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毛澤東時代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紀念毛主席誕辰

太平縣人 · 2007-12-24 · 來源:烏有之鄉
建國六十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毛澤東時代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紀念毛主席誕辰

[ 太平縣人 ] 于2007-12-23

  轉錄由網絡資料整理的毛澤東時代所取得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成就,紀念毛主席114周年誕辰,永遠銘記毛主席的恩情。

  1 、1956年寶成鐵路建成通車。
  寶成鐵路全長668.36公里,北起隴海鐵路的寶雞,南至四川成都。貫通我國西北、西南。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和1936年至1948年國民黨政府也多次勘測過,均因工程艱巨地形復雜而未能實現。 建國后,中央政府從1950年開始設計,1952年7月動工,56年全線接軌。鐵路工人和技術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開挖300多座隧道,架設900多座橋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0000立方米。終于使難于上青天的蜀道變通途。

  2、 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
  毛主席親自題寫“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1953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動工,到1956年7月13日即建成。并試制成功我國第一批國產解放牌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3、 新型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
  1 956年9月8日下午4時,我國噴氣式飛機制造成功,國家舉行驗收簽字儀式。1957年12月24日,我國多用安二飛機制造成功。 1958年,我國又自行設計制造“初教六”。
  1959年,我國超音速殲擊機試制成功,我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至制造,由活塞式發動飛機到噴氣式機,只用了八年時間。

  4 、北京電子管廠建成。
  1956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座現代化電子管廠正式開工生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5、武鋼建廠投產。
  武鋼位于湖北省武漢市,1957年4月3日正式開工,第一期工程1961年建成投入生產。在1958年大躍進精神鼓舞下,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開工建煉鋼廠。兩期工程合并,1960年全部投入生產。 我國鋼產量在現基礎上增加三分之一。

  6、 1957年9月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
  武漢長江大橋把武漢三鎮連成了一體。1955年7月20日 破土動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通車。大橋總長1670.4米,正橋主墩8個,水中基礎均在鋼籠架外插打鋼板樁圍堰 ,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座后抽水施工,用混凝土9.5萬立方米,2.14萬噸鋼梁。

  7、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館建成。
  1955年秋動土興建,1957年9月29日完工,天文館開幕。該天文館能與20座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館媲美。

  8 、1957年10月玉門油礦建成 。
  1956年下半年完成玉門油礦的總體設計,采用人工注水和加大油層壓力等先進技術,原油產量明顯提高。1957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建成。試制成功的石油產量已增加到32個,已成為一座大型石油聯合企業。

  9 、提前完成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7年底,我國工業產值超過一五計劃預定指標的17.3%,比1952年增長132.5%,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8%,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4。5%。 鋼產量達到524萬噸,煤1.28億噸。基建投資完成492億元。共有450個限額以上工廠建成。糧年產量達到3700億斤,棉花年產量3280萬但。 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商業也都得到了發展。我國的基礎工業實力大大增強,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藥衛生也有很大發展,逐步走上了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社會。

  10、 1958年3月,在中央成都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其基本點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在繼續完成經濟戰線,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逐步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保證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條件下,輕工業和農業同時并舉。在集中領導、全面規劃,分工協作條件下,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并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并舉。 這條總路線的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掀起了高潮。大躍進拉開了序幕。

  11、 1958年5月我國第一部國產“東風”牌轎車試制成功。
  1958年5月12日,我國第一部轎車在長春試制成功,發動機最大功率70馬力,最高車速128公里/時,百公里耗油10公斤。解決了240個技術關鍵問題,完成了1500多種零配件試制任務。 1958年5月14日,東風小轎車運往北京,這是在總路線精神鼓舞下,我國結束了不能制造轎車的歷史。1966年5月3日,我國第一批紅旗轎車(高級)制成出廠。

  12 、1958年我國根除“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較久,范圍很大,遍及江南12省360縣,極大地影響人民健康。1957年4月20日,國務院發出指示要消滅血吸蟲病。1958年余江縣首先消滅血吸蟲病,人民日報6月30日報導。毛澤東曾寫詩自豪宣稱:“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13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運轉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開始正式運轉,重水型,以鈾為燃料,熱動力為7000-10000千瓦。我國在短短的建國不到十年時間內,已跨入原子時代。

  14 、十三陵水庫建成
  1958年6月30日,十三陵水庫建成,7月1日舉行落成典禮。從1958年1月20日開始,短短的160天時間,動員40萬干部、群眾義務勞動,毛澤東曾親自去參加勞動,并題字。十三陵水庫蓄水量6000萬立方米,比昆明湖大20倍。這是大躍進的又一豐碩成果。

