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小崗村這樣的典型還要樹多久?

江湖人稱老頑童 · 2009-11-12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小崗村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今日上網看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小崗村新書記人選難產 牽動中央高層吃力難討好”(見附件)。附件中的黑體字是老頑童特意加的,因為是文章的重點。  

單干,的確是中國農村的一件大事,讓其進入歷史博物館倒是可以的。在與時俱進的今天還抱著這塊金字招牌享受著種種政治乃至經濟上的關照,似有不妥,而且還要牽動中央高層。我所說的小崗村的單干之舉進博物館倒不是因為小崗村創(chuàng)造了輝煌,否則用輝煌掩蓋嚴重的三農問題豈能長久、豈不難堪?  

附件中透露,2004年,小崗村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老頑童簡單搜索了2004年全國農村人均收入為2936.4元,其中還包括陜西、甘肅、青海、貴州、云南、西藏六省均低于2000元。除了驚訝,老頑童實實在在沒想到我們全國單干的典型村的人均收入居然和六省市的水平接近。是不是統(tǒng)計部門搞錯了?顯然不是。小崗村的18條漢子在集體所有制時期不好好干活,愣說是人民公社打擊了個人的積極性,說是分了田了就有積極性了、創(chuàng)造性了,其結果呢,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還好意思打腫了臉充胖子。這說明毛時代小崗村貧窮,不是由于集體化。小崗村在毛時代是落后典型,分田單干了,仍然是落后典型。

  

困難之下,省里向小崗村派出了干部。  

當時的小崗村,“偏”,可是它的偏能比得上大寨嗎?“窮”,小崗村不是人人抱上了金娃娃了嗎?難道哭窮?“散”,可能這個字最實在,18條按手印的漢子都是改革的英雄,誰服誰呀?否則,省里干嗎派干部呢。  

省財政部門派來的干部干了一年以后,小崗村好歹有了點起色,2005年的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而被打倒了的、被推翻了典型——大寨,在他們自己的領頭人的努力下,2005年的人均收入達到5500元。而兩者差別依舊很大,而根本的差別在于一方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另一方則是近似于懶惰的“等、靠、要”!  

把集體的財產分光吃盡方顯改革開放之英雄本色,全村都是英雄人物,所以選個干部都難。誰來當這個頭都不容易,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牌坊不能倒掉!小崗村成了政治上的玩偶!從附件的字里行間我們都不難看出,為了這個典型,中央乃至安徽省政府都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就連辦公費都被高層關注了。附件里是這樣寫的“可以說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村級集體收入,村里的辦公費用還是他從上面爭取來的。”因此有人擔心“如今沈浩已去,誰能在小崗經濟有所起色之前再為村民們去爭取這些寶貴的資源呢?”  

一語道破天機,原來小崗村是依靠外來的和尚念經、依靠爭取來的資源替自己涂脂抹粉。也不知道那些跟小崗村學習的那些無數(shù)單干中的農民作何想,他們向誰伸手要資源呢?!  

厚此薄彼的目的是為了豎牌坊,是為了某些政治需求,其實也是違背市場經濟法則和規(guī)則的!憑什么全國農民得靠天收而小崗村則不需要,其中的道理不是很清楚的么?!政治家寧愿面對典型而不顧全民,也難怪全國三農問題困擾中國農業(yè)至今。  

人死不能復生,可是小崗村還在盼星星盼月亮。“村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來一個能像沈浩一樣有能力、能帶領小崗村民共同致富、與村民一條心的干部”。當然這個干部必須和沈浩一樣能夠“在任期間運用其豐富的人脈資源和個人魅力,牽著小崗這艘‘船’慢慢向前”。看來,這事挺復雜的,這事“估計連縣里說了都不算”。  

老頑童有時替大寨不服、替永貴大叔惋惜,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真的不如鉆營取巧的來得容易。好在郭鳳蓮這樣的領頭人還在默默無聞的、不被政治家們關注中前行,大寨精神永存并將是永遠被人們敬重的!  

小崗村這個單干的典型還要樹多久?  

