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提起最后一個人民公社,人們會想到河北的周家莊。因為這里除了名稱不叫人民公社外,其他的方面都是在保存過去生產方式前提下,進行完善經營管理的,并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請大家注意的是,1980年代初在全國搞聯產承包到戶如火如荼的時候,堅持保留人民公社做法的周家莊老社長,正是被人稱為“老堅決”的雷金河,而李爾重當時是河北省省委書記、省長。
老省長支持關心“老堅決”做的事情,得到社會廣泛認同,這是真理的力量。
周家莊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1983年就改為周家莊鄉了。自從1953年周家莊實行的就是能夠調動每個人勞動積極性的按勞分配的“三包一獎”生產責任制,這是周家莊人民的創造。在人民公社時期,這責任制,被堅持了,至今,還在堅持。
周家莊的老社長雷金河,他雖然是基層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干部,但是他卻是一個敢于堅持真理的好干部,他敢于并且善于堅決貫徹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尤其善于走群眾路線。
1982年全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時,中央文件明確規定,宜統則統,宜分則分。老社長召開全體社員大會表決,百分之百要求沿著原有的道路走下去。
周家莊“這里沒有貧富不均,干部都是沒有工資的農民身份”。
“這里沒有貧富不均,干群沒有大的差別?!?/p>
周家莊鄉從鄉長、副鄉長,到武裝部長等,都是沒有工資的農民身份,分紅收入只比平均水平一萬五六略高一點;在住房上,他們與普通農民則完全一致。從1982年起,周家莊的住房開始統一規劃,每家都是3分地,老社長雷金河的孫子鄉黨委書記雷宗奎也不例外,他一家三代就擠在一套250多平米的房子里,他的房子,跟五保戶的一樣。
顯然,人們對于周家莊的帶頭人“老堅決”雷金河,欽佩之至。
這里為什么要提到老省長李爾重?
從李爾重的書法,也許可以看到一個老共產黨員的性格。
李爾重當時對雷金河的做法是支持的。我們可以看看,雷金河去世后李爾重寫的一篇文章《送別老友雷金河——周家莊公社的帶頭人 》。
“金河同志走了! 金河同志比我小六歲,卻先走了! 遲暮之年,他每天走來走去,忙個不完,我認為他有一個勞動人民獨特的身體,總可以多活些年,沒想到他走得這么快! ”
這是文章的開頭,無疑,老省長對“老堅決”相當了解,可以說是知己。
“去年,我去看他,他已經不能走了。在周家莊辦公室里有晉州市委書記和鄉政府領導干部,像是在開會。他們在研究種葡萄的事。金河同志和大家在考慮改變農業結構增產增收的事。我的心震動了一下:老雷不論病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一口氣,誰也不可能使他停止工作。周家莊是第一批成立的人民公社,雷金河同志是帶頭羊,有名的‘老堅決’。到1980年,全社男女老少年平均收入500元,糧食550 斤,小孩入幼兒園、入小學、上中學,一律免費;老人到60歲,有退休養老金;社員的草房換上了瓦房,又在統一規劃下,用民辦公助的辦法,把瓦房改為瓷磚鑲面的樓房。。。。。。統一的機耕隊,集體所有的工廠。這都是公社黨委多年以來以共產主義思想掛帥,教育群眾的成果:上下一心,努力為公,公有豐厚,私家富足。 正所謂‘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
老省長對“老堅決”的關心,對周家莊的關懷,不論在位不在為,這說明李爾重與雷金河的感情不是那種一般的上下級,而是真正的同志式的感情,這是事業型的,是有信念做基礎的,從而也是牢不可破的。
“幾十年來,這兩萬多人的集體,沒有出過刑事犯罪分子。
八十年代,中央提出聯產承包責任制,國內多數地區實行了分戶承包辦法,對農業發展起了顯著的積極作用。周家莊的集體經濟已有自己的生產體系,而且年年升高,不停地改進了生產與人民生活。社員們一時思想轉不過來,多少人愿意保存已有的生產體系,不愿分戶承包。雷金河同志也認為,分戶承包在周家莊的生產體系中可能產生負作用,擔心會破壞了統一的灌溉體系、機耕隊、集體工副業和社會福利等,未敢冒然施行分戶承包,又怕這是抗拒中央政策;問了一些領導人,都不敢明確表態。不得已,他向河北省委領導正式提出保證: 不分包到戶,社員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戶的農民。
‘即使明年顆粒不收,每人可得500元,600斤糧。錢在銀行里,糧在倉庫里?!鸷油菊f。
周家莊原有的集體生產體系保存下來了。公社改為鄉了,公社建立的集體生產體系和集體主義的思想沒有變。換湯不換藥,保存了一個完整的集體所有制的鄉。金河同志并沒有用強制的辦法,要鄉民留在集體之內,經過集體討論,允許任何人脫離集體,分戶承包。有幾戶分戶承包了,干了兩三年,他們認識了費力多,并沒有得到豐厚的收入,因為他們不能利用統一的水利和機械,更不能享受集體的社會福利。他們又回到了全鄉集體之內。 ”
李爾重沒有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難道我們還看不出他的傾向嗎?像老省長這樣的人,是不會在社會已經確認“老堅決”做得對時,為自己邀功的。不過,假如“老堅決”遇到政治上的麻煩,老省長絕不會袖手旁觀的。
