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熱錢戰爭》第二章 熱錢魔力之源(1)
熱錢代表來信:曾有一個天才計劃擺在我的面前
2008年6月中旬,我收到一封來自熱錢代表的信。
自2007年5月開始,我每周一在《第一財經日報》評論版開了一個“庭賓透市”的專欄,主要跟蹤分析預測國內外主要金融市場的趨勢,特別是緊盯著熱錢的動向。后來的事實證明,如果能夠抓住熱錢的“魅影”,把握了熱錢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對判斷中國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的走勢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個專欄里,我留下了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經常會收到一些投資者認可和感謝的信,這是鼓勵我繼續努力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也收到過責罵的郵件,2008年1月28日,當天上證指數大跌7.19%,收于4419點,我剛發表一篇題為《熱錢輿論正將市場動蕩“嫁禍”宏觀調控不扭轉人民幣加速升值A股將釀更大股災》的文章,文中寫道:
(對于此前A股26.5%的下跌)顯然,“5·30”后A股付出了3萬億市值巨大代價但未能物有所值。去年6月12日,筆者曾撰《3萬億巨大代價能否換來徹查熱錢》一文,再次警醒:(熱錢勢力)將千方百計推動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促使中國加息,導致流動性更加泛濫,他們再建議以更大幅度升值和更多次加息來解決。使泡沫膨脹得更大,從而逼出財政和稅收政策,乃至一些行政調控手段;階段性泡沫被刺破后,財政稅收政策成為“代罪羔羊”,政府威信和決策信心將受到打擊。與此同時,某些唱空人士則增強了其對中國決策和市場的影響力,使其在將來某個時間戳破更大泡沫更有效率。如此循環,直到中國資產泡沫最后一次被戳破,再也不能恢復元氣而止……當此輪中國A股付出高達約6.6萬億元市值的更巨大代價后,我們再不能縱容“人民幣加速升值和加息是緊縮”的虛偽謬論!必須徹底扭轉人民幣加速升值和加息的市場預期!痛下決心將人民幣對美元恢復到年升值3%以內,回歸類固定匯率的軌道!如若不然,有關部門繼續放縱人民幣加速升值和加息,未來A股泡沫仍將卷土重來,還會遭遇更慘烈下跌。
很快,一封破口大罵的郵件發到了我的郵箱,內容很簡短、很有力、很深刻——
你傻×啊,發表這樣的文章對你有什么好處?中國有這么多傻×,就該他們死,沒有“七的”貢獻,那有“一”的豐收。還有,國家戰不戰敗關你鳥事,只要有錢,什么制度下你都是老大,他們這些傻×國民值得你這樣呼吁嗎?除非這輪你沒掙上錢。
與上述這封很黃很暴力的郵件相比,另一封自稱來自“熱錢代表”的信函就正式得多,也頗具紳士風度,它也透露了更多的信息。收到這封信的時間是2008年5月份,我在4月底剛發表完一篇名為《熱錢做空中國最后計劃猜想》的文章,并宣布暫停專欄兩個月,準備全心投入本書的寫作。
就在這時候——5月上旬,我又收到了一封郵件,內容大致如下,本人略有修飾:
張先生,作為你眼中罪惡的熱錢的代表,在下也仔細地讀了你的大作,撇開金錢方面你對我們的成見不說,出于你個性中某些我比較欣賞的東西,我覺得是時候提筆寫些東西了,順便告訴你一個曾經的計劃,一個差一點近乎天才的計劃。
沒錯,前兩年的股市大漲大跌,背后的確活躍著我們的身影,但是,2007年的大漲還是出乎了我們的意料,當那時股指沖上6000多點的時候,我們這群人口中都念著上帝了。尤其在中石油以如此不合理的價格上市的時候,我們找到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當仁不讓地做了“空軍司令”,接下來就是讓廣大股民叫苦不迭的漫漫熊途。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在股指期貨沒有推出的單邊市,做空股指有什么用呢?精彩的部分就在這里了,做空股指,只是計劃的一部分而已。精彩的在后面,在做空股指后,我們靠什么盈利呢?我敢打賭,中國包括你在內沒有一個人(我除外)能夠猜得到我們的如意算盤,精華部分將要揭開了……指數大幅下跌后,會引發資金的大幅出逃股市,資金逃出股市后會怎么樣呢?肯定不會自己跑去跳海,資金會涌入商品市場,會涌入房地產市場……所以你可以看到,為什么越調控越失控,股市的幾十億(估計是美元,筆者注)出逃資金無論放到哪里,都會引發劇烈的泡沫,如我們所看到那樣,股市極度狂熱的時候CPI才不過5點幾,但一旦大幅下跌,CPI馬上躥到8點幾,這就引發了下面最精彩的部分。請允許我賣個關子,先問你一個問題:央行看到物價上漲,它會怎么做?你可能想到了,但我來替它回答:“加息!”它看到物價一天比一天高,肯定會使用他們常規的方法進行調控,而且會越來越嚴厲(我們心里暗暗高興),人民幣起碼一年升值十幾的幅度加上利息的收入,根據我們的模型推算,起碼有20%左右的無風險利潤!如果加上風險部分的收入,我就不在這里說了,怕大家嚇到。
