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7月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8月26日,國民政府所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兩個教導團和原粵軍合編為第一軍,建國湖軍、建國滇軍、建國粵軍、福軍和攻鄂軍,依次改編為第二、三、四、五、六軍。后又改編桂軍和湘軍為第七、八軍。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敦促廣州國民革命勢力盡早開展北伐戰爭,結束北洋軍閥的統治。
我黨在國民革命軍中開展的思想意識灌輸工作,是北伐戰爭初期取得巨大勝利的關鍵因素。
1
舉辦政治骨干培訓班
1925年冬,以國民黨中央民義主辦的政治講習班,共有學員350人,毛教員、林伯渠等擔任理事,李富春為班主任。政治講習班共開設政治課20多門,由張太雷、鄧中夏、熊銳、蕭楚女、惲代英、毛教員、李富春、蔣先云等共產黨員擔任主講。1926年6月,北伐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主持召開戰時政治工作會議,周恩來、惲代英、李富春,林伯渠等許多共產黨員參加并作重要報告,為制定北伐軍政治工作的方針任務和工作條例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2010年版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1卷記載,
“(中國共產黨)承擔了創辦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的主要工作。李富春任班主任,毛澤東、張太雷、鄧中夏、澎湃等兼任教員或經常到講習班作政治講演……中共湖南區委選派了一批黨員報考學習。該班350余名學員,畢業后多數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中做政治工作。”
除了舉辦常規的政治訓練班,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還根據革命形勢在廣州舉辦一個特別政治訓練班,組織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和黃埔軍校的200多名軍隊干部和政治工作人員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周恩來擔任這個訓練班的主任,并先后向學員作了《反吳(佩孚)與反帝國主義》《中國政治軍事的觀察》《政治工作的設施及運用》等演講。特別政治訓練班的學員經過 2--3個月的學習,結業后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其他部隊中工作。同時,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還舉辦了戰時政治訓練班,專門做戰時戰士的思想意識灌輸工作各訓練班培訓了一批政治工作骨干,大部分分配到國民革命軍各部隊,向官兵灌輸革命思想,使北伐軍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教育內容得以貫徹落實。培訓班提高了政治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對于加強北伐戰爭的思想意識灌輸工作,保證北伐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
普及黨代表和政治部,宣傳黨的政治主張
我黨在國民革命軍中的思想意識灌輸,從“改造”入手,即各軍普遍仿照黃埔軍校的做法,建立黨代表和政治部,負責政治工作和政治訓練;在一些部隊中還建立了我黨的秘密組織。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前,政工人員大體配備就緒。中共黨員先后擔任軍、師一級黨代表、政治部主任和秘書的有:“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第三、五、六、二十師黨代表分別是魯易、方維夏、蕭勁光、李六如;第二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第三軍黨代表朱克靖,政治部秘書傅烈,第七師政治部主任吳少默;第四軍黨代表羅漢,政治部主任張善鳴,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廖乾五,第十二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王文明;第六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伯渠;第七軍政治部主任黃日葵;第八軍政治部主任彭澤湘,獨立五師政治部秘書長段德昌。在團以下單位中,中共黨員擔任政治工作領導職務的更多。如第一軍第一師所轄的九個團中,第二、三、五、七、八、九團的黨代表分別是金佛莊、包惠僧、嚴鳳儀、蔣先云、張際春、王逸常。”
正是眾多黨員的辛勤工作,對國民革命軍進行黨的理論、主義和政策教育,使士兵懂得戰爭的性質,知道為誰而戰,從而激發官兵旺盛的革命斗志,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3
選派大批共產黨員加人北伐軍隊伍
北伐戰爭之所以迅速取得勝利,與廣泛發動工農群眾支援戰爭分不開,也與我黨派遣許多優秀黨團員到國民革命軍中開展政治工作和發揮骨干作用息息相關。
在教育改造國民革命軍和為北伐戰爭服務的過程中,共產黨員和政工人員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起了先鋒模范作用,樹立了政治工作的威信,贏得了戰爭英勇善戰的國民革命第四軍獨立團(即葉挺獨立團),戰功卓越,被人們稱為鐵軍。據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周士第回憶錄》記載,獨立團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第一營營長曹淵、第二營營長許繼慎、第三營營長楊寧、第一連連長莫奇標、第二連連長吳兆生、第三連連長高超、第四連連長盧德銘、第六連連長袁炎烈、第八連連長李海濤、第九連連長胡煥文、機關槍連連長練國梁、擔架隊隊長張堂坤等均為共產黨員。
據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央檔案館編的《北伐戰爭(資料選輯)》記載,獨立團建立了共產黨支部,團部直屬隊和各營建立了黨小組。獨立團2100余人,步槍1300余支,水機關槍3支及手槍 40余支。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由于政治工作出色,獨立團戰士革命意志堅強,首戰告捷,接著又先后取得醴陵、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的勝利,為國民革命軍樹立了榜樣。據《周士第回憶錄》記載,在攻占武昌戰役中,一營某連一個黨員班長將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幾元錢交給營長曹淵。他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為著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著人類社會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戰死,是光榮的。兒的軀體雖死了,但精神是不死的,兒是永生在母親面前的。”
至今讀來仍讓人熱淚盈眶。而且,這并非個案。
“大部分官兵都和這個班長一樣,自動地寫了家信和留下給家里的東西”。
在戰斗中,不少共產黨員為了革命理想而壯烈犧牲。可以說北伐戰爭能夠打下來離不開共產黨人的鮮血。
據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年出版的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冊中記載:據不完全統計,到1926年底,在北伐軍各軍擔任政治工作的共產黨員已達到1500人左右。
獨立團為什么能夠建立這樣偉大的戰績呢?葉挺充分肯定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他在一次獨立團干部會議上總結北伐戰斗的經驗時說:
“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獨立團是共產黨的軍隊,因為有了共產黨,我們才能成為鐵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