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應對糧食和食品不安全的自救之路:城鄉互動
——關于城市人上山下鄉的倡議
說明:[1]本篇是《祖國在危急中》的國內篇(8)。上一篇是《用“反腐鐵三角”摧毀基層腐敗述略》;[2]本篇的寫作非常倉促,權當拋磚引玉。歡迎網友們批評、補充和完善;[3] 本篇的內容和主旨涉及每一個百姓的幸福安康,故非常歡迎同意本文基本觀點的網友,以各種方式予以轉帖。下為正文。
2009.11.27日,中國農業部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投入商業化種植的安全證書,致使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批準轉基因主糧大面積種植的國家——由此引發了互聯網上關于糧食不安全、國家不安全、乃至中華民族不安全的大論戰。網民們群情激奮,民意一邊倒,質疑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然而,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獲得者——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卻在2010.1.6日果敢自信地高調宣布:“轉基因水稻最遲5年內走上中國人的餐桌。”
草民以為,雖然網民的質疑聲浪具有巨大的道德意義和教育意義,但張啟發的宣言卻具有巨大的政策意義和實踐意義:亦即只要未來五年內中國不發生政治大突變,那么,轉基因主糧食物肯定會款款登上老百姓的餐桌,并且還極有可能做到讓老百姓不知不覺。為什么會這樣呢?表面上是因為“一首(巨長無比的)詩(也)嚇不走孫傳芳……”,實質上是因為中國的后D范式正值“盛年”,不表。
2010.2.5日,草民在中華網軍事論壇看到網友“開自行車的”發的一個跟帖,全文引錄于下:
晨起床,掀開黑心綿作的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過了期的碘超標還摻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條,外加一個蘇丹紅咸蛋,在票販子手里買張車票,準時趕到地下煙廠上班,九點三十分偷偷用山寨手機看股票從6124.04點跌到1240.46點;中午在餐館點一盤用地溝油炒的避孕藥喂的黃膳,再加一碟敵敵畏噴過的白菜,盛兩碗杯陳化糧煮的毒米飯;晚上蒸一盤病的瘦肉精養大的死豬肉做的臘肉,沾上點毛發勾兌的毒醬油,夾兩片大糞水浸泡的臭豆腐,還有用福爾馬林泡過的涼拌海蜇皮,抓兩個添加了漂白粉和吊白塊的大饅頭,還喝上兩杯富含甲醇的白酒。睡前喝杯用三聚氰胺勾兌的牛奶。
唉……這日子過的真是那個爽!!! 這就是一個中國人幸福的一天。
中國人,地球上生命力和抵抗力最強的生物!
——草民以為,這個帖子,是對現實中食品不安全的最生動傳神的素描,素描的背后是老百姓的蒼涼無奈和恐懼憤怒一起燃燒的熊熊烈火。
綜上可見:無處不在的食品不安全已是鐵打的殘酷現實,糧食不安全也將成為鐵打的殘酷現實。在此嚴酷的條件下,城鄉老百姓怎么辦?草民的看法是:老百姓決不能再被動等待情況的好轉(因為事實早已證明,越等越糟),只能立即主動出擊圖謀自救。怎樣才能實現有效自救呢?草民想到的路徑是:盡快實現城鄉互動。
所謂“城鄉互動”是指:城市人【扣除那些反對本文觀點的城市人】,尤其是那些家有孕婦和兒童的城市人,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主動上山下鄉和鄉下人交朋友,從速實現城鄉居民的良性互動,盡最大可能保障雙方(老百姓)的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城鄉居民之間得以良性互動的要點及簡要說明如下:【因為城鄉互動的主動權掌握在城市人一邊,故以下內容主要寫給城市人,換言之,是對城市人上山下鄉的倡議】
0、因為城市人吃的糧食、果蔬和肉蛋魚蝦由鄉下人供給,供給的質量也由鄉下人控制,還因為鄉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可能實施“雙重供給策略”——供給自己無毒產品,供給城市人有毒產品,所以,即使為了自己和自己子孫后代幸福安康的私利,城市人也必須深刻自省,放下架子去和鄉下人交朋友,誠心幫助鄉下人,取得鄉下人的信任,才能確保吃到鄉下朋友提供的無毒農副產品。
