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我們農民會給自己的父母立碑,也會給合作社立一個合作的豐碑,我們在豐碑上懷念那些和我們一起努力過,但是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糾結和矛盾離開的人,我們感激他們為這個機構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
楊云標,安徽阜陽南塘興農合作社理事長
楊云標:我是安徽阜陽南塘興農合作社理事長,我沒有做PPT,但是我很努力找了兩張圖片給大家看一下,這是我們演一個節目叫勞動號子。這是我們做了一個合作的豐碑。
我今天要講的有是我們合作社在建合作豐碑的事情。
我們發現這兩年參加合作社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我們合作社從1998年,已經走過14年。這段歷史,充滿著傷痛、恐懼、糾結。其實后來參加的人很多人是不記得這個歷史的。我們就想,怎么還能讓后來參加的人還能記得這個歷史。
我們開始計劃是建合作社一個博物館,就是把我們14年的歷史,在這個小小博物館做一個呈現。后來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博物館的這種形式并不是我們農民比較認同的一種文化習慣形式。我們會發現,我們農民會給自己的父母立碑,會給村立一個大事情會立碑,所以我們就在想我們記念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立一個碑,我們商量以后,就要做一個合作的豐碑。我們開會討論,就開始設計,其實在這個碑的后面,寫了好多字。這個字就是記述我們14年歷史的事情,包括曾經給我們幫助的人。這個碑設計好了以后,我們就請當地最好的石匠是做鐫刻最好的石匠來刻,這是隸書石雕。在這個制作的情況下,我們發現很多的情況,很多人就捐錢來建,很多人紛紛資源來募款。我們大概有兩張大紅紙在我們那邊,寫滿了募款人的名字,然后等這個碑做好以后,我們又做了一個揭碑的儀式,我們請了一個打工青年藝術團在我們那里搞了一場《勞動者之歌》的大會,我們幾百個人高唱互助歌,唱歌完了以后還有一個致詞,提到了很感恩、懷念曾經和我們一起努力,但是現在已經離我們遠去的人們。比如說大家知道劉相波,還有張俊克老人等等,我們在豐碑上懷念他們。我們也感謝14年來聲援支持我們的,比如說當地一些政府、還有社會媒體和一些大學生。
我們同時還感謝那些和我們一起努力過,但是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糾結和矛盾離開這樣一個合作社,雖然離開了,甚至離開的時候我們是吵過架的,是爭執過的,是流過眼淚的,但是我們依然感激他曾經為這個機構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
我們這個碑建好以后,我們有很多老人家就扶著這個碑淚流滿面,他說有一天他可能會老去,會離去,他覺得這個碑會記住他曾經為這個合作社、為這片土地所付出來的傷痛和努力。我們現在這個合作社已經成為我們當地的一個風景線,好多年輕人從外邊打工回來會來這里合影。我們合作社也已經進入了自己的正常的工作軌道,我們現在正在建一個社區的食堂,正在做老人的慰問,正在請有一個大學生志愿者給我們社區的老人在拍藝術照。因為很多14年前和我們一起努力的老人,好多走了,什么也沒留下就走了,所以我們希望能給這些老人留下一些很美好的照片。我們正在請龍祥幫我們做。
我們真的很希望100年以后,我們都老了,離去了,但是這片土地上的年輕人,還能記得這個碑,還能記得這個碑所承載的夢,以及為這個夢我們所揮灑的熱血。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