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地時間4月4日下午,胡塞武裝軍事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講話稱,在過去24小時內,胡塞武裝通過無人機和導彈,對美國“杜魯門”號航母和其所在艦隊進行了兩次襲擊。盡管美方否認航母受損,胡塞仍高調宣稱“命中目標”,成功塑造“反美斗士”形象。美國一直打擊胡塞武裝。
胡塞武裝,也稱為胡塞運動,是也門境內一個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宰德派信徒組成的反政府武裝組織。該組織起源于也門北部的薩達省,成員包括什葉派民兵及兒童士兵,最初以批判也門政府與西方的關系為宗旨。
胡塞武裝的前身組織在上世紀80年代末由侯賽因·胡塞創立,他通過組織活動積極傳播宰德派的教義。進入90年代,胡塞武裝的前身組織逐漸成形,并在薩達省等地不斷壯大,最終通過內戰控制了首都薩那及北部大部分地區。
胡塞武裝的政治訴求明確,旨在推翻也門現政府,恢復宰德派的宗教主導地位,并努力實現民族獨立與解放。他們指責也門政府腐敗無能,且其親美政策損害了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因此選擇通過武裝斗爭來爭取政治權益,期望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認可。
據聯合國安理會報告,胡塞武裝的人員數量從2015年的約3萬人迅速增長至2022年的約22萬人,并預計至2024年年中可能達到約35萬人。此外,他們還擁有龐大的追隨者群體,這些追隨者不僅為胡塞武裝提供了人力支持,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其地區影響力。在武器裝備方面,胡塞武裝配備了巡航導彈、自殺式無人機和彈道導彈等現代化武器,甚至擁有伊朗和俄羅斯提供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等先進武器。
胡塞武裝與以色列關系緊張,雙方存在明顯的敵對態勢。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武裝組織對以色列發起的阿克薩洪水行動后,胡塞武裝聲稱為了支援巴勒斯坦,持續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和無人機,成功襲擊了以色列的多個軍事基地和港口設施,對以色列構成了持續威脅。
雖然胡塞武裝在也門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美國、英國和以色列等國將其視為恐怖主義組織,并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然而,胡塞武裝堅稱自己是正義的反抗力量,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
紅海作為連接中東和非洲的重要貿易通道,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需要經過紅海進行商品的進出口。中國也是如此,紅海航線為能源和商品進口提供了保障,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只要該地陷入沖突或風險,就會導致能源及商品供應的不穩定,影響到經濟發展。由此可見,紅海地區的政治穩定和海上安全對中國的經濟和戰略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美國邀請中國參加“保衛紅海”倡議,就是拉中國下水。
實際上,美國在紅海的拱火已不止一次,巴以沖突爆發后,美國就迅速在中東集結軍事力量。11月初,以色列轟炸了加沙北部的難民營,當時美國的做法不是批評以色列,而是在轟炸第二天派出“丹巴”號兩棲攻擊艦,趕往位于以色列南部的紅海,在這艘軍艦上,還有3000名海軍陸戰隊員。
美國一邊高喊“人權”至上,另一邊卻干著大量見不得人的勾當,頻頻在聯合國否決對以色列不利的決議,同時為以色列大量提供武器,出動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為以色列吶喊助威。世界各國對美國的做法是嗤之以鼻的,一個和平、穩定的中東,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巴以沖突不能再繼續下去,必須盡快停火,西方支持以色列,只會讓局勢變得更加錯綜復雜。美國無視加沙民眾的痛苦,一味支持以色列,但各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是魔鬼,一目了然,邪惡終究也戰勝不了正義。
二、怎末看待“911”?