不過,遺憾的是,由于次貸危機燒了我們的后院,計劃才沒按照既定的步驟完全實施,而不是什么貨幣調控和那堆素質比**差不多的所謂專家學者的功勞。我看著已經獲得的利潤心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那是我玩金融以來最天才的計劃啊,做空(A股)股指推高(內地)利率,有誰會想到呢?當然,以后還會有更天才的計劃。這個未畫上完美句號的故事就到這里結束了,很唐突,對吧?我也覺得是。有興趣的話,我們交個朋友吧(做我的敵人你貌似還沒夠檔級),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應該不會有做敵人的機會了,一個更大的爛攤子等著我去收拾,沒空料理這個傷害我太多的國家了。
看到這封郵件,我斟酌一二,隨即寫了如下的這封回信:
××先生,首先要矯正的是,在我的眼中,熱錢并不代表道德譴責上的罪惡,熱錢只是客觀存在的一種資本力量,它們靠著自己的智慧、實力以及影響輿論和民眾情緒的能力賺取暴利,他們是這個被金錢俘虜的世界的一部分。只不過他們在毀滅中華文明的復興,而在我眼中,中華文明復興的根本意義在于——拯救你們這些號稱是人類最聰明、最有智慧的精英。
在過去的兩三百年中,你們活躍在金融市場上,投入無數的精力和聰明才智,去通過戰勝他人,獲取他人的財富而證明自己的杰出與成功。但是遺憾的是,你們沒有幾個人是最后的贏家,你們一次次被洗光,次次再爬起來,即使最后你們抱著成堆的美元,你們也帶不走一分錢,你們知道自己上不了天堂。因為你們的靈魂太沉重,天堂里沒有金融家,因而你們對自我的精神救贖更加絕望,更加放縱自己的欲望。為了錢錢錢,你們在金融市場中由少而壯,由壯而老,在這個人類自虐的煉獄中被煉成了一堆爐渣。因為你們忘記了生命最終極的目的——達成精神世界的終極解放和自由,而要做到這一點,是要靠戰勝自己的貪婪欲望而不是相反。是要靠到中華文明的精華中來尋找解脫之路,這就是釋與道的大智慧,自利利他而非損人利己,最終達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萬法歸一、一塵不染”的境界,內心再無任何羈絆與痛苦,就可成就大自在。
今天你既然現身,我有機會告訴你,與你們的斗爭,不是為了戰勝你們,而是為了告訴你們,有一群與你們擁有同樣智慧能力的人,他們在走一條和你們剛好相反的道路。在與你們斗爭的過程中,在保護幫助大眾的過程中,在鄙視金錢的過程中,他們逐漸拋棄小我,獲得大我,而且心胸越來越開闊坦蕩,越來越勇敢無畏,讓我們通過自身的這種實驗,來證明通過這種“自利利他”的方式,真的能夠找到一種真正的大自在的解放。就像我們只有放棄懷中的金塊,我們才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一樣,并最終通過我們的實踐向你們證明,如果你的精神不想讓滾滾紅塵的貪欲給淹死嗆死,就扔掉你懷里的金塊,你的精神才可能真正自由遨游。
某種程度上,我們還要感謝你們,我們與你們的關系猶如刀與磨刀石的關系,我們是刀,如果沒有你們的磨刀石,我們如何修煉得更鋒利?同樣,你們磨刀石如果沒有刀的存在,也會覺得太孤獨寂寞,這是你給我寫這封信的原因吧。所不同的是,我們是刀,就有機會修煉成“刀我合一”,甚至“無刀無我”的境界。而如果你們堅持自己的損人利己的道路,被刀磨得再多,永遠也只能是一塊頑石。
至于你們那個“天才”的計劃,也不要太高估自己。你們到中國來,先炒房地產,再炒A股,在(上證指數)4000點撤退,進入銀行吃利息,享受人民幣升值;2007年三季度以后,央行實行緊縮性信貸政策后,國內企業資金鏈吃緊,民間貸款利率很高,你們又變身PE,給中國本土企業提供短期信貸,條件極為苛刻,利率30%以上,一旦它們還不上,就要它們“賣身”給你們,將來你們拿它去上市就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利潤;你們現在在干什么呢?如果我估計不錯,你們在囤積食用油、囤積汽油、囤積糧食,通過各種方式拼命推高CPI,央行一看CPI又漲,就收緊銀根,可這根本打不到你們,反而讓你們如虎添翼,因為你們的錢早跑出銀行了,現在,你們的主力資金已經開始撤退了,留下一部分錢準備收拾中國企業尸橫遍野的殘局。