請看老省長的理論:“用'解雇相威脅',用'金錢為誘餌',用'激發個人利己主義為經典',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體系支配奴隸的辦法。用這種觀點觀察公有制生產體系,當然不可能懂得'個人之所無,正是眾人之所有',當然是看不出光明的前景。然而成千上萬的先烈,確實與剝削階級留下的傳統思想完全決裂為共產主義獻身了,王鐵人式的英雄們確實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貢獻了一切。我們能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創造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就是在這種精神下,使落后的設備煥發出不可想象的作用的。革命的人民思想是可以擺脫舊思想束縛的,共產主義思想的威力是無法衡量的。這是歷史證明了的。 ”
沒有堅強的黨性原則,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會有這么深刻的認識嗎?難道這樣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嗎?難道這還不夠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理直氣壯嗎?
雷金河是2001年去世的,李爾重這個時候公開講出這樣的話,如果這不是理論勇氣,不是維護真理的勇氣,不是維護真正的共產黨員形象,那是什么?
所以,老省長和“老堅決”共建的不是人民公社的形式,而是用自己的身心堅持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原則,還有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歸納成一句話,他們是完全徹底地實踐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們就是真正的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好領導,好干部,他們不愧是毛主席的好學生!
在文章的末尾有這樣的話:“我懷念雷金河,不只是因為我二人有不可測度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十分鐘愛他與周家莊兩萬人創造的有益于社會主義事業的風范。人,不能不死,好人與壞人都要死,這是自然規律。我衷心祝愿雷金河走了之后,有雷金河再生。周家莊兩萬人不可能不再生雷金河。周家莊兩萬人為著創造自己更美好的將來需要再生的雷金河。愿雷金河的風范在人們的心中永駐,在人們的實踐中永存。金河同志安心上路吧! 你的老友在送你?!?/p>
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們百感交集,我們今天何嘗不是用這樣的心情,送別我們敬愛的老革命李爾重同志??!
參考:“我李爾重一生沒打過這樣的招呼!”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BD70E87DA5.html
“李向陽”在周家莊共富奔小康傳奇(《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5CDB457DAD.html
華西村的共富經驗不能學來嗎?請看雙丘村的回答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951B69FDAD.html
毛主席說:“永貴好”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4104B27DA5.html
陳永貴的政治掛帥里包含有企業家精神[2009-06-11 10:55]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25121CFDAD.html
毛澤東政治風度與村落土企業家的崛起[2009-06-20 09:3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45A48B7DAD.html
聯合國副秘書長給大寨的題詞說明什么?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A2EBBEFDA5.html
黃克誠:做人要厚道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BC526F7DA5.html
糾纏偉人的錯誤可成名,不能叫偉大[2009-11-07 08:3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1CC70BFDA5.html
毛澤東妙解“委曲”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AFF324FDAD.html
革命者永遠年輕:青年毛澤東佇立橘子洲頭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B39CCFFDAD.html
毛澤東與阿沛·阿旺晉美:肝膽相照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AB3E427DA5.html
歡迎交流:
李克勤新華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濟學網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