江湖人稱老頑童  

2009/11/12于南京  

老頑童的有關文章如下:

  

1:《扯起虎皮做大旗——且看小崗村三十年之變遷》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810/53765.html  

2:《大寨的路》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0804/36520.html  

附件  

小崗村新書記人選難產 牽動中央高層吃力難討好  

永遠留在小崗村的沈浩  

  本報記者走進鳳陽小崗村,追尋一個真實的沈浩  

  本報特派記者 裴建林 安徽鳳陽報道 馬驥/繪  

  11月11日上午,這是冬日里的鳳陽小崗,寒冷而又空曠。與歷史研究、新聞報道中那個以符號面目出現(xiàn)的令人熱血沸騰的“小崗”相比,眼前這個村莊現(xiàn)實得有些乏味,冷靜得讓人無從下手。  

  這是皖北一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村莊,村民們此時都躲進了自家屋子,畢竟寒風逼人。就在幾天前的11月6日凌晨,年僅45歲的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干部、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在這個村的某間民房內猝然辭世。  

  村口的公告欄里貼著落款為鳳陽縣委、縣政府的訃告,另一邊的公告欄里貼著新華網11月8日播發(fā)的一篇關于沈浩事跡的長文。來自中央及安徽當?shù)氐拿襟w已進村分頭采訪,消失在各間民房中。而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內,氣氛凝重,安徽省有關部門召集了村“兩委”負責人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內部會議。  

  對小崗村的村民來說,一切似乎都未變,因為冗長的生活仍在繼續(xù);一切似乎全都變了,因為一個人的意外去世。  

  北方口音,修路修來了民心  

  盡管小崗地處安徽中北部,其口音、習俗等已接近北方,但很多村民仍將2004年到這里的沈浩稱為一個帶有“北方口音”的人或者“北方人”,因為他老家是安徽北端之一的蕭縣。  

  2004年2月,作為安徽省財政廳的選派干部,沈浩來到了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崗村。當時的小崗集“偏”、“窮”、“散”于一身,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而且領導班子也有點“散”。  

  當時村民們對這位從省城下來的干部并沒有抱太大希望,認為他就是來“鍍金”的。但他們想錯了。當年“大包干”發(fā)起人之一嚴立華說,沈浩一到村里,就起早貪黑挨家逐戶找人談“小崗怎么發(fā)展,要實現(xiàn)什么目標”。30多個日夜里,沈浩將全村100多戶人家走訪了兩遍。修村路的事,讓村民們對這個新村官的看法發(fā)生了180度大轉彎。當時,村民們想把友誼大道以東的1.2公里泥土路修成水泥路,剛開始打算請人干,后來發(fā)現(xiàn)最少要四五十萬元,于是沈浩召集村民開會算細賬,決定全村總動員,自己修。讓大家意外的是,修路那些天,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當起了小工,又是扛水泥袋又是拌砂漿,用手捧水泥的時候手被燒爛了也沒叫一聲苦。后來大家一算,這么一來硬是省下了近20萬元。  

  沈浩以這樣的方式“亮相”,群眾著實沒想到,但他從此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小崗人的信任與支持。昨天中午,說起這段當年往事,曾當過村干部的嚴德友對記者就說起了用手捧水泥這一段,“這人還是不錯的!”  

  而沈浩提出并實施的“三步走”戰(zhàn)略,讓小崗村村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這些年,小崗村的現(xiàn)代農業(yè)、工業(yè)、“紅色旅游”產業(yè)先后起步,2008年,小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600元。  

  直爽男人,他的柔情有人懂  

  直爽、對事不對人是許多村民對沈浩的評價。去年來到小崗的大學生村官汪靜靜如今擔任書記助理一職,昨天在跟記者說起沈浩時就用“說話很直”來形容他,“有時會跟村民爭吵,吵得很嚴重,但第二天那個村民再來找他,他已經完全不記得這事了。”當年“大包干”發(fā)起人之一的嚴宏昌昨天也向記者表示,“他這人還是不錯的,比較直爽,北方人嘛,容易和老百姓融合到一起。”  