  15 、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
  1958年根據嚴峻的國際形勢,總結蘇聯衛國戰爭教訓,在政治局工作會議上提出全民大辦鋼鐵,年底完成1070萬噸任務。 毛澤東一聲令下,全國人民積極響應,到1958年9月,全國參加煉鋼人數達到5000萬。10月參加人數達到9000萬以上。終于提前完成了任務。帝國主義被中國的大躍進嚇破了膽,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為我們贏得了以后這幾十年的和平。

  16 、跳傘破世界紀錄
  1958年9月21日上午10時,在全國首屆跳傘競賽會上,跳傘運動員耿桂芳、崔秀英、赫建華從1000公尺高空跳下,創造了9.817公尺的成績,打破了女子1000公尺日間集體定點的世界紀錄。 這三名運動員,當時年齡都在20歲左右。

  17 、農業八字憲法提出
  1958年,毛澤東曾反復研究,概括出農業增產的8個基本因素。稱為八字憲法。即: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是一套綜合性的農業技術措施,對實現農作物的高產、穩產具有重大意義。

  18、 電子數字計算機試制成功
  1958年初,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確定試制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958年底即完成計算機的制造裝配工作。1959年4月即開始計算作業,每秒鐘運算1萬次.
  從此我國逐步進入計算機時代.

  19 、容國團獲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
  1959年4月6日,在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21歲的中國選手容國團獲單打世界冠軍,這是1927年開始的世乒錦標賽以來,中國第一次獲得的冠軍。以后,徐寅生、莊則棟也多次獲得世界冠軍,為中國榮譽。毛主席曾稱“小將們在挑戰”。
  莊、徐則說“為革命打球”“小球推動大球”。

  20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定陵修于1584年,工程浩大,墓中埋葬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孝瑞、孝靖兩個皇后。從1956年5月開始挖掘,經過三年,終于建成定陵博物館,1959年9月26日正式對外放。

  21、 航模飛行打破世界紀錄
  1959年9月27日上午,中國人民航空俱樂部舉行航模二、三級競速模型飛機圓周速度和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升高度紀錄表演賽,解放軍隊以1260米成績創世界紀錄。

  22 、首都十大建筑竣工
  為迎接建國十周年,1959年首都北京陸續建成10座規模宏大建筑。
  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農業展覽館、民族文化宮、工人體育場、北京火車站、民族飯店和華僑大廈。短短一年時間,就完成這么多雄偉建筑,也是我國建筑史上的奇跡。

  23 、包鋼一號高爐建成投產
  1959年10月15日,包鋼一號高爐提前一年建成投產。它的系統工程的主要項目31項,在大躍進精神鼓舞下,很快建成投產,結束了內蒙古無有鋼鐵歷史,形成了國家鞍、武、包三大鋼鐵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24、 國產直升飛機成批生產
  1959年10月15日,我國自制的第一種直升飛機“旋風25型”開始成批生產。這種飛機設有現代領航和駕駛設備,不需要機場,只要50米見方的比較平坦場地,可以垂直起飛降落,也可從空中懸停,它的時速、飛行高度和載重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5、 立體電影試放成功
  我國全景和立體電影1958年9月開始試制,1959年10月試制成功。 


  26、 洛陽第一拖拉機廠落        
  1959年11月1日,我國第一拖拉機廠在洛陽舉行落成典禮。該廠222條生產線正式動用投入生產。在當天四小時內,即生產15臺拖拉機。 在整個建廠過程中,我國130個工廠為該廠提供設備,成千上萬少先隊員用揀破爛、拾麥穗換來的錢支援建廠。 每年可生產東方紅54馬力拖拉機1.5萬臺。我國農機工業進入了新的階段。

  27、 大慶石油會戰                                
  1960年2月20日,中央決定在黑龍江大慶地區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大會戰。從1960年5月開始,由玉門、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30多個石油廠礦、院校、抽掉幾十個鉆井隊,2000多名科技人員和4萬名工人,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參加會戰。 以鐵人王進喜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白手起家,僅用二年時間,就基本建成大慶油田。到1963年底,累計生產原油1000多萬噸。僅1963年底,就生產原油600多萬噸,國家投資7.1億元當年全部收回。一舉摘掉了我國貧油的帽子。
  大慶是毛主席樹立的工業戰線上的紅旗。

