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到了重大挫折,直言說,在全世界范圍內遭到了失敗。出了修正主義,都發生了資本主義復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偶然的,這顯然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對歷史的理解。但是,直到現在好像還沒有很好的很科學的解釋。
敵人的攻擊可以不予理睬,但是,我們自己總要有個科學的解釋。
這是一道難題。最近一些同志提出新社會主義的問題,不也是想回答這個問題嗎?
如果一言以蔽之,我將這樣回答,這是歷史發展水平決定的。
這個答案來自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唯一科學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歷史的最基本的規律就是歷史的發展是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的,生產發展的水平怎樣,歷史也就必然怎樣。一切都是歷史的。
現在看來,當著我們理解馬克思作出的這一偉大的第一個貢獻、自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觀點時,我們不要見物不見人,不要忘記人。
生產是最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有龐大的復雜的社會機體。這個道理,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的《序言》里,有經典的表述。大家熟知,不去重復。這里想強調的是,和生產、和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還有人的發展水平問題。社會發展水平決定著人的發展水平。人的發展水平反映著社會發展的水平。兩者是統一的,互相制約的。歷史就是在這種統一和制約當中展開的。
我們創建的社會主義社會沒有擺脫這個規律。
我們熟知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但是,歷史發展的水平決定了從蘇東到中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建立起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只能建立起現實可能的大體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毛主席用了個極巧妙極準確的說法——“總而言之”的社會主義社會。
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了不起。我們發揮了歷史主動性,但是,我們不能超越歷史。歷史發展的水平最終制約著我們。直到現在我們也不敢說我們已經擺脫了對歷史發展理解的盲目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包產到戶的私有化,就是人們在尋找歷史發展必然性過程中走過的曲折道路。
……
相對于我們所追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來說,這種歷史必然性就是兩個字:落后。
對于這種落后最為重視、分析最多的是列寧。列寧多次強調俄國這樣的落后國家,革命的起點低,發動容易,進行到底難。我很贊賞列寧的這一思想,文革中,我1968年到山東大學任教后,經常宣傳列寧的這一思想,覺得文革進展不順利的根本原因在我們的國情,相對于我們要追求的社會主義目標,各方面的差距還相當大。
列寧在實際執政的幾年當中,一旦談論執政中發生的問題,總是和俄國的國情落后聯系起來,總是強調自發資本主義勢力的可怕,總是強調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和衰亡著的資本主義斗爭的長期性、殘酷性、艱巨性,這是完全歷史唯物主義的。列寧不得不后退,不得不采取新經濟政策,都是從俄國落后的國情出發的,是不得已而為之,是尊重歷史發展水平規定的歷史可能。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科學的態度,一種深切把握歷史可能的歷史感,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毛主席繼承了列寧。
一方面,毛主席的突出貢獻是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建國后,他多次談論這個哲學問題,多次講主觀能動性的道理常常是被唯心主義者所發揮。在毛主席看來,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這是有道理的。這反映了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創建社會主義的歷史主動性和沖天干勁。
另一方面,毛主席又從中國實際出發,看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艱難,特別是看到階級斗爭的長期性,尤其看到走資派問題、資產階級問題,這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巨大的危險和阻力,因而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繼續革命。歷史驗證了毛主席的預見和理論。
實際上俄國和中國所謂革命的起點低,就是指國情落后。列寧、毛主席再偉大,也無法改變這樣的國情,而只能從這樣的國情出發。圣人魯迅也是對中國看得最透的,他對中國發生的事情從來沒有盲目樂觀,而是深沉地堅韌地在和落后斗爭中前行。白紙不白,且有負擔。魯迅沒有過時。
落后的國情制約著社會主義的命運。弄得不好,就會發生修正主義,就會發生修正主義上臺,就會發生資本主義復辟。毛主席說“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就是看到了這個國情決定的歷史必然性。
……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沒有發生社會主義革命,落后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退回到了資本主義。不是歷史發瘋了,重要的是我們不要發瘋。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就是這樣曲折實現的。重要的是要認識歷史規律,駕馭歷史規律,萬不可抗拒歷史規律。
這是不是否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呢?不是。這正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這個基本觀點。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是,歷史是人民歷史地創造的。我們這里講的人民,通常是指勞動人民。
人民群眾不是空洞的概念,不是一頂漂亮的高帽子,人民群眾是具體的實在的歷史存在,是一個歷史過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誰否定這個過程,誰恰恰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者。馬克思說過,奴隸是古典古代歷史的消極臺柱。是臺柱,是歷史的基礎,是歷史的支撐者,但是,在當時的政治、文化等活動中,這個階級還只能扮演消極的角色,扮演積極角色的是奴隸主。我想誰也不會認為馬克思蓄意貶低古代奴隸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事實是古代奴隸就是這樣創造歷史的。正像英、法、美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篇章,但是,這些革命都不是勞動人民階級領導的,而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勞動人民只是扮演了歷史的主體角色。歷史在發展,今天,勞動人民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正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社會主義的命運寄托在勞動人民階級身上,但是,這種歷史作用依然是歷史的,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不是概念化的,抽象的。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才能看到用馬列毛主義理論武裝群眾的偉大意義,才能看到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偉大意義。才有毛主席說的那兩句話: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在前進。資本主義母體中的社會主義因素證明著只有社會主義才有未來。我們為社會主義的奮斗也證明著只有社會主義才是勞動人民的未來。
還是那句老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