這是一場殘酷的游戲,你們大有可能成為贏家。但是,你們會贏得一時,但無法贏得一世;你們即使贏得了金錢,但輸掉了靈魂的尊貴和安祥。你們毀了中華文明的復興,也就是毀了你們自我拯救的最后希望。你們之所以如此放縱欲望、貪婪,是因為在西方文明中你們找不到真正的精神故鄉。我要告訴你,你唯一的精神故鄉在中華文明的精華之中,我將一直在這里守衛它,直到你放下屠刀,浪子回頭。
盡管對方在信中稱,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應該不會有做敵人的機會了”,但我只會付之一笑,如果就此麻痹大意,豈不是太天真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收獲的是,在與熱錢輿論博弈了三年之后,終于有人承認自己是熱錢代表了——這正是熱錢厲害之處,他們的神秘與潛行猶如狼群,只能是他來找你,你如果想找到他們,那就相當困難。那么熱錢到底是什么呢?它的巨大的魔力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它們的弱點在哪里呢?
第二章 熱錢魔力之源(2)
關于國際熱錢必須回答的四個問題
“熱錢”是中國人財富保衛戰的主要對手,是國際金融寡頭遏制中國戰略崛起的“輕騎兵”,也可以說是潛伏中國的“特種部隊”。要想打贏這場熱錢反擊戰,必須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否則一場艱巨而復雜的攻防戰中,如果連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戰友都分不清楚,那么結果只能是一個,稀里糊涂地敗下陣來,連為什么輸都不知道。
“熱錢”已經成為當前中國被使用頻次最高的詞匯之一,這個詞又意味著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們一一來尋找答案。
什么是“熱錢”
西方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今,一千個人口中有一千個熱錢的看法。
某些“權威人士”至今仍不承認存在熱錢,他們只承認有“長期投機性資本”,而2006—2008年上半年超常規的外匯儲備增長,是源于“合法的外匯流入”。那么,到底什么是熱錢呢?
“熱錢”源于英文的Hot Money,又稱“逃避資本(Refugee Capital),是充斥在世界上,無特定用途的流動資金。它們逃避監管,為追求最高報酬及最低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機。正是靠它,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一手制造了亞洲金融危機,在短短半年間掀翻了整個東南亞國家金融體系。
在筆者看來,定義熱錢的最關鍵要素有二:一是為了資本投機(包括匯率、股市、房地產、信貸、大宗商品等等)獲利,不直接參與物質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不以獲取商業利潤為目的;二是出入一國或多國的邊境。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參考要素,即未經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合規認定的資本項目流入。這與中國出口企業賣完商品獲得外商的購貨款,與外商直接投資進行較長周期的工商業投資構成了根本區別。
特別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熱錢是不分國內國際的,前兩年風云一時的溫州炒房團其實是國內的熱錢,它們與國際熱錢投機內地樓市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非常相似。如果它們出境投資或者海外避難,就是國際熱錢。二、實業的工商業資本與熱錢是有可能相互轉化的,當實業資本將本來用于商業競爭的錢變成投資,就像前文中講到的“雅戈爾”那樣,那它就成為“熱錢”,只不過它沒有出境,暫時不算國際熱錢。
本書所指“熱錢”是指那些從國外未經合法合規批準進入中國內地的國際投機資本。而進入中國內地的國際熱錢數量和未來可能出逃的國際熱錢數量是不一樣的,因為如果本地投機資本為了避禍國內金融危機而出逃,那也就成為國際熱錢。從這層意義上說,未來出逃的國際熱錢是有可能多于進入的國際熱錢的。
國際熱錢是怎么進入中國內地的
國際熱錢進入內地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粗略列舉如下:
——偽裝成貿易順差。一般與外貿出口公司合作,偽造并不存在的出口商品,或者夸大出口商品的數量和價格,比如,實際出口了1000件西服,卻謊稱3000件,每件單價20美元,卻上報100美元。這樣就有超過實際出口額的14倍的國際熱錢貌似合法地進入內地;另外一種就是在時間上做文章,這批西服剛剛收到定單,按照常規,加工期三個月,海運一個月,出口到美國一個月,5個月后貨款才打過來,但現在定單剛到,貨款就打來了。當然,以上手法需要中外雙方事前協商好。
