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懂歷史,還是居心叵測,一直死咬著“大躍進”的“浮夸風”不松嘴,并把這個“屎盆子”往毛主席頭上扣。
只要查一下歷史資料就會發現,雖然“大躍進”是毛主席倡導的,但并不是直接指揮者。當時,在一線負責指揮的是劉少奇、鄧小平、陳云這些國家最高領導人。
實事求是地說,在國家百廢待興的歷史背景下,開展“大躍進”運動并沒有錯,并且達到了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目的。問題出在了執行過程中走了樣,出現了嚴重脫離實際的現象。不但公社的大食堂、煉鋼的小高爐,一股腦地冒了出來,而且還出現了“浮夸風”。
毛主席發現這種情況后,馬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心急如焚,從1958年的10月份,便馬不停蹄,先后到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調研,急于掌握最真實的情況。
他先到了河北徐水縣,聽說全縣人員實行了“十五包”,即:吃飯、穿衣、住房、洗澡、理發等費用全部由公社統一負責。
毛主席很不認可這種做法,當下就問“這樣好嗎?一樣的貢獻,可人口多就多得,人口少就少得,會不會使那個勞動者的積極性受到傷害?”
可見,毛主席是最早主張多勞多得這個分配原則的,所以有人說公有制是大鍋飯純屬無稽之談。
毛主席是個偉大的唯物主義者,實事求是是他始終堅持的工作原則。他反對虛無主義,更討厭夸大其詞,尤其是說謊話。所以,他在調研中總是親歷親為,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
在第一次鄭州會議期間,聽說山東范縣準備向共產主義過渡,并要廢除商品和貨幣。毛主席嚴厲地指出,廢除商品生產,對農產品實行調撥,實際上就是剝削農民。商品生產不僅不能消滅,還要大力發展。
毛主席來到了湖北孝感,邀請了一些干部和農民代表座談。
有個叫晏桃香的小姑娘是農民代表,當時正患感冒。大家擔心她會傳染毛主席,便不讓她進去。毛主席卻不怕,堅持把她請進了會場。
不料,晏桃香剛坐下,便打了個大大的噴嚏,唾沫星子噴了毛主席一臉。小姑娘下壞了,不知所措地站了起來,一臉懼色地看著毛主席。
毛主席卻滿面笑容都說:“不要緊,我是60多歲的老頭子,不怕死,人家說身經百戰,我也是身經百戰不死,你的一個噴嚏能打死我嗎?你比帝國主義厲害嗎?比日本侵略者厲害嗎?比蔣委員長厲害嗎?”
毛主席的幽默,使氣氛輕松下來,晏桃香也開心都笑了。
毛主席隨口問她:“你是怎么感冒的?”
晏桃香說:“昨晚開夜車鋤棉梗,天亮才通知我開會……”
毛主席問:“你們開夜車點燈嗎?”
晏桃香回答:“300瓦電燈,20盞汽燈。”
“你贊成開夜車嗎?”毛主席問。
“實話實說,不贊成。但上面要我們開夜車,不能不開。我認為開夜車劃不來,花錢多,費力大,第二天還打不起精神。”晏桃香回答。
毛主席又問:“你認為你所在的生產隊能完成產糧指標嗎?”
晏桃香很干脆地說:“差十萬八千里。”
毛主席問:“你們想如何辦呢?”
晏桃香懇切都說:“希望上面實事求是。”
毛主席聽后,眼圈發紅,兩顆豆大的淚珠滾落下來。
11月2日,毛主席的列車停在了鄭州。
他不顧疲勞,立即接見了省委有關干部。聽取了他們的成績匯報之后,毛主席不放心,反復詢問:“不要只說成績,我想知道有什么問題沒有?”
毛主席一連問了七八遍,沒有人反映問題。
毛主席見從他們這里問不出真實情況,便叫秘書葉子龍把正在田野里用土高爐煉鋼的十幾名工人找來,想讓他們吐出真言。
不料,這些工人也是一片叫好之聲,不敢說真話。
在黨員干部和一線工人身上找不出問題,毛主席決定詢問身邊的旁觀者。
他扭頭發現了中南海的攝影師胡秀云,便盯著她認真地問:“小胡,你說說,有什么問題沒有?”
胡秀云沒有思想準備,便隨口說:“我看婦女們挺高興的。”
她見毛主席盯著自己,連忙解釋:“她們原來圍著鍋臺轉,現在吃大食堂,獲解放了。”
毛主席笑了:“你在吹牛,大鍋炒出來的菜就是不如小鍋炒出來的香嘛!”
胡秀云似乎明白了什么,說:“我就是納悶,怎么晚上畝產還是400斤,到了早晨就成1000斤了呢?有些干部一個比一個能吹牛!”
根據在調研中掌握的問題,毛主席連續兩次在鄭州召開會議,并建立了新政策“直通車”,讓中央的正確精神得到很好地傳達,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從而使“糾左”工作取得了成效。
可見,在“大躍進”運動中,毛主席并非頭腦發熱的“激進派”,而是實事求是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千人大會上,毛主席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那是一種高風亮節,是一種杰出政治家的格局。有人借此給毛主席定了個所謂的“三七開”,真不知是幼稚還是別有用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