1、城市人中的知識分子、網民和NGO所肩負的巨大責任是—— 其一,不斷向中央政府呼吁,爭取立法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比如爭取立法保障所有轉基因物質含量在0.9%以上的產品,在包裝上必須清晰標明“本產品為轉基因產品”(以歐盟規定為例)】;其二,不斷呼喚更多的網友,立即行動起來,以相對保守為原則,群策群力,在網上自發地建立“三大分類產品庫”——即安全的分類種子庫及其相反庫(即假冒偽劣、雜交和轉基因的種子庫)、可信的分類農資庫及其相反庫(即假冒偽劣農資庫)、可信的分類食品庫及其相反庫(即假冒偽劣食品庫)——簡稱為“三大正庫和反庫”。
2、待“三大正庫和反庫”基本建好之后,以盡可能就近解決問題為原則——城市人立即上山下鄉,和鄉下人定點交朋友,和他們一起買種子【買種子的錢最好由城市人支付】,一起播種乃至一起收割加工,最后從鄉下朋友那里定點采購【包銷】無毒無害的農林牧副漁產品。此外,城市人有責任有義務向鄉下朋友介紹和說明“三大正庫和反庫”——幫助他們買到物美價廉的各種產品。
3、城市人上山下鄉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個人為單位;可以某個人或某幾個人的親朋好友為單位;可以某個單位或某幾個單位為單位;可以志同道合的網民群為單位……
4、城鄉互動得以有效擴大和深化的總原則是——在合作中,城市人必須保證鄉下人在經濟上不吃虧。比如,城市人購買鄉下人提供的非轉基因糧食的價格必須高于(高不少)轉基因糧食的價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5、城鄉互動一旦由城市人自發啟動,隨著互動的深入,互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必然會越來越多,因為歷史一再證明:人民群眾具有無窮的創造力。
6、城鄉互動的好處多多,主要有:(1)有利于有效沖擊精英集團和奸粹集團的惡性欺詐和惡性壟斷,實現城鄉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雙贏;(2)有利于降低城鄉老百姓的生活成本,進而有利于降低社會交易成本;(3)有利于平抑物價,減小通脹;(4)有利于農村土地的集約化生產和經營,進而有利于化解三農問題;(5)有利于中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融合,進而有利于抵抗外部的各種干涉和各種侵略……
7、城鄉互動的解決路徑,既合理來又合法。合理無需多言。合法的意思是:盡管政府可以強行批準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種植,但政府沒有理由強迫老百姓種植和購買轉基因主糧,更沒有理由強迫老百姓購買有毒的不安全食品。
非非毛 2010.2.6LC;2010.2.8 LC 5.15
附文:
蘭考賣大米副縣長改賣豬肉 無公害豬肉20元一斤
2010年02月08日 來源:東方今報
記者 陶醉/文 劉棟杰/圖 2005年,身為蘭考縣掛職副縣長的何慧麗,帶著南馬莊合作社的農民跑到北京賣無公害大米,成為名噪一時的中國新聞人物;5年后,她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帶著南馬莊合作社的農民付玉平在鄭州賣起無公害豬肉。
●現場:副縣長吆喝“賣豬肉”
昨天上午10時30分,天空飄著小雪花。在鄭州市鑫苑路與中州大道交叉口西的鑫苑名家社區內,上百斤新鮮的豬肉擺在兩輛架子車上正在出售。旁邊是一大盆熱騰騰的紅燒肉供人免費品嘗,還有腰鼓隊敲起歡快的鼓點助興。
賣豬肉竟有這陣勢?原來這是蘭考縣南馬莊村民付玉平正在銷售無公害豬肉,而手拿擴音器、招呼市民買豬肉的則是蘭考縣副縣長何慧麗。
提起何慧麗,許多人都知道她曾帶農民到北京賣大米。她是蘭考縣委常委、副縣長,又是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后。2005年,南馬莊700噸無公害大米備受市場冷落;同年12月,何慧麗將大米帶到北京叫賣,引得國內一片嘩然,無公害大米終于銷售成功。
如今,南馬莊的付玉平費時9個月,通過自然喂養法養成了10頭土雜豬,卻不知如何銷售。何慧麗挑起這個擔子,帶著付玉平一起來鄭州賣無公害豬肉。
●價格:無公害豬肉40元一公斤
付玉平的賣肉攤一擺,立刻有居民過來詢問價格。付玉平說,無公害豬肉40元/公斤,是目前市場上豬肉零售價格的近兩倍。