——偽裝為來自國際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國際直接投資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于他國的生產或經營,并掌握一定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也可以說是一國或地區的的居民實體在其本國本地區以外的另一國的企業中建立長期關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對之進行控制的投資,這種投資既涉及兩個實體之間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間以及不論是聯合的還是非聯合的國外分支機構之間的所有后續交易)外商直接投資一般有明確的投資項目,并且要被批準。然而,過去幾年,中國各地政府對于外商直接投資非常饑渴,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審批很松,而且資金入境后被挪用也很難監管。
——QFII。2002年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對外發布。2003年7月9日,瑞士銀行高調完成QFII第一單,QFII正式進入中國A股市場。截至2008年4月,已有52家海外機構獲準作為QFII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總的投資額度是102.95億美元。對比歷史數據不難發現,在QFII額度停批一年多之后,近期外匯局已悄然批出了3億美元的額度,這標志著200億美元新增的額度開始啟用。而向外匯局申請等批的規模更是超過了200億美元。權威人士同時表示,截至2008年初,已經獲批的QFII機構已累計匯入資金98億美元,匯出12億美元。雖然已經匯出了12億美元,但是目前QFII在境內持有的股票市值已超過了2700億元人民幣,可見其獲得的收益可觀。但由于QFII是合法批準的國際熱錢,一般不包括在“熱錢”概念之中。
——直接通過“地下錢莊”匯入。2007年8月,深圳搗毀的杜氏地下錢莊揭開了這個隱秘世界的一角。杜某,香港一家人民幣兌換行的老板,隱藏在深圳市的這個地下錢莊是杜某設在內地的一個辦事處。杜某的這家地下錢莊非常隱蔽,錢莊的經營已有七八年之久,周圍的居民對此毫無覺察,如果沒有人內部舉報,誰也難以發現。他們進行了長達七八年的外匯買賣交易,平均每天的交易數額高達800萬元人民幣。杜某的錢莊平均每三分鐘就可以完成一筆轉賬業務,而每一筆業務會按照1.5‰~2‰的標準收取手續費,以此計算,杜氏地下錢莊2006年至2007年5月期間交易金額達43億元,其手續費用收入估計超過了千萬元。杜某的外匯交易方式在國際上被叫做替代性匯款機制,就是境內的公司想在境外做一些投資,想把錢打到境外的話,可跟錢莊談好一定的匯率,把人民幣打到錢莊所控制的、公示的人民幣賬戶上,錢莊通過轉換行打到境內的公司指定的境外的賬戶上,資金是兩頭走的,境內提現的是人民幣資金,境外提現的是外匯資金。一些業務兩端分布海外、內地的商業銀行如果缺乏自律和監管,也可以輕松地做類似的事情。
——國外親友的贈款或遺產。由于中國有大量的海外華僑,他們與國內親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各種匯款和遺產饋贈的方式,將國際熱錢偽裝在其中匯入。
——PE(私人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是VC,亦稱創業投資。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它一般采取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運作。風險投資基金的法律結構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風險投資公司則作為普通合伙人管理該基金的投資運作,并獲得相應報酬)等。開放這兩種資本項目的本意是讓他們幫助中國工商企業升級進步,但很多資金一旦入境,就方向失控。人們經常會詫異于風險投資的大手筆,對一個小網站都能一擲3000萬美元。其實,雙方卻可能有為逃避監管而簽定的秘密協定——1000萬美元用于網站投資,另外2000萬美元投資方可以自由使用,被投資的合作方不得干預,那么這些錢到哪里去了呢?去炒樓,炒股了!