  28、 鞍鋼憲法提出
  1960年7月鞍鋼憲法經毛主席批準頒布。主要內容是: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政治掛帥、開展技術革命、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實行黨要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兩參一改三結合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和工人相結合。 鞍鋼憲法是我國工業企業發展的根本大法。

  29 、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                   
  珠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921-1938年間,國外登山隊多次試圖攀登均沒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上隊員經過頑強拼博,終于從北坡登上了珠峰,把毛主席石膏像和國旗留置峰頂。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員再次登上峰頂,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30 、1960年鄭州黃河大橋建成
  1958年4月14日動工,到1960年4月21日竣工,鄭州黃河新橋建成通車。全橋72個橋墩,采用片石位能壓漿法澆灌墩基,共142個橋孔。工人、技術人員團結奮斗,大橋的建成,大大提高京漢鐵路和隴海干線的運輸能力。

  31 、遼河的治理
  遼河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一條大河,全長1430公里,流域面積23萬平方公里。由于遼河水系年久失修,造成水土流失,風沙干旱,下游土地鹽堿化、水旱災害頻繁。建國以后在黨中央領導下,開始大規模治理,修建220座大中小型水庫,修筑堤岸4500公里,修筑了920多項大中型排灌站,裝機客量達到30萬馬力,灌溉面積63萬畝增到1100多萬畝。遼河的治理,保證和促進了這一地區,農業生產發展。

  32、 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前三年完成
  1958-1962年的二五計劃,正值我國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總路線精神照耀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由于兩年大躍進全國提前三年完成了原擬定的二五計劃主要指標,用二年時間走完了五年的路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 這是三面紅旗的偉大勝利。

  33 、人工單性繁殖小蟾蜍成
  1961年中科院在研究蛙科動物的人工單性生殖工作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走在了法、美、德、比、日等國的前面。其中一只“無父”母蟾蜍于1961年3月產卵,繁殖出800多只蝌蚪,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人工單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夠傳種接代。

  34 、北京舉行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61年4月4日-14日,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體育場舉行。由32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中國男女隊分別名列第一級第一名和第二名。

  35 、1961年9月我國第一臺激光器誕生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研究所,經過不懈努力于1961年9月,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激光器,即紅寶石激光器。我國激光技術在當時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6 、萬噸水壓機制造成功
  1962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廠制成的我國第一臺1.2萬噸壓力的自由鍛造水壓機在上海重型機器廠試車,并正式投入生產。該機重量為2200噸,比國外生產的輕800噸,主機有七層樓高,基礎深入地下40米,當時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這種機械。我國迅速地趕了上去。萬噸水壓機的制造成功,為我國發展現代工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設備條件。

  37 、第一次斷手再植手術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功地施行了一次當時在世界上少見的斷手再植手術,把一個工人從腕部被完全軋斷的右手重新接了起來。
  這說明,當時我國的醫療水平,部分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38、 第一個火車車輪輪箍廠建成
  我國火車車輪輪箍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60年代初外國突然停止對我國供應。1961年中央決定自建輪箍廠。8個部,21個省市,162個設備制造廠經過通力合作。1963年4 月,輪箍生產系統竣工,1964年7月車輪生產系統峻工,7月29日,軋出我國第一個整體車輪。從此結束了自1876年以來,一直靠進口的歷史。

  39 、上海吳涇化工廠建成投產
  1963年9月26日,我國第一座大型氮肥廠建成投產。一期工程從1958年開始籌建,1960年二季度動工。1962年11月20日該廠試制出第一批合成氮和硫酸銨制品。均達到國家質量標準。 1965年春,我國第一套年產4萬噸尿素的設備又在該廠試車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效化肥。1974年,我國又開始設計制造30萬噸合成銨裝置。

  40 、我國石油基本自給
  1963年,我國原油產量已達到647.7萬噸,占國內消費量71.5%,1964年,我國繼大慶油田之后,又建成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產量達到1131.5萬噸,至此,我國使用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已全部自給。 1973年,我國開始向國外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進入世界主要產油國行列。

  41 、廣泛開展工業學大慶運動
  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發生號召:工業學大慶。 4、5月間,人民日報連續發表文章介紹大慶,靠兩論起家,搞企業革命化。學習大慶“三老四嚴,四個一樣”作風,“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大干快上建設社會主義。學習大慶的六個精神,即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壘精神,縫補廠精神,五把鐵鍬鬧革命精神,回收隊主,修舊利廢精神,實際上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社會主義大工業的精神。 1966年1月全國工業交通會議提出,搞好企業革命化,在三五期間全國爭取有20%企業成為大慶式企業。