付玉平解釋,無公害豬肉價格高,是因為養殖成本高。“首先這種豬的養殖時間長,是普通豬的3倍。自然養殖的豬長到100公斤需要9個月,而通過飼料養殖的豬一般3個月就能長到100公斤。另外,這種豬喂的飼料是花生、玉米、胡蘿卜、大白菜等糧食蔬菜,喂養成本高,價格也會高一些。
這樣高的價格,市民能否接受?何慧麗認為,對現在的人來講,健康是最重要的。“購買無公害豬肉是一種差異性消費。我們沒有辦法讓所有市民都買,但是和部分用添加劑喂養出來的豬相比,無公害豬肉肯定有自己的市場和銷路”。
市民朱先生嘗了一口紅燒肉,連連點頭。朱先生說,雖然無公害豬肉價格高,但他還是愿意買,“這個豬肉的口感比一般的豬肉好,吃起來又健康,我當然愿意花錢買健康,也不愿意吃壞身子再去花醫藥費”。
●感受:“豬快樂我快樂”
說起養豬,付玉平有一肚子的經驗。
付玉平說,他養了17年的豬,以前他養的豬也是用飼料添加劑喂大的。直到2009年春節,他在鄭州的一個親戚對他說“現在的食物都不敢吃了”,這引起了他的反思。
那時起,付玉平下定決心,按照最自然的方法養殖無公害豬。2009年農歷四月,付玉平家里的母豬產下10頭小土雜豬,付玉平從這10頭小豬開始了自己的實踐。
養殖過程中,付玉平遵循的原則是——尊重豬的自然生長規律。他讓豬經常接觸土壤,為它們準備多樣性的適口飼料,如野菜、植物根莖、籽實體等,不投喂任何添加劑。“有空時還要給豬撓撓癢、說說話,讓它們快樂生長,快樂的豬才是健康的”。
“每當我到豬圈里給它們喂食時,它們就會圍到我身邊,蹭蹭我、舔舔我,”付玉平說,“我知道它們很快樂,而它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2009年年底,付玉平喂養的10頭土雜豬終于長成。如果按照普通豬肉市場價格出售,付玉平無疑會虧本。這時,身為副縣長的何慧麗站出來幫忙。
●探索:建立城鄉互動的消費模式
何慧麗稱,整個南馬莊只有付玉平一家在養殖無公害土雜豬。如何將這種無公害的生產模式進行推廣?何慧麗說:“像賣大米的‘購米包地’一樣‘購豬包豬’。”
購米包地,是何慧麗在賣大米時提出的一種理念。就是讓想吃無公害大米的城市居民向承包無公害土地的農民預付100元“包地款”,農民則在這塊地上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為其種植無公害大米,大米成熟收割后農民按雙方之前約定的價格直接供給這戶居民。
“購豬包豬”也是這種理念,讓想吃無公害豬肉的城市居民預付500元“包豬款”,農民對這頭豬進行自然養殖,長成后按約定價格直接供給這戶居民。何慧麗分析,“由于城市居民已交了定金,農民在養殖無公害土雜豬的時候資金有了保障,銷售也有了保障。這樣,南馬莊生產無公害豬肉的農民就會越來越多”。
“這是種城鄉直接對接的銷售方式,可以讓消費者與農民面對面。”何慧麗對記者說,由于減少了收購、貯藏、批發、零售等諸多中間環節,杜絕了摻假的漏洞,所以這樣的無公害豬肉不僅質量可靠,而且價格便宜。
“我們不僅僅是賣豬肉,”何慧麗認為,“最主要的是通過這個無公害、有機食品展示、銷售的平臺,探索城鄉互助與合作消費的可能性,并建立一種能夠長期實現城鄉互動的消費模式,讓城鄉民眾均受益。這是中原創意農業的一個有意義的重大探索。”
蘭考縣副縣長何慧麗在鄭州小區內推銷“快樂豬”
2010年02月08日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蘭考縣副縣長何慧麗在鑫苑名家小區幫農民推銷自然養殖法生產的豬肉。 商報記者 丁潔/攝
■商報記者 陳松
一位蘭考人說,蘭考出了兩個名人:一個是焦裕祿,另一個是四年前因到北京賣大米轟動一時而被稱為“大米縣長”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何慧麗。
昨天,身為蘭考縣委常委、副縣長的何慧麗來到鄭州,在鑫苑名家小區門口推銷農民付玉平用自然養殖法生產的豬肉。
用何慧麗的話說,賣米賣豬肉只是外在表現形式,她更多的是在推銷一種理念。
焦點
女縣長到鄭州賣“快樂豬”
記者(下稱記):四年前是賣米,這次是賣豬肉,這些豬肉又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何慧麗(下稱何):一共帶來8頭豬,一頭提前殺掉送來,已經做成紅燒肉,準備讓現場的消費者品嘗,另外7頭現場賣。
這些豬都是南馬莊村民付玉平養的,9個半月大,我們叫它們健康豬或者快樂豬。因為它們都是用野菜、植物根莖、籽實體喂大的,不投喂任何違背豬的自然生長的添加劑,而且在飼養過程中,付玉平還十分注意豬的情趣培養,沒事的時候對豬說說話、撓撓癢,偶爾也會抱抱它們,讓豬能夠快樂生長。
記:這樣養殖成本不是更高了?
