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小崗村的“血手印”
小崗村位于安徽鳳陽縣東部的小溪河鎮。1978年12月一個晚上,隊長嚴俊昌和副隊長嚴宏昌等18戶戶主在嚴立華家秘密按下18個手印,決定分田單干,包產到戶。這就產生了現在所說的“小崗村的血手印”。
(http://society.people.com.cn/mediafile/200812/18/F200812181006202056129840.jpg)當時農村是實行人民公社制度,“分田單干”是破壞公有制、觸犯國家憲法的行為。小崗村的人若公開分田單干,則自然會受到阻止或批判。
任何一種制度在運作過程中,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它的運動發展規律也是曲折前進的。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和付出生命實現的理想。小崗村在分田單干之前是有20戶、115人的生產隊,擁有五百一十七畝耕地和十頭牛,據說還是“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那么,有這么豐富的資源,和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卻在小崗村出現了相反的現象,到底是集體經濟制度出現了問題,還是小崗村的山水不適用于農田耕種,還是小崗村人自私自利的小農意識作怪呢?!歷史早在1949年之前就證明了,將來還會證明,小崗村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后者“自私自利的小農意識”的原因造成的。
本來小崗村18人的“血手印”是生活中一件極其普通的事。普通情況下辦不了的事,那么大家座在一起想辦法,搞個合同或協議什么的,再就是手印的,是民間常有的事。小崗村的人不想搞集體耕種,在當時不但違背常規,而且是觸犯制度的。所以他們就搞個攻守同盟,在一個小學生作業本的格子薄上按了手印。即使在公有制經濟基礎的前提下,讓小崗村人過一下“私有化”的癮,嘗試一下“回頭路”,也無可厚非的。但卻被人為地加以宣染,小崗村人所表現的“懶散”、“自私”還被那些資改派當作“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他們的“血手印”卻被制假(據網絡揭露“血手印”被重新制作為21的手?。┐嫒搿爸袊锩┪镳^”。
小崗村的“血手印”有這么重要的歷史意義嗎?
2009年11月26日 南方農村報《廣東陸豐六旬翁賣血籌錢告賣地村官》報道了這樣的內容:廣東省陸豐東海鎮龍光村人均土地只有0、4畝,已過謀生極限,而李華盛任村支書15年來將原本1,650畝地賣到只剩下900畝,人均僅剩0、2畝。于是由村民李綿、李景泉領頭上訪告狀,700多村民在上訪信上按了手印,制出了比小崗村人更雄壯的“血手印”。( http://news.163.com/09/1126/02/5P0UCH2G00011229.html)
(700多個村民按下手印的控告材料)
不要說龍光村人的這份“血手印”能否存入“中國革命博物館”,就是蒼天看到了也要為之滴血??!更有意義的是龍光村的村民們還寫出了“賣掉最后一滴血要把腐敗村官告下臺!”的字幅。
但現實,他們先后走訪了陸豐市、汕尾市、廣東省,由于官官相護,沒有任何回應。在反復上訪中,李綿氣得腦中風,中風前交待兒子李克團:哪怕賣掉最后一滴血,也要把村支書李華盛告倒。同樣都是為了土地的使用權,龍光村人這種撕心裂肺、晴天霹靂般的吶喊,應該比小崗村的嚴俊昌磊落。龍光村的村民寧可賣掉最后一滴血,也要告倒貪官的舉措應該比小崗村化公為私來得光明。龍光村700多人的“血手印”,比小崗村21人的“血手印”應該更加驚天動地!
一個是為了把集體的糧田分為個人所有制出了18人的“血手印”,另一個是為了維護集體的糧田不被貪官賣掉制出了700多人的“血手印”。前者卻被存入“中國革命博物館”,后者捅破天了卻還沒有人理采。這就是一段顛來覆去的歷史,這段歷史也明白告訴了我們,人類發展的理念,發展的良智也被人為地顛覆了、被人為地賤踏了!
2010.01.1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