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沙漠化嚴重
近日,我國北方在3天內出現兩場沙塵暴天氣。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16個省(市、區)均受沙塵暴天氣嚴重影響。而且此次沙塵暴不僅席卷了韓國全境和日本大部,造成大面積機場停航。甚至沙塵天氣還影響到臺灣、廣州和香港等地,這成為臺灣25年最嚴重的一次沙塵天氣。而香港當天的污染指數超過500,是1999年設立該監視指數以來最嚴重的污染指數,為此眾多學校取消學生的體育課和戶外活動。空氣污染指數大于300,人們接觸一定時間,就會導致疾病。參見表1和表2:
表1 污染指數API分級限值
污染指數 |
污染物濃度 單位:毫克/立方米 | ||
In |
總懸浮顆粒物 |
SO2 |
NOx |
500 |
1.000 |
2.620 |
0.940 |
400 |
0.875 |
2.100 |
0.750 |
300 |
0.625 |
1.600 |
0.565 |
200 |
0.500 |
0.250 |
0.150 |
100 |
0.300 |
0.150 |
0.100 |
50 |
0.120 |
0.050 |
0.050 |
表2 空氣污染指數及對應的空氣質量級別(僅供參考)
空氣污染 |
空氣質量 |
空氣 |
對健康的影響 |
對應空氣 |
0~50 |
Ⅰ |
優 |
可正常活動 |
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 |
51~100 |
Ⅱ |
良 |
可正常活動 |
城鎮規劃中確定的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
101~200 |
Ⅲ |
普通 |
長期接觸,易感人群癥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癥狀 |
特定工業區 |
201~300 |
Ⅳ |
|
一定時間接觸后,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癥狀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現癥狀 |
|
>300 |
Ⅴ |
|
健康人除出現較強烈癥狀,降低運動耐受力外,長期接觸會提前出現某些疾病 |
|
香港環境局局長和大學研究人員,分析香港受華北沙塵暴影響,空氣污染指數創新高, 天文臺助理臺長林鄭泗蓮22日表示,相信空氣污染轉差與偏東氣流有關,預料23、24日兩天,偏東氣流會減弱,香港轉吹東南風,能見度會稍為好轉,空氣 污染情況可望改善。環保署發言人22日表示,隨著這次沙塵暴的影響逐漸減退,香港空氣污染指數可望于23日稍后時間逐漸回落。參見:
http://sci.ce.cn/yzdq/qx/qxxw/201003/23/t20100323_21166306.shtml
以下是新華網上韓國遭遇風沙的報道,參見: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3/21/content_13215329.htm
3月20日,在韓國首都首爾,天空被沙塵覆蓋,人們戴著口罩在一個廣場上行走。
當天晚間,韓國氣象部門發布了沙塵黃色預警信號。新華社/路透
3月20日,韓國首都首爾的天空被沙塵覆蓋。
當天晚間,韓國氣象部門發布了沙塵黃色預警信號。新華社/路透
下圖是中央氣象臺預測的沙塵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到,這次沙塵影響范圍覆蓋全國和日韓,強沙塵爆逼近長江流域。
此前,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遙感監測和系統分析表明,從1998年到2000年之間,我國平均每年有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退化成沙漠化土地,通過對上世紀50年代后期沙漠化土地遙感監測結果進行對比,科研人員發現,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以來,北方土地沙漠化一直處于加速發展的狀態。沙漠化土 地年均發展速度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1560平方公里提高到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的2100平方公里,80年代后期到2000年則增 加為3600平方公里。2000年我國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積已達385700平方公里,其中潛在和輕度沙漠化土地達139300平方公里,占沙漠化土地面積 的36.1%;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0平方公里,占25.9%;重度沙漠化土地79090平方公里,占20.5%;嚴重沙漠化土地面積67560平方公 里,占17.5%。綠洲灌溉農業帶和純牧業帶,這些區域是我國近期實施沙漠化防治工程的重點。而我國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基本現狀是"整體惡化,局部治理"。 大部分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地帶的沙漠化土地繼續蔓延擴展,只有部分農牧交錯帶和旱農區由以前的沙漠化土地嚴重發展地區轉變為主要的逆轉區。
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中國荒漠化沙化公報則稱,“截止2004年,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為173.9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8.12%,分布在除上海、臺灣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外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89個縣(旗、區)。”
也許兩者對沙漠的定義不一樣,因為在公報中,將沙漠分成了幾種類型:“流動沙丘(地) 面積為41.16萬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23.66%;半固定沙丘(地) 為17.88萬平方公里,占10.28%;固定沙丘(地)為27.47萬平方公里,占15.79%;戈壁為66.23萬平方公里,占38.07%;風蝕劣地(殘丘)為6.48萬平方公里,占3.73%;沙化耕地為4.63萬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2.66%;露沙地面積為10.11萬平方公里,占沙 化土地總面積的5.81%;非生物工程治沙地面積為96平方公里(注:原文如此,一句廢話)。”
在闡述沙化土地動態變化時,公報稱:“與1999年相同監測范圍內的沙化土地面積相比,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416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283平方公里。”將沙漠化好轉的原因歸結為:“啟動實施了一批防沙治沙重點工程。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實施了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草原保護和建設工程、水土保持項目、內陸河流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等一批有關防沙治沙的工程項目。自2001年以來,年均治理沙化土地面積達192萬公頃(注:十年則治理19萬平方公里),為實現沙化土地整體好轉發揮了重要作用。”
顯然這些都是忽悠人的。正如河里名人忙總所說,那些統計數字,沒有多少意義。雖然沙塵暴屢次襲擊中國北方地區,并且官方也一再表示投入巨資,組織人力與物理植樹造林以固沙潤土。但由于官僚主義和貪污腐化,變成“年年種樹不見樹,歲歲造林未見林”的現象,而植樹造林也被民眾譏諷為了“植數造零”。根據官方數字,自開展植樹節以來,歷經30多年,有約110億人次參與植樹,共植樹515億棵。但事實上卻是勞民傷財,形象工程,只栽不養,前植后毀;甚至偽造植樹造林數據套取造林補貼。中央政府曾使用衛星遙測普查植被情況,卻發現東北和華北數省官員虛報植樹造林數目,夸大成績。 參見: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3/139778.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