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這塊石頭又砸了誰的腳?
當年解體人民公社,有人擺了很多理由。其中一條就是生產隊只能按上級的指令進行生產,要你種稻你不能種麻,要你養雞你不能養鴨,種田的人沒有權力根據土地和個人需要的實際情況決定種什么,因此農民沒有積極性,干群矛盾也大,勞動效率很低。
且不說當年中央在這方面有明確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精神,有關文件一直強調切實抓好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農、林、牧、副、漁五業要全面安排,有計劃地布局。要突出糧食,又要發展多種經營,防止單打一。要重視林業和畜牧業。“十年樹木”,大牲畜也要幾年才能成長起來,要早抓。也不說當時糧食生產還沒有完全過關,吃飯還是個大問題,在農業生產上不能不突出糧食。只想問一問他們,是不是分田單干了,種田人就可以想種什么就能夠種什么了呢?
事實上直到現在,很多地方還是有統一要求,種田人并不是想種什么就可以種什么。即使像福建等地明確了不給農民硬性決定一定要種什么,農民也不敢隨便亂種。有的地方說什么現在農民是先上網看訂單,才決定今年種什么。那也是農業大戶的事,一家一戶幾畝地也訂不了什么單。訂不了單就只好跟風,但實際生產畢竟不如網上種菜那樣只為好玩沒有風險,跟對了是運氣,沒跟對一年甚至多年的辛苦就得付諸東流。如有的地方前幾年一窩蜂種橘樹,沒幾年橘子賣不出了又砍掉橘樹種蔬菜。即使在小崗村這樣政府大力護持的地方,也出現過分田單干帶頭人嚴宏昌家里原來種植了10畝葡萄,因為沒有享受到政府補貼虧了本,后來又把葡萄挖掉了的事。比較一下還不如集體化時按計劃生產省心又保險。
特別是,現在小崗村已與美國GLG集團、瑤海、天下一碗、從玉菜業簽下四份投資大單,這些大單把“大小崗村”的土地基本上都長期的租用了。這個大局一定,“大小崗村”的農民還能夠想種什么就種什么嗎?還不是人家要你種稻你不能種麻,要你養雞你不能養鴨。而且過去還有個發展多種經營的余地,現在卻連屁也不能放一個了。當然,這樣一搞,農民就有積極性了,因為不積極你就得滾蛋;干群矛盾也沒有了,因為干部根本不需要管事了;勞動效率可能也會很高,因為資本必須追求最高的回報。不過,“農民地主”變成了打工仔,回報再高農民也只能拿點辛苦錢。這點錢,在堅持集體生產的地方,早就不是什么問題。經過這樣一折騰,不知道小崗村這塊石頭又砸了誰的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