——攜帶交易。這是最直接和原始的方式。雇傭人員隨身攜帶外幣或人民幣,通過深圳海關等邊境關口直接攜帶出入境。
……
總之,國際熱錢進入內地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花樣翻新,千奇百怪。有關人士因此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以現在監管部門的力量,國際熱錢是堵不住的,于是更松懈了監管。其實不然,國際熱錢固然無孔不入,但是它們有一個巨大的軟肋,由于它們大多是偽裝非法進入,所以一旦被抓獲,監管當局有權罰沒其所有收入。即它賺的可能是20%,但虧的卻可能是100%——血本無歸,因此這是一個極大的震懾。
客觀地說,僅靠現在外匯管理部門的人力和能力防熱錢,也確實防不勝防,但完全可以借鑒美國證監當局的“群眾運動”的方法——美國監管當局為震懾和打擊股市中上市公司與莊家的聯手操縱或造假,每月兩次將所有上市公司的報告全部向社會公布,各界人士只要一百多美元就可以買一份,社會上的財務專家和律師就會研究這些資料,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向上市公司合法索要“封口費”。如果不給,就可以代表投資者進行“集體訴訟”,不用先交訴訟費,而且是被告方——上市公司高管和莊家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無罪,如果不能證明,即為有罪,一旦一人勝訴,所有股東受害人都可以得到賠償。這些措施極大地提高了違規者的造假成本,讓他們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一年多以來,我一直堅持認為,完全可以引進美國的這種監管制度精神,來制定《反熱錢法》,完全可以做到對熱錢的有效管理和打擊。然而有關部門至今未有理會,甚至有輿論嗤之以鼻——這是開資本自由化的“倒車”。
國際熱錢潛入中國的規模有多大
關于熱錢多少的測算有許多種,從1000億到10000億美元的各種估算都有。
在2006年之前,熱錢測算的方法比較簡單——當年外匯儲備增長額-貿易順差增長額-外商直接投資(FDI)-資本項目合法凈流入,由于此前資本項目合法凈流入數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2006年以后,所謂人民幣匯率方面的創新層出不窮,外匯掉期Foreign Exchange Swap,是交易雙方約定以貨幣A交換一定數量的貨幣B,并以約定價格在未來的約定日期用貨幣B反向交換同樣數量的貨幣A。外匯掉期也被中央銀行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用于從市場上收回流動性或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一些國家如瑞士、德國、英國等中央銀行曾使用外匯掉期作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之類的花樣翻新,再加上外匯部門也不公布其細項,除了央行和外匯管理局的極少數人外,外人根本無從得知這些數據,因而試圖通過官方渠道計算出熱錢的數量幾乎不可能。
截至2008年4月,我個人估計潛入中國內地的國際熱錢大約在1萬億美元左右。方法很簡單,2003年以前,上海房地產價格尚未暴漲,熱錢基本沒有進入內地,1995—2002年外匯儲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9.55%,以此推算出2003—2007年及2008年前4月的沒有熱錢水分的正常增長量。截至2008年4月,其外匯儲備余額的“正?!笨偭吭?.15萬億美元左右。而2008年4月末的實際外匯儲備量為2.1144萬億美元(官方公布統計額1.76萬億美元+中投公司本金劃撥1409億美元+國有金融改革轉移注資654億美元+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提高1481億美元)減去“正常”的1.15萬億美元的量,再相應減去合法資本項目(如QFII),得出的大約數為9600億美元,接近1萬億美元。
這個估算方法沒有計算熱錢的盈利部分。這個估算方法簡單有效,也不會夸大熱錢的實際數量。原因在于,由于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9.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超過10%,因而同期的中國貿易順差的增長速度不應超過前幾年,外商直接投資在制造業的高峰在20世紀90年代末已經過去,商業服務業的高峰也在2005年前后過去,而金融服務業的投資額度增加也是漸進的,數量是有限的,因而外商直接投資也不可能比過去幾年加速過多。更何況,在越來越高的基礎上,每年保持29.55%的增長率,已經含有高估了“正?!蓖鈪R儲備增長的成份。
2008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張明博士與《第一財經日報》評論部主任徐以升共同完成了《全口徑測算中國熱錢規模》的論文,他們的方法更細致、更完整,也頗有說服力,其結論是——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流入中國內地的熱錢合計約1.20萬億美元,熱錢利潤合計以約0.55萬億美元計,二者之和為1.75萬億美元,為2008年3月底官方發布的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104%。
1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一艘航空母艦的造價是100億美元。因此,1萬億美元熱錢涌入,相當于在中國經濟的內海中,已經有100艘航空母艦駛了進來,只不過它們化整為零,以小艦小艇、無數小舢板的形式進來了。而有關部門竟然看不到!
