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經濟下,農民不愿意向土地投入更多的勞動,反而青睞劇毒農藥、甚至轉基因這樣的技術,因為他們的產品不是自己吃的,是用來賣的。有些挺轉專家以農民喜歡偷種轉基因種子為理由,說農民喜歡用就是硬道理,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
食品的安全性,與認證無關,與監控錄像無關,與投入到食品生產中的勞動力成本有關,人的勞動越多越安全;想反,農民投入的化學品、生物制品越多越不安全,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的腸胃還來不及適應大量化學品、生物制品的更新換代。很多疾病、病人乃至非正常死亡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尤其是在食物生產的源頭。
不用農藥化肥是能夠生產出來食物的,且產量并不低,如果農民愿意投入勞動,產量甚至高于普通農業模式。我們做的8年的生態學的極端實驗,完全不用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激素與轉基因,驗證生態學的力量,實現了小麥玉米由低產變高產的轉變,同時將溫室氣體也有凈釋放變成了凈吸收,且從目前的形勢看,還有增產的空間。
這個實驗成功的前提是有機肥養地,恢復地力,每畝有機肥5噸,約相當于2畝的秸稈過腹還田,地力提升了,生態平衡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
現在農業的問題是沒有人愿意種地,因為效益低,沒有人愿意投入勞動,農民傷害了土地,土地才傷害城里人。我們的模式下,80%是勞動力成本,連有機肥都自己生產,勞動力是最安全的生物力。
但這些勞動必須回報高,否則沒有人愿意干。我們的模式每畝的凈效益相當于普通農田的10畝,農民投入的那點勞動(兩季每畝僅3天左右除草成本,其余機械化)就能回報。
否則,農業就只能走另外一個極端,實現大規模化,如美國農民那樣,每家1萬畝地,政府高額補貼,但其單產是下降的。我考察過美國的大農業模式,其效益只有我們精耕細作生態農業的不足10%。中國沒有那么多的好土地,山區就沒有辦法那樣做。
因此,生態農業如果帶動了就業,吸引年輕人參與,從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到旅游各個環節都回歸,尤其政府的農業補貼不要繼續鼓勵破壞,那么生態農業在中國是有希望的。
關鍵是城市消費者,他們不知道食物是如何成產出來的,不知道各種化肥、農藥、激素、添加劑在食物生產中的是如何添加的,他們圖便宜購買的食物變相幫助推銷化工品,且以犧牲自身的健康為代價,關于這點很多城市消費者是不知道的。城市消費者不恰當的需求,就有人幫助發明一些東西來滿足你,如頂花帶刺的黃瓜、雪白的面粉、紅心的鴨蛋等等,都離不開化學物質幫忙。城市人有需求,農民也有需求,農民的需求就是少用人工能夠殺蟲、除草、報墑、于是劇毒的農藥、除草劑、地膜被發明出來;甚至農民要豬糞看起來黑黑的有勁,于是銅被添加進豬的飼料中去。
因此,正確的宣傳時非常必要的,尤其城市消費人群必須首先醒悟過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