  42、 三錢建設的偉大成績
  60年代中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我國對西南、西北內陸地區開展大規模的重工業經濟建設。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提出了把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的戰略布局。下決心搞三線建設。
  首先,把攀枝花鋼鐵基地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交通、煤、電建設搞好。并將東南沿海的重工業生產基地向內地轉移。一線主要是指東北及沿海各省,三線是指長城以南京廣線以西等廣大地區。二線是指界于一、三線之間的廣大地區,同時又一二線之間又劃分出若干區內“小三線“。1964年下半年,擬定了三線建設的總體布局。1965年,開始了以成昆、湘黔鐵路攀枝花、酒泉鋼鐵廠和重慶工業基地為主的鐵路、冶金和國防工業建設。在1965年、1966年初步建設的基礎上,1969年至1971年全面鋪開,初步建成一批國民經濟骨干企業,改善了我國西部經濟發展落后的步局。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

  43、 農業學大寨運動
  大寨大隊在山西省昔陽縣東南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區,耕地分散在七溝八梁一面坡的貧瘠土地,全大隊800多畝土地就有4700多塊。從1953年至1963年的十年間,大寨大隊人民憑著镢頭和蘿筐,開溝造地,改良土壤,使畝產由100斤增加到700余斤。 大寨大隊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戰天斗地是我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報導了大寨大隊的事跡。毛澤東發出號召,全國農業大寨。 大寨精神就是堅持政治掛帥,走社會主義道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 1967年10月召開了全國農業學大寨現場會。 1975年9月15日,又召開全國第一次農業學大寨會議,提出1980年全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化肥化。

  44、 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創制成功。
  1965年4月28日,我國雙水內冷汽輪發電在我國首創成功,為我國發展大容量發電機開辟了道路。 1958年秋,上海電機廠制造成功我國第一臺1。2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960年制造容量10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965年春,這種發電機組在17家發電廠正常運行30萬小時,發電30億度,質量良好。 1969年,我國又自行設計制造了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2.5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976年6月,又建成30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我國的電機制造工業在國際已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45、 我國第一座維尼綸廠建成投產
  1965年4月30日,我國自制第一座維尼綸廠建成投產。這是采用國際先進工藝自行設計,所需1300多臺設備是由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地90多家機械工業廠協力制造。這是我國紡織工業原料開源的一次大飛躍,為發展我國新興合成纖維工業開辟了新的道路。

  46 、全國工業企業專業化生產道路
  1965年4月,國家經委在天津召開全國專業化生產和協作會議。中央在5月25日批 這次會議紀要。紀要指:走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道路,是社會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它有利于提高技術、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還能節約投資,原材料和燃料動力消耗,降低成本。這是加快我國工業發展,實現現代化工業的重要途徑。這次會議召開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47 、人工合成胰島素成功
  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辦法合成結晶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全成的一種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為以后人工合成其它生命高分子開辟了道路。

  48、 蘭新鐵路建成通車
  蘭新鐵路從蘭州到烏魯木齊,全長1892公里,1952年10月動工,1962年建成,1965年交付使用。 這條鐵路東段在河西走廊通過。北面沙漠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祈連山脈。鐵路穿過幾百公里的無人區,其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這條鐵路的建成,對開發我國大西北具有重大意義。

  49、 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偉大勝利
  從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開始制定三五計劃。毛澤東指出:農業和國防是兩個拳頭,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屁股就是基礎工業。三五計劃初步設想就是大力發展農業,解決人民穿用生活問題。加強國防建設,努力發展尖端技術,加強基礎工業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數量,努力發展交通運輸、商業、文教科研事業,使整個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
  1970年,糧食達到4799億斤。鋼產量達到1779萬噸,煤3.54億噸,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6%。 在文化大革命中,頂著走資派的干擾破壞,廣大人民群眾抓革命,促生產,勝利地完成了三五計劃指標。

  50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這是繼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來,我國核武器發展的又一飛躍,我國核武器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51、 珠穆朗瑪峰科學考察
  1966-1967年我國科學院組織了一支有30個學科,100多名科學工作者,來自全國23個科研單位組成科學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以南,方圓5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郎瑪峰地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較完整地掌握了這一地區的地磁與重力分布及特點,并取得了世界地磁史上最高點,海撥6500米的地磁資料。