如果當前中國內地大約有1萬億~1.2萬億美元流入的熱錢,如乘以1美元兌7.5元人民幣的匯率,再乘以4倍的貨幣乘數,熱錢在國內的流動性大約為30萬億元人民幣,即使考慮到被央行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央票和17.5%的存款準備金率鎖進“水庫”的資金,也可以說,現在中國內地資金流的版圖中,國際熱錢已經與中國資本平分天下了。
國際熱錢什么時候流入,什么時候流出
熱錢之所以“熱”,它有一個基本特性——就像狼一樣對金錢的血腥非常敏感,它就像飛蛾一樣對熱源非常敏感,它就像吸血蝙蝠一樣對財富之血非常敏感。隨“熱”而動,追“熱”而舞,所以稱之為熱錢。
暴利熱源多種多樣,在國與國之間,主要有三種熱源:一、目標國(比如中國)處于經濟增長的上升周期,經濟日見繁榮,財富積累日益豐富;二、該國貨幣(人民幣)相比其他國家貨幣的利率更高,而且還會繼續走高;三、該國本幣匯率正對其他貨幣升值,而且未來持續升值預期明確。
經濟正在起飛,國民所得正在成長,股市正在上揚,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正在上漲,發展中國家只要相較于他國符合以上要件,都能吸引八方熱錢進來,隨著大量熱錢涌入,該國經濟更加過熱,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更高,形成一浪接一浪的瘋狂泡沫,直到最后泡沫破滅。
對于大部分熱錢來說,賺到錢就是“英雄”——這是熱錢唯一的價值觀。但是,熱錢的核心力量是極少數負有政治金融戰略目的的特殊熱錢,在必要的時候它們也會不惜嚴重虧損以達到戰略目的。它們對任何目標國、民族等毫無忠誠度可言,當目標國的匯率升值和利率爬升出現拐點,并向下行的時候,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離場,變賣目標國貨幣計價的資產,如外資擁有的股票、國債、投機性房產和土地等,兌換成他國貨幣之后,傾巢匯出。
但是,未來熱錢會不會像以前他們做的那樣全部傾巢流出,我不太能確定。因為在美國遭遇越來越嚴重的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熱錢及其背后金融寡頭勢力的真正目的可能并不僅限于掠奪一番揚長而去。就像南宋所犯的重大戰略錯誤一樣,當蒙古強大進攻的時候,南宋的決策者認為他們會像契丹和金國一樣,只是來劫掠財富,殊不知,元朝統治者的目的是為了永久占領中原,成為它的新主人。保爾森先生極力推進中國金融業開放,特別是開放中國金融機構控股權的意圖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無論上述兩種目的的哪一種,都是需要冷酷而嗜血的狼群把中國金融市場掀個人仰馬翻,讓投資者聞熱錢而色變?,?/p>
工商銀行2個月股價翻倍的幕后黑手
第二章 熱錢魔力之源(3)
2008年以來,曾經不露聲色的“熱錢”,逐漸掀去偽裝后,已經成為A股市場“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可怕力量。
尤其是在6月18日和19日這兩天的大漲大跌,其血腥的恐嚇和炫耀已經非常囂張。在上證指數10連陰狂跌19.15%之后,18日上證指數狂拉146點,上漲5.24%,緊接著19日,大盤更慘烈下跌193點,跌去6.54%。這一上躥下跳的市場行情是什么意思呢?是熱錢已經徹底操縱A股的標志!這個市場已經沒有任何理性投資可言,只剩下了熱錢赤裸裸的操縱。它這么做已不是為了賺點小錢,也不僅是為了徹底摧毀國內投資者的意志和判斷力,而是熱錢在要挾股指期貨之類政策不得的情況下,瘋狂地向監管者挑釁——囂張至極,為最后的恐慌和亂中取勝創造條件。
6月11日,筆者以《棄守3000點之憂》對此警告在先:
6月10日A股雪崩,上證指數大跌7.73%,深證成指大跌8.25%,這一市場走勢表明,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使得中國A股將更痛苦地“硬著陸”。換言之,如果決策者不能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市場疑慮,明確3000點保衛戰的重大意義,則從4月24日開始的3000點保衛戰必敗無疑。而且,熱錢一定乘10日股市恐慌大跌之際,收集了他們非常匱乏的股票籌碼,從而使自己重新擁有了在股市上翻云覆雨的能力。與此同時,投資者對決策者一以貫之的信心將大打折扣,決策者日后再次號召凝聚投資者信心的能力也將降低。這樣此消彼長之下,如果決策方態度繼續曖昧,上證指數跌到2500點也沒什么不可能。
從6月11日到6月19日的市場走勢完全驗證了這一判斷,也再一次證明我沒有低估熱錢的力量,遺憾的是,大多數投資人和某些貨幣權威人士一直低估了這個對手的厲害。盡管中國的主流財經媒體早就警示熱錢乃心腹大患!