何:是的,粗略算了一下,一頭豬的成本大概是1500元,按照平均利潤率,得在1500元乘以140%的價格,農民才可以有信心和動力堅持這樣的養法。20元的價格確實不貴,一來這是省去流通環節的價錢,二來這是健康的。
記:但還是比市場上的豬肉貴了一倍多,賣得怎么樣?
何:上午11點多才到,因為天氣原因也沒有賣多長時間,被人整個買走了三頭,另外三頭被附近居民分開購買了,另外還有12位市民與付玉平簽訂了訂購意向書,提前收購付玉平明年的“快樂豬”,這充分說明“健康豬”在市民中還是有市場的,畢竟我們來之前也未在小區做過任何宣傳,否則估計銷量會更大。
嘗試
對新型農民就是要鼓勵
記:盡管銷售不錯,但我還是為養殖戶的風險擔心。
何:是有風險,付玉平養了近二十年的豬,家里還有100多頭普通豬,但他只養了10頭“健康豬”,也是一種嘗試。
我們沒要求過他要養什么健康豬,但他愿意這樣養,所以我認為他是“新型農民”,是中國較早覺悟的一代,他們已經明白了化學農業不可持續發展,并愿意加入新領域進行探索。
他明知有風險,但他也明白,“健康豬”是一種發展方向,愿意為這種時代趨勢承擔風險。對于這類新型農民,我們是鼓勵的,所以我要幫他賣,而且還要把他打造成“焦點人物”。
記:這是你的目的嗎?
何:不完全是,這只是個開始,賣豬肉的結果已經證明,城市里已經有那么一批消費者愿意接受這種無公害的農產品,也有了一批愿養“健康豬”的農民,我們下一步的打算是如何能夠讓他們聯系起來,讓更多城市居民能夠出錢預訂“健康豬”,也就是說完全按照城市居民的要求進行飼養。
我們準備成立一個河南城鄉互助合作社,溝通農民和社區居民, 我理解這就是中國式的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社區支持農業,這次來鄭州賣豬的目的就是為了推薦這樣一個理論。
這樣的好處是,還是打比方來說吧,如果加上物流,“健康豬”的價錢就可能是30元一斤,像今天這樣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進行充分的信息溝通和對話,然后各少分攤一部分物流成本,價錢就成了20元一斤。
目的
讓城市居民和農民兄弟互助發展
記:有了上次去北京賣米的經歷,為什么這次把地點放在鄭州呢?
何:還得從2006年我去北京賣米說起,當時的結果并沒有想象中的好,不過當時我也不是真正想賣米,而是對城市與農村互動的一種嘗試,結果證明這種互動能夠實現的可能性極小,畢竟城市有一定的輻射范圍,所以我覺得搞互動最好在城市半日生活圈內進行,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想把鄭州和蘭考的城鄉互動做起來。2008年元月份的時候,我搞了一次“鄭州—蘭考城鄉互動聯誼會”,當時與會的幾十個人為了品嘗無公害大米竟然搶起了碗,所以我覺得鄭州和蘭考互動能行。
記:好像這種互動并不符合市場經濟分工越來越細的趨勢呀?
何:我們沒打算取代市場,也根本取代不了,但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冷冰冰的利益最大化在市場里橫行霸道。
我經常對朋友講,在市場化的過程中,農村對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城市居民也應該在新農村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打比方來說,如果生產者也就是農民,怎么方便怎么來,怎么增收怎么來,城里人的生命健康還有保證嗎?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城市居民本身就是農村出生,曾經與草木為友,與土壤相親,是農民朋友的天然同盟軍,他們愿意拉農民兄弟一把,也愿意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一把。
解釋
可以炒樓市,為啥不能炒農業?