  沈浩其實對中國農民的心理、習性還是很有研究,汪靜靜昨天就回憶起了沈浩對她在工作上的一番指點。“他對我說,你這樣文文弱弱是不行的,一定要潑辣一點,要學會大聲吵,你文縐縐地和村民講話是說不到一起去的。”  

  一方面,沈浩在穿著、語言、生活方式等方面已徹底“農民化”,另一方面他已經把自己看成是小崗村的真正一員。村委會副主任關友江回憶,2005年一個下雨的夜晚,早已躺下的沈浩,特別不放心住在危房中的村民徐慶山,起床撐著雨傘沖進了大雨中。由于泥路濕滑,沈浩的鞋子掉了,他干脆脫掉鞋子,赤腳來到徐慶山家,動員他連夜搬出去,直到把他安排好住處后,才一手撐著雨傘一手拎著鞋子離開。  

  2006年初和今年9月,小崗村村民就像當年搞“大包干”那樣把摁著紅指印的挽留書交給安徽省有關部門,要求讓沈浩繼續(xù)留在小崗。不過一知情人昨天向記者透露,其實沈浩的想法有點矛盾——如果回到省里,經濟上剛剛有起色的小崗怎么辦?如果不回去,已經等了近6年的家人實在是等不起了。  

  因為實在沒精力,去年沈浩讓女兒轉到老家蕭縣讀高中,而且還讓她住校。有一次他曾對手下的人說,“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讓女兒成才,但我要把她培養(yǎng)成人。我把她送回家鄉(xiāng)讀高中,就是要磨練她,不管成績怎么樣,這3年讀下來對她的人生絕對是有幫助的。”事實上,沈浩很少能見到女兒,不過在一次送女兒去蕭縣讀書的時候,看到女兒進了校門,他轉過臉,淚流了下來。  

  改革第一村,誰是下一個沈浩  

  沈浩的突然離去,讓許多人想到了一個問題——誰來接他的班?面對小崗這個已被記入史冊、其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牽動高層、經濟亟待發(fā)展的村莊,誰來當一把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安徽省財政廳的選派干部,沈浩在任期間運用其豐富的人脈資源和個人魅力,牽著小崗這艘“船”慢慢向前。如今,小崗的經濟剛剛起步,他卻猝然離去。  

  面對記者的詢問,村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來一個能像沈浩一樣有能力、能帶領小崗村民共同致富、與村民一條心的干部。鳳陽縣委宣傳部一名負責人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xiàn)在事情也還沒說到這一步。為了此事已連軸轉好幾天、身心疲憊的他說,這件事,估計連縣里說了都不算。  

  而在昨天,在村委會議室,安徽省有關部門召集相關人員進行了一次內部會議。會議結束后,記者就誰來接沈浩班這一問題詢問其中一名與會者,對方連稱不知道。  

  小崗村村委大樓上,掛著“繼承沈浩書記遺志”、“為實現(xiàn)沈浩書記遺愿而努力奮斗”的橫幅。此刻,“遺志”、“遺愿”如何實現(xiàn),這確實是個問題。  

  “可以說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村級集體收入,村里的辦公費用還是他從上面爭取來的。”大學生村官汪靜靜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如今沈浩已去,誰能在小崗經濟有所起色之前再為村民們去爭取這些寶貴的資源呢?  

  村委會前的廣場上有一個雕塑——一本“石書”,其中左面一頁是31年前小崗村18戶農戶為實行“大包干”而按下的手指印及他們的簽名。今天,“大包干”這一頁已翻去,上面寫有“沈浩”兩個字的那一頁也即將翻去,那么下一頁上將寫點什么呢?這顯然是一個現(xiàn)實而又沉重的話題。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再說掩耳盜鈴
  3.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tǒng)治著富人和窮人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8.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9. 劉繼明|隨想錄(20)
  10. 東南亞的宿命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再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精品 | 日韩综合国产欧美一区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a亚洲v | 日本欧美国产免费专区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