  52 、“東風”號萬噸級遠洋輪建成
  1968年1月8日,我國第一艘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輪建成。該輪總長161.4米,排水量1.88萬噸,載貨量1.17萬余噸,航速每小時17海里。主機8820馬力,低速重型增壓,柴油機約400噸重,有5萬多個零件組成。船上也有電機設備300臺,這些設備材料來自全國18個省市300多個工廠。

  53、 日全蝕綜合觀測取得成果
  1968年9月22日我國北京天文臺等10多個單位100多名科學工作者對新疆地區發生的日全蝕現象進行了大規模的觀測,獲得了大量的日全蝕對大氣和地球影響的觀測數據,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國的日全蝕研究工作進入了世界的先進行列。

  54、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
  1960年1月18日,長江大橋興建,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車。大橋正橋長1576米,沿鐵路橋面全長6772米,沿公路橋面全長4588米,大橋正橋10個孔,鐵路引橋159個孔,公路引橋91個孔。由于江面寬,浪高水急,水下地質極為復雜,施工難度高,大橋建成,開創了我國自力更生修建大橋的新紀元,是三面紅旗的偉大勝利。

  55、 塑料版印刷試驗成功
  1969年1月31日,我國用塑料板印刷代替鉛板印刷獲得成功。這是印刷業的一項重大技術革命。

  56、 河南紅旗渠建成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紅旗渠1960年2月動工興建,1966年建成主體工程。1969年7月完成全部配套。總干渠長700公里,寬8米,深4.3米,引水量25秒立米,在太行山的懸崖陡壁上,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造天河。 紅旗渠分成三個干渠,由595條支渠,又修建300多座中小型水庫,共形成總長1500公里,沿渠大小建筑物6500座的龐大水利灌溉網。

  57、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
  1969年9月23日,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 1961年開始興建,把長江、淮河、大運河和里下河連結起來,灌溉面積250多萬畝,同時又便利了蘇北內河運輸。

  58、 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建成。
  1965年7月動工興建。1969年9月建成。10月通車。全長23.6公里,全線17個車站。
  車速每小時80公里,平均每天客運量13萬人次,猶如一條宏偉的地下宮殿。

  59、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成功發射。直徑為1米,72面體,重量173公斤。軌道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運行周期114分鐘。東方紅的樂曲響徹全球。這是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的巨大進步。

  60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1970年1月,由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長1085.8公里的成昆鐵路通車。 1952年決定興建,1958年7月局部動工。1964年9月全面展開施工。 成昆鐵路經過海撥1900米的滇中高原,高山起伏,地勢險峻,地質結構復雜,工程十分艱巨。該鐵路建成對我國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意義重大。

  61、 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
  1970年11月8日,我國運動員倪志欽在男子跳高比賽中創造世界紀錄。

  62、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該項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大面積畝產1000斤,高產田可達1500-1600斤。 1974年經過鑒定,1975年在湖南、廣西等南方13省試種,面積達5600畝,1976年擴大到208萬畝。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畝產量。

  63、 改造都江堰工程
  1971年1月,都江堰的改造工程完工,都江堰是戰國時期蜀郡守李冰父子組織四川灌縣一帶勞動人民所筑,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控制岷江激流,免除了水患,灌溉了農田。建國之后,由于灌溉面積擴大,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1970年春,提出了改造設想,8月做出決定,并組織20萬水利大軍,僅用一個冬季就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

  64、 第四個五年計劃的偉大勝利
  1971年-1975年的四五計劃,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式指引下,集中力量建設三線戰略后方,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新的飛躍。在全國建立了不同水平,各有特點并各自為戰大力協同的西南、西北、中原、華南、華東、東北、山東、閩贛新疆等十大經濟協作區。各自有步驟地建設冶金,國防機械,燃料動力,化工體系,初步建立了我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扭轉了北煤南運,南糧北調局面。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7.8%,其中農業4%,工業9.1%。 革命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社會主義祖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65 、我國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國第一顆科學試驗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重221公斤。其運行軌道距地球近266公里,最遠點1826公里,繞地球一周需106分鐘,用20.009兆周頻率向地面發回各項科學實驗數據。

  66 、集成電路計算機試制成功
  1972年,上海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11萬次。
  1973年,我國又生產出第一臺每秒運算00萬次的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這標志著我國的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

  67、 我國成套引進國外先進設備
  1973年,經毛澤東批準,我國成套引進外國先進設備,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等,成交金額達39.6億美元。這些設備引進之后,絕大部分建成投產,加速了我國經濟發展。