早在2004年前后,熱錢的先頭部隊已經在當年“千點論”的輿論配合下,隨著“國有股減持”導致的A股的不斷下跌,悄悄進入內地,開始布局。它們首先炒作上海的房地產,與溫州炒房團不謀而合,將上海中心區的房價由4000~5000元/平方米炒到了2.5萬元/平方米上下。2005年下半年,A股股權分置改革大局基本已定后,它們開始轉戰A股,在1000多點成功抄底。而2006年是熱錢加速潛進的一個高峰期。
它們真正開始興風作浪是在2007年初,在股指期貨概念的刺激下,它們狂拉A股。它們的策略是以狂拉工商銀行以撬動上證50成份股大漲,以上證50成份股帶動滬深300成份股,進而拉動整個大盤急速上漲。
讓國內投資者目瞪口呆的是,工商銀行這樣的超級大盤股都能夠從2006年11月初的每股最低3.25元狂飆到2007年1月4日的6.79元,上漲幅度達到108.92%,在一個長期熊市之后,國內的投資者根本沒有如此牛市思維,更沒有如此魄力和實力,只能是熱錢所為。
果不其然,2007年1月19日,《中國經營報》以《外資幾十億美金操縱工行股價800億美元坐莊揭秘》為題,通過一個事件當事人的自述揭露了工行股價被操縱的內幕:
張先生是江蘇一家金融機構主管經濟業務的負責人,目前,已成功地操作了十幾億美元的境外資金入境再進入股市,并因此在2006年賺得盆滿缽滿。他說最難的一次操作發生在2006年3月。外方要求在一個月內將7億美元安全入境,并進入國內近千個股東賬戶。
只有這種級別的投資基金才會有如此魄力。當他回想起這7億美元進入股市時境外操盤手的操作,還心有余悸。如果按外商投資的辦法操作這筆資金入境,時間上來不及。他只有選擇走貿易和地下錢莊這兩條成本最高的資金入境途徑。
走貿易途徑,基本方法就是用虛高價格出口商品,獲取差價。例如將國內價值1元的東西以100元的價格賣到國外,這樣等于有99元的境外資金進入了國內。
同張先生所在的金融機構相關聯的十幾家企業,在2006年4月向境外基金在境外的公司出售了交易總額達到5億美元的刺繡、雕刻等低關稅或無關稅的商品。
一切都是有辦法“搞定”的。張告訴記者,走貿易渠道很麻煩,首先是1元的東西賣100元必須保證沒有人追究。同時為保證資金安全,5億美元需要很多筆不同的貿易來分散完成,這必然牽涉太多的進出口貿易公司。事實上境外50萬美元進入國內要受到有關部門的監控,我們必須將資金過幾次手才能保證脫離監管部門的監控。
盡管我們的律師忙得要死,盡管一個月內做完5億美元入境已是奇跡,但在客戶需求面前我們有時還不夠專業,需要求助更為專業的人士。
走貿易渠道正好一個月,更快的方式當然是求助于辦理境外資金入境更“專業”的地下錢莊。7億美元中的2億美元就是通過地下錢莊進入國內的,最快的一筆2000萬美元在開始運作的第6天就進入指定的國內賬戶,最慢的也在第3周入賬。
地下錢莊的優勢太明顯了。張先生不無羨慕地告訴記者,最快的一筆2000萬美元的資金入境,事實上根本沒有資金進出過國境。他解釋到,國內有等值于2000萬美元的資金要借助地下錢莊出境,地下錢莊在國外以2000萬美元做抵押擔保,國內人民幣出境方在確認擔保有效后,國內這筆等值于2000萬美元的資金通過洗錢手段,直接打入指定的賬戶。同樣境外基金的2000萬美元也最終打入國內出境資金指定的海外銀行賬戶。
2006年3月,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的998點上漲至1300點附近盤整,當時國內股市空頭氣氛極濃,而7億美元在此時幾乎是每一筆款進入股東賬戶就在兩個交易日內滿倉。
張所在的機構前幾年由于股市低迷,公司業績始終未見起色,然而這家機構在業界多年的打拼使之具備了直接與海外大型機構對話的平臺。
“我進入江蘇這家機構唯一的目的,是幫助境外資金尋找一個安全、高效的進入國內股市的渠道,嚴格地說,我是整合境外對沖基金和國內金融機構資源的操盤人?!本哂泻M獗尘暗膹堖@樣定義自己的角色。
“盡管監管很嚴,但我們總有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境外基金進入中國股市。”他表示。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獲取和分享其增長的潛力已經成為全世界金融機構的共識,加上2005年底中國股權分置改革成功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掌控12萬億美元的國際對沖基金,自然不惜代價地快步進入中國資本市場。2005年年底,隨著境外資金進入中國股市的速度日漸加快,身在海外的張先生看到了這一商機而加入這家江蘇的機構。
“我之所以愿意向你透露內幕,一個重要原因是,我過手的境外資金最終的來源地是亞洲某個經濟大國的幾家對沖基金?!彼@然帶有一點民族情緒。據介紹,以前境外資金大多借道香港入境,而目前借道臺灣進入中國內地的比例在提高。理論上是在將臺灣的資金引入內地。江蘇省數量龐大的臺資企業成了主要的境外資金入境“蓄洪池”。
