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0日,在全黨整風的基礎上,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至今已經79周年,今天學習這個《決議》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這個《決議》系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功過是非,主要經驗教訓,對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做了明確的、實事求是的結論。指明了開展黨內斗爭應采取的正確方針、態度和方法。這個《決議》還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在運用馬列主義基本理論解決中國革命具體問題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說明了在全黨確立毛澤東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為中共七大的勝利召開,以及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作了充分思想準備。這個《決議》之所以能經得起歷史檢驗,并得到全黨的高度認同,就是因為立意高遠,科學辯證,客觀公正,而且勇于直面問題,不回避矛盾,不和稀泥,不作表面文章。這個《決議》對統一全黨認識,增強全黨團結,促進人民革命事業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學習和研究《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中共黨史資料,在弘揚紅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歷程中創造的先進文化,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彰顯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屬性。而中共黨史研究則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發展脈絡、重要事件和人物進行深入探究的學科。因此,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對弘揚紅色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從而提升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認同。紅色文化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發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紅色文化的主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豐富與發展。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兩個方面。其中,物質資源表現為遺物、遺址等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非物質資源表現為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通過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我們可以了解到紅色文化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以及它是如何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這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紅色文化的本質和特點。
第二,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資源,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等。這些資源對于激勵人們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從而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種認同感是紅色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三,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能夠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理論支持。黨史研究中涉及的革命斗爭、思想理論、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都是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元素。通過深入挖掘這些歷史資源,我們可以為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素材。
第四,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有助于人們全面準確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和偉大復興,無疑是黨的初心和使命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其全部內容。在這個問題上,不能以點帶面,更不能用民族主義的初心使命取代階級主義的初心使命。黨的初心和使命來源于《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在中國就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基礎上適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也就是要消滅或限制私有制的發展、建立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成分,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讓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人,并實現社會的發展進步。
第五,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才能科學認識黨的思想路線。黨的正確思想路線從來就是革命理想主義與革命現實主義的辯證統一,而不是過度強調某一個方面的重要性而有意無意忽略另一個方面。歷史實踐反復證明,革命者即要做理想主義者,又要做現實主義者。因為脫離現實會走向教條主義和極左,只講現實和現實主義,也可能導致放棄革命理想的悲觀主義和維持現狀、不思進步的極右傾向。因此,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能為我們堅持革命理想主義與實事求是相統一的正確思想路線提供歷史依據和啟迪。
第六,通過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來弘揚紅色文化是對青年一代進行教育引導的最好途徑。我們應該引導青年一代把學習中共黨史與學習中國革命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結合起來,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政治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防線,真正成為推動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進步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然,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還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能僅僅是為了做學問、謀名利或別有用意,而應該服務于實現黨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應該有助于促進黨的團結統一,應該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進步!
2024-04-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