  68、 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學生牛滿江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細胞質內的信息核糖核酸對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和性狀遺傳的顯著作用。對細胞遺傳學理論做出了貢獻。

  69 、亞非拉乒乓球邀請賽在北京舉行
  1973年8月26日-9月6日,亞非拉乒乓球邀請賽在北京舉行,中國隊獲得男女團體冠軍。

  7 0 、大慶-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973年9月,大慶-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于1970年冬天工,北起黑龍江,南到河北,全長1152公里,每隔7公里一個泵站。 1973年11月,秦皇島-北京輸油管道也開始動工,于1975年6月建成。以大慶為起點的地下大動脈全長1507公里。輸油能力600萬噸。

  71 、海河的治理
  海河從1368年-1949年共發生重大水災367次。建國后在國家統一規劃下,對海河進行了全面治理,共投資70億元。 到1973年,修筑防洪堤4300公里,新建橋涵,水閘6萬多座,在中下游疏通開挖河道270余條,并修建大中型灌溉工程140處;機井80萬眼,灌溉面積達9000萬畝。不但控制了水害,又增強了抗旱防澇能力,發展了農業生產。

  72 、我國第一艘浮船塢建成投產
  1974年3月20日,我國第一艘2.5萬噸級浮船塢“黃山”號在上海建成投產。全長190米,寬38.5米,高15.8米,能抬舉載重量2.5-3萬噸數的海輪。 工程量大,工藝復雜,從總裝到建成僅半年時間,是100多個船廠、設計院及海運局通能協作的成果。

  7 3 、大港油田的建成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建成。 1964年1月起,開始勘探,上萬名大慶工人揮師南下,在一片茫茫的鹽堿荒灘上繼大慶以后,又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建成了又一座現代化油田。

  74、 勝利油田建成
  1974年9月29日,勝利油田宣布建成。 1961年9月23日,鉆出石油。1964年春展開大規模勘探。1973年勝利油田原油產量已達1084萬噸。1985年已達2700萬噸。 這是我國的第二個大油田。

  75 、第二汽車制造廠建成
  1975年6月,國家第二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1964年國家下達建廠任務。1968年選定廠址;湖北省十堰鎮。1969年9月開始大規模施工建設。全國140多個單位的40多項先進成果和技術,4000臺新試制設備,300多條生產線,117條自動化流水線集中到二汽使用。 1975年6月建成年產2.5萬輛東風越野車,1978年7月建成5噸汽車的第二個車型。現已成為世界三十卡車廠之一。

  76 、花粉單倍體育種成功
  花粉單倍育種改變了傳統的二倍體育種方法,只需3-4年就可獲得一個新品種。世界上十幾個國家都進行研究,但沒有一個國家用于生產。1970年我國開始進行研究,1975年用這種方法育種成功。說明我國生物技術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77、 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為整治黃河,國家決定建劉家峽水電站。1964年9月動工興建。1969年4月1日第一臺機組開始發電。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 裝3臺國產大型水輪發電組,裝機容量為122.5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57億度。 大壩截流后蓄水61.2億立方米,灌溉農田1500多萬畝。

  78 、我國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鉆成
  1976年4月23日,四川省石油鉆探隊用國產鉆頭打成了我國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這口超深井鉆探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協作,上海、甘肅、陜西等省市 提供了主要設備和配套設備。對我國地質科學研究和石油勘探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79 、中國援助坦、贊建筑國際鐵路
  1965年和1967年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總統先后訪問中國,決定由中國援助建立坦贊國際鐵路。1967年9月6日簽訂協議,1970年10月動工興建。1976年7月14日,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國際鐵路全線通車。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8887萬立方米。

  80、 微波通信干線建成投產
  1976年,我國以北京為中心連通全國20多個省市建成了大規模的微波通信干線。

  81、 魯棉一號良種培育成功
  1976年,由山東省棉花研究所用輻射育種新技術培育成魯棉一號良種,并在全省大面積推廣,促進了棉花特大豐收。

  82 、30萬噸乙烯工程建成投產
  30萬噸乙烯工程是國家重點項目,是解放以來在首都興建的最大的石化項目,1973年8月29日破土動工,1976年5月試車成功,1976年10月交付使用。
  在建設過程中,國家計委組織全國20多個省市800多個單位趕制各種設備,及時送來了工程需要的近百萬噸原料,北京市動員14個工業局和7個區、縣300多個單位分別擔任配套工程等制造任務。該工程建成,加快了我國石油工為發展的步伐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9.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10.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艹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