政策,我國今后在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政策方面也應該更加嚴格。
須絕對控制重點國有金融企業
蔣超良指出,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必須堅持本國對金融資產及金融資源的主導權和控制權。
他舉例說,截至2007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利用外資余額為823.2億美元,其中,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220.7億美元。外資金融機構還通過分支機構的設立,與國內金融企業展開直接競爭,客戶數量和業務規模均實現快速增長。
他稱,目前,匯豐銀行在內地有53家分支機構,花旗集團有23家,東亞銀行有40家,渣打銀行38家,外資金融機構的資產由2003年的4159億元快速增長到2007年末的12525億元,占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至2007年末的2.4%。這對我國如何保障金融業安全與穩定提出了新的挑戰。從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角度考慮,必須保持國家對重點國有金融企業的絕對控制力,今后對外資參股中資金融機構股權的比例不應進一步放寬,需要把握好開放與安全的平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