記:這次賣豬算是一種營銷策略嗎?
何:可以這么說。我曾經對很多媒體朋友都講過,我是掛職干部,沒有實權,我比地方干部有優勢的是有思想,并且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我也很不習慣名字前面一大堆的常委或者副縣長的稱謂,但這是一種資源。無論賣米賣豬肉都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實驗,希望通過實驗來得出某些結論,為農村、為農民提供理論支持,并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
知識分子是個“毛”,必須附在某個“皮”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理論離不開實際。我所做的,當然也是對某些知識分子“黑板上養豬、實驗室里種莊稼”的一種反感,或者說我看不慣吧。
記:是不是也有人說你是在炒作?
何:應該不少吧,可我不在乎。我認為,明星能夠通過炒作出名,房產商能夠通過炒作提高房價,商業公司能夠通過炒作獲取利益,那么我們的農民通過炒作獲取一些辛苦錢有何不可?況且,我們農民提供的都是一流的產品,我不知道質疑者何故對農民的炒作如此不忿兒?
如果說是針對我個人的質疑,那我就更看不準了。我們在基層做農民合作自助,到現在做城鄉互動互助,提倡農業的多功能,提倡城鄉公平貿易,難道只是知識分子的另類烏托邦嗎?都是有中央政策文件的依據的啊!
難道質疑者就認為一個大學教授就應該規規矩矩地坐在辦公室里寫論文,或者穿戴整齊站在講臺上給學生們講他從未見過的豬?
倘若偏見真的如此,中國的大學還有希望嗎?中國還有希望嗎?
市場
接受高端農產品
有益健康有益農業
記:也有人說知識分子賣大米賣豬肉不是成熟市場行為,你怎么看?
何:什么是成熟的市場行為?難道只有那種農民負責種地,然后被壓價賣給小商小販,再轉賣給批發商、再進超市、再零售給消費者,這樣一個龐大的被層層盤剝的鏈條,才是成熟的市場行為?
這樣的市場對農民來說,規律就只有一條:優質不優價,增產不增收。
記:怎么說?
何:如果完全按照他們所說的市場規律,那么農民會關心食品安全嗎?相比之下,我覺得它們更關心自己的經濟安全。經濟壓力使他們無暇專心種田,以至于打工成了主業,而種地反倒成了副業。
農民都明白,打多了農藥和除草劑,對人的身體沒什么好處,但他們不用沒辦法,因為打工已經讓他們很累了,而且打不打除草劑,它的價格都是一樣的,但要是不用,就得三四天才能割完,而相比之下,如果在城里打工,比割草帶來的效益更為可觀,你想他會選擇哪一項?
我不是否認市場經濟,也不反對農業進入市場。而現在的市場呢?消費者一味追求低價的農產品,導致低端農產品充斥整個市場,不僅驅逐了高端農產品,而且對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損害。
所以,過去我們一直在說服農民,告訴他們:你們生產高端產品,能獲取更大利潤,而現在我們改說服農民為說服市民:接受高端農產品,有益健康,也有益農業健康發展。
思路
城鄉互動
是中國農業最好的路子
記:也就是說消除成效隔閡,做到完全互動?
何:你也看到了,我們特意安排了付玉平告訴城市居民,這個豬是怎么養出來的?它的價錢貴是因為它是健康豬,而且我們飼養它花了大價錢的。然后讓消費者品嘗,你覺得我這個豬肉怎么樣?
通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溝通,消除隔閡,然后形成良性互動。
記:是不是有些理想主義了?
何:事實上,除了這條路,中國農業暫時沒有更好的路走。
記:如果獲得成功,你覺得蘭考鄭州互動可以推廣嗎?
何:替付玉平賣豬,鼓勵一個付玉平,2.3億小農在后面看著。推廣不敢說,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什么是好的模式,問題的關鍵是個人仍存在惰性和盲目性。
記:合作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何:對。以前沒有膽量搞無公害大米,合作社成立后有個辦公室,天天嘀咕討論,就討論出這么個事來了,人多了,膽量也就大了,水稻快要成熟時,他們就到鄭州、洛陽看,但進入市場問題也不小。
記:所以你就推動城鄉互動。
何:正是如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