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二號樓,兩座建筑在遭到攻擊后相繼倒塌;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于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還有一架要撞白宮沒得逞。之前,1998年拉登基地就炸了美國駐肯尼亞大使館,2000年又炸了美國駐中東軍艦。
當時在中國絕大部分人都拍手稱快,有的市民們甚至在街頭燃放鞭炮慶祝,對這件事情持中立態度或者是表示同情的人非常少。
為什么會這樣?在中國人心目中,美國是帝國主義的頭子,一直欺負中國,最近兩件事更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第一件事,1999年5月8日,在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中,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兩枚精確制導武器炸毀,我國駐南斯拉夫的三名記者當場犧牲,多名記者被炸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眾所周知,大使館也可以視為一個國家的領土,此舉嚴重的傷害了我們。第二件事,2001年4月1日,也就是911事件的5個月前,發生了中美撞機事件,導致我國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而美國的EP-3偵察機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海南的陵水機場迫降,美國方面不僅沒有道歉,反而倒打一耙,說我們阻礙了他們的正常飛行,最終在我國的不斷催促下才象征性的表示“抱歉”。
我當時看到飛機撞世界貿易大樓畫面時,一是驚訝,二是高興,后來知道撞五角大樓和白宮未逞,感到遺憾。我認為這是針對美國政府的戰爭機器的,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事力量,人民只能用這些特別的辦法對付。就像八路軍、解放軍小米加步槍,面對飛機加大炮的日偽軍、國民黨軍,只能用游擊戰、近戰、夜戰來對付一樣。對用民航客機撞擊民用建筑造成平民死傷的人道災難,雖感痛心又覺無奈。二戰臨結束時,美軍對東京、武漢投放燃燒彈造成的通天火海和平民傷亡,該如何評論?現在日本政府常以原子彈受害者博取同情,掩飾它是侵略戰爭的發動者施暴者的罪行。
中國政府致電美國政府,表示對恐怖譴責、對死難者哀悼之后,人們逐漸支持了中國的反恐立場。如果那兩架撞向五角大樓和白宮的飛機,哪怕有一架得逞,美國加在拉登基地頭上的”反人類恐怖組織“罪名就很難成立。
三、怎末看待塔利班?
“911”是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干的。拉登是沙特人,志愿到阿富汗反對蘇聯的軍事占領,得到美國的支持和訓練,蘇軍撤走后反過來反對美國的軍事占領。“911”后美國要塔利班政府交出基地組織,塔利班說基地組織是“客人”,拒絕交出。911”之后,兩個月美國就出兵推翻了塔利班政府,占領了阿富汗。
塔利班最初是以推翻拉巴尼政權為目標,在伊斯蘭陷入混戰并導致阿富汗民不聊生之時,塔利班又將其目標調整為結束國家內戰、保護民眾安全、恢復和平秩序,并由此逐步贏得民心。在此期間,美國也對塔利班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在處理與美國的關系方面,塔利班政權雖在公開場合毫不掩飾其反美立場,但仍希望與美國建立一種“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其領導人奧馬爾曾要求藏身阿富汗的“基地”組織不要同美國發生直接對抗,以此作為庇護后者的條件。美國實際上也一直和塔利班保持著一定的聯系。美國國務院直到2001年2月才要求關閉位于紐約的塔利班代表辦公室。同年3月,塔利班政權派出特使訪問美國,與美國官員會面討論雙方關系。
對塔利班原教旨主義的極端行為,中國媒體主要是網媒多有譴責。1996年塔利班掌權后,中國雖然一直保留著駐喀布爾大使館,但未公開承認其政府。塔利班的幕后領導穆罕默德·奧馬爾對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陸樹林保證說,塔利班不會“允許任何組織用其領土從事任何反對中國的活動”。他開出的條件是,中國對塔利班的政治支持。
2001年塔利班被推翻后,中國立即與美國支持的政權熱絡起來。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到2010年間,中國向阿富汗提供了人民幣10.3億元的援助,同時免除了阿方1950萬美元的到期債務。2011年,中國再次向阿富汗提供人民幣1.5億元無償援助。吸收為上合組織成員。
塔利班多次向中國示好,該組織代表于2014年11月首次訪問北京,雙方于2015年5月再次會面。2015年11月,中國表示愿意推動塔利班和阿政府之間的談判。路透社2016年7月30日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透露,塔利班一個高級代表團曾在7月18日至22日訪問中國,討論阿富汗局勢。代表團由塔利班的卡塔爾政治辦公室負責人阿巴斯·斯坦尼克扎伊率領,應中國政府之邀前往北京。
自2021年5月以來,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加大攻勢,很快就控制了全國形勢,兵不刃血進入首都喀布爾。8月31日美軍完全從阿富汗撤離,塔利班正與各方廣泛協商成立新政府。
美國對塔利班政權的節奏是,承認(1996-2001)顛覆(2001-2021)承認(現在),中國基本也是按照這個節奏行事。不過中國還是有自己的原則的。8月30日,安理會就阿富汗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中國投了棄權票。
四、怎末看待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化學武器(證據是一包洗衣粉)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為由,結束了戰爭。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
對這場戰爭,中政府安理會表決時投了棄權票,中國人大多站在伊拉克一邊,也欣賞了央視四臺張召忠海軍少將的調侃和薩達姆政權宣傳部長的饒舌。最后目睹了薩達姆的絞刑。
伊拉克是戰爭不折不扣的輸家。常年戰亂、國際經濟制裁使得盛產石油的伊拉克民不聊生。戰爭爆發以來,該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戰后伊拉克總體失業率為15%,青年人失業率甚至高達24%。大量無業青年為恐怖分子滲透提供了機會。