買入,全是買入;滿倉,還是滿倉;拉升,一直拉升。張先生對這十幾億美元看多中國股市的操作方式一度十分迷惑。2006年中國股市盡管不斷被唱空,但其快速上漲的勢頭沒有過多的“猶豫”。顯然目前在中國股市的境外資金大有來頭,資金量巨大,而且行動如事前商量好的一致。
2006年上證指數從1100點漲至記者截稿前的2847點,事實證明上述亞洲某經濟大國的基金操作完全正確。他向記者展示了他辦公室放著的以麻袋來計數的股票交割單,十幾億美元投資在2006年賺了一倍。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十幾億美元逐漸向數十只超級大盤股靠攏,更可怕的是隨著股指快速升高,每到市場多空、雙方分歧加大的關鍵時刻,上述境外基金來回倒倉拉升大盤股的跡象就越來越明顯。
“老外絕對不是簡單地來中國賺一筆錢就走,否則僅這十幾億美元在中國股市不敢、也不可能去拉升大盤指標股,他們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張披露,這家境外基金在工商銀行股價3.4元上市首日開始大量買入,在此后數日連續買入。開始我以為買工商銀行股票是賭人民幣升值,沒想到這家基金居然在工商銀行股價接近4元時開始對倒拉升股價,每天總成交額都在20億元以上,直到一舉將股價推過4元一線。此時他才恍然大悟。
“預測A股漲到3000點還是5000點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一切取決于老外的投資策略,以及國家管理層對股市調控的后續政策之間的博弈?!睆埾壬c了題——這是國家層面考慮的問題,一個賺傭金的人不必先天下之憂而憂。
這篇文章刊登后,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國務院主要領導做了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深入調查和嚴密監控熱錢。
應該說,《中國經營報》在2007年1月19日刊發的這篇文章盡到了主流媒體的歷史責任,不謀而合的是,我也分別在2007年1月1日、2月15日發表了警示熱錢未來嚴重危害性的文章(《警惕2007年熱錢:為2008醞釀新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1月1日;《熱錢瘋炒工行預演2008對華貨幣戰爭》,2007年2月15日)過去兩年來,《21世紀經濟報道》也刊登了大量警示熱錢投機攪亂中國宏觀經濟的文章。
這是一個發現熱錢,把握熱錢,控制熱錢和反擊熱錢的難得機遇??墒牵嘘P部門是如何調查的呢?不得而知。只是一年多以后,2008年4月19日,新任國務院分管金融的副總理王岐山在周末召集的第一次各金融主管部門特別會議,研究的主要課題仍是“熱錢”。
在《中國經營報》這篇揭露熱錢操縱工行引起巨大轟動后,一時間反而是質疑和否定這篇文章的輿論四起,其言論無非是《中國經營報》記者捕風捉影,乃至造謠生事,可是該文如此深合邏輯的豐富細節根本是不可能編造出來的,如果真是編造的,那記者只能比“天才”更“天才”;另一種懷疑聲音是,熱錢怎么可能有如此大的力量,如此默契的行動呢?不可能的。似乎這樣質疑一下后,就可以得出結論——世上本無事,你們這些媒體庸人自擾之。某些匯率權威人士也絕口不談“熱錢”,只是某位官員偶爾以學者的身份稱不存在這種“短期投機性熱錢”,只存在“長期投機性資本”——由此似乎證明媒體和一些民間學者警告“熱錢”的不專業。
不過,有關部門還是推出了一個平衡國際收支的新方法——對國際資本出入境采取“嚴進寬出”,所謂嚴進,就是對國際資本項目的“熱錢”嚴格限制進入中國,“寬出”則鼓勵國內企業和居民將資金匯出。這個想法咋一看起來似乎有道理,把進來的門關緊一點,出去的門開大一些,鼓勵國內資本出海,那么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就平衡了嗎?
在這個想當然思想指導下,“嚴進”沒有做到真的嚴——因為事實上熱錢更加加速流入。但“寬出”的確越來越寬。國內個人向海外匯款的額度由1萬美元擴大到5萬美元,積極推動QDII出境,包括推動中投投資黑石等國內機構投資海外,結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它們均在美元下跌的大熊市中折戟沉沙,損失慘重,反而中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埋伏,很多資金不得不又退回內地。
這個政策起到了平衡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了嗎?沒有,此后,國際熱錢偷渡內地更加變本加厲,洶涌澎湃。在如狼似虎的熱錢看來,它就像一個“稻草人”,或許像一個“誘餌彈”,只能引誘那些不懂國際市場游戲規則的國內投資者偏離盈利的目標。
那么,熱錢野狼的豺狼本性是怎樣煉成的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