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0多年的醫改,幾乎每一步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有爭議,也有迂回,但不變的是服務百姓健康這一方向。
作為醫改研究專家,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一直深度參與醫改的進程,她調研各地的醫改實踐,并進行實施效果研究,向政府提出推進醫改的建議。李玲認為,醫療是嚴重市場失靈的領域,她提出了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要堅持公益性和公平性,堅持政府主導方向。
“十四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依然是重要任務,在接受《民生周刊》專訪時,李玲指出,兩年多的疫情是對醫改的考驗,也為醫改帶來重要啟示。下一步的醫改,應該總結好全民抗疫的經驗。
民生周刊:您怎么評價10多年來的醫改?
李玲: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是大國進程中一個偉大的變革,涉及每個人的利益,同時又涉及方方面面。我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且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今后還會一步步地深化改革。我一直認為,在健康領域,中國在未來會是世界的標桿。
我多年前曾說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會超過美國,現在提早實現了。最近剛公布,2021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這是了不得的成就。而且我們的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可以為全世界做榜樣。
民生周刊:在您看來,醫改這些年有哪些重要進展?
李玲:我覺得醫改這些年最大的進展應該是國家醫保局的成立,以及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為人民健康、人民福利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其中重要的一項政策便是藥品耗材集中采購。
我國是人口大國,但過去幾十年間,跨國醫藥公司在國內高價售藥,也滋生了無數腐敗。醫改之后,很多地方嘗試跟跨國公司談判降價,但沒有成功。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就是用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來和國內外的藥企談判,以量換價,降低藥品價格,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
其實藥價高的原因一部分是研發成本高,另一部分是流通成本高,其中包括公關費用。國家集中采購之后,為企業省掉了一大筆流通費用,而且量越大,成本越低,所以企業也是盈利的。小亂差散的企業進不了國家集中采購,未來會給真正有競爭能力、有研發能力、有良心、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企業更大發展空間。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革,是我們正在做而且做得非常好的,目前一切都很平穩,沒有出現藥品質量問題,而且藥價大幅度下降,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民生周刊:這幾年抗擊疫情,對醫改有哪些啟示?
李玲:我們下一步的醫改,應該好好總結全民抗疫的經驗。生命至上、預防為主。在抗疫期間,我們保障了14億多人的健康,保障了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增長,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健康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既然我們兩年多來抗疫都能做得這么好,為什么不把抗疫中的成功經驗制度化,變成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政策?我們要及時總結抗疫期間國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現在新冠肺炎的防治全都是免費,這就帶給人民一種幸福感。
現在奧密克戎BA.5又在流行了,傳染力更強,疫情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們可以控制住,這與我們有龐大的公立醫院體系是有關系的。比如武漢抗疫期間,4萬多醫務人員沖到一線。全球抗疫,也看到了公立醫院的重要性。
民生周刊:“十四五”期間,醫改應該怎么進一步深化?
李玲:“十四五”期間醫改要實現兩個轉變,一個是公立醫院運行要從逐利性向公益性的根本轉變,一個是醫療體系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根本轉變。
公益性其實是國家制度的安排,要從投入、運行、分配機制上進一步改革。疫情期間,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體現得最好,原因就是國家在疫情暴發的第一時間出臺了免費救治政策,醫務人員的費用是政府出的,防疫經費也是政府出的。
“十四五”期間要高度重視公立醫院的發展,強化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同時加快公立醫院的改革。國家的投入方式要改變,不能逼著醫生創收。現在有的醫院就希望病人多,比如,去年有醫院掛出“手術室里全是錢”的橫幅,觸動了社會的底線。中國自古以來講究懸壺濟世,怎么能把病人變成賺錢的工具?
健康其實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醫院要變成百姓健康的守護者。比如福建三明,按人口數提前把醫保的錢預付給縣鄉村一體化的總醫院,醫院努力去幫老百姓減少疾病,告訴百姓怎樣健康生活,控制好慢性病和危險因素,百姓不生病,省下來的錢就是醫院的。所以這兩年全國的醫院醫生收入都下降了,但三明的醫生收入上漲了。
中國未來的醫保模式應該是用較少的錢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健康,關鍵就是在預防,以預防為主是中國獨創的衛生方針。其實三明屬于欠發達地區,為什么錢那么少卻用得那么好?因為三明的錢都用在刀刃上,一方面提高百姓的健康素養,另一方面在百姓生病后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救治,對癥下藥。
民生周刊:三明醫改經驗的核心是什么?其他地方應該怎樣學習三明經驗?
李玲:三明經驗的核心是當地的黨和政府真正踐行人民至上。因為三明醫改不是衛健部門在推,也不是醫保改,三明醫改是黨和政府在全面、系統、綜合地改。
我們要利用我們的制度優勢,黨和政府牽頭,協同各個部門換軌換道,不要讓醫生靠創收生活,要把醫保、公共衛生、財政的錢整合起來,保障百姓的健康。現在的錢花好了,全民免費醫療是可以實現的,不需要政府增加投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