在政治方面,情況更為復雜。戰后,該國仍因各股政治勢力無不按教派分立而四分五裂。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旅游業和航空業遭受重創,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美國經濟復蘇將步履艱難等幾個方面。
關于伊拉克戰爭,似乎是美國勝利了,但是也有人說美國失敗了。從軍事角度看,美國已經打敗了薩達姆,最初的目的達到了,因而美國算是勝利了。但是從戰略全局,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道義等綜合角度看,美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
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民眾覺得,更好的生活馬上就到來。伊拉克戰爭發生之后,人們已經不敢懷念以前。如果用一句俗語來形容,怕就是那句“說起來都是淚”。那么在伊拉克戰爭發生之后18年的時間,伊拉克的狀狀又是如何呢?這需要從多處來談及。經濟已經無法挽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伊拉克的教師人均工資已經達到了60萬美元,醫院人均床位每萬人60張。這個數據,比美國都要高。時光荏苒,截止到2018年,卡塔爾的GDP已經到了1920億美元,比原先翻了近30倍,規模已經跟伊拉克差不多。就算是備受壓制的伊朗,在2018年的GDP,也成了伊拉克的兩倍。只有伊拉克,不進反退。由于持續的混亂,伊拉克的經濟幾乎完全依靠石油收入,但由于近年來油價暴跌,石油收入一直在減少,失業增加,據估計,伊拉克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46%,而且這個數據因為疫情進一步惡化,目前大約有450萬伊拉克人處在低于貧困線的風險。疫情之下全國各地的醫院都人滿為患、缺醫少藥。在伊拉克境內,各股勢力,犬牙交錯,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拼殺。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在戰爭之外,制造了更多的難民,局面更加混亂。
拉克薩達姆政權,是二戰后在民族民主和社會主義革命高潮中,由阿拉伯復興統一社會黨建立的,屬于社會主義陣營,具有反美傾向。建國后,經濟大發展,人民生活大改善,免費教育,免費醫療。但薩達姆膨脹了,想當地區領袖,隨即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和對科威特戰爭。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于西亞。七十年代,美國支持伊朗的巴列維世俗政權。1979年2月,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什葉派穆斯林上臺執政,反對美國。伊拉克是什葉派發源地,占人口55%的什葉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勢力活躍,從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首要目標(薩達姆政權屬遜尼派)。伊拉克國富兵強,積極謀求海灣地區霸權,企圖趁霍梅尼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對其進行打擊,以消除所面臨的威脅并徹底解決邊界爭端。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圣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
兩伊戰爭美國支持伊拉克。之后伊拉克又吞并了美國支持的科威特,招致了聯合國授權的第一次海灣戰爭。
五、怎末看待利比亞戰爭?
利比亞是一個北非沿地中海南岸的國家,盛產石油。1969年,僅27歲的穆阿邁爾·卡扎菲中尉以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推翻親西方的利比亞王國,并在同年9月改為共和國,取得政權后,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2009年利比亞的識字率是87%,2010年利比亞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755,這些數據比鄰國突尼斯和埃及要高,而且公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相對要高一些;卡扎菲把他的親屬和親信所屬的卡達法部落(Qaddadfa)和結盟部族領袖,安排在軍隊和政府中的重要職位上,并且非常巧妙地弱化他的競爭對手,以此來保持微妙的權力平衡、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
石油利益占利比亞GDP的58%,盡管利比亞有600萬人口,但是真正能獲得利比亞石油收益只有很少一部分。調查數據顯示有21%的利比亞人處于失業狀態,這個數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利比亞2010年的腐敗率為2.2(10為最清廉),比兩個鄰國要嚴重。
由美英支持的反對派挑起的內戰,引起了聯合國的干預,在聯合國安理會設置禁飛區域決議時,中國投了棄權票。原本是利比亞國內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別之間的爭斗而引發的國內戰爭,后來由于西方國家的介入發展為西方國家與中東北非的國際戰爭。利比亞騷亂對于該國動亂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由於總統卡扎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卷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國家正在陷入的分裂還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亞戰爭,是繼上世紀90年代的科索沃戰爭,本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后,西方國家為首的軍事聯盟第四次對主權國家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卡扎菲原來是反美反西方的,后來想要和解,還是遭到殺身之禍。
戰后初期,西方大國以多種方式對利比亞重建進程施加影響。他們扶植親西方的過渡政權,在利比亞建立西式民主制度,通過參與經濟重建以分享利益,希望將利比亞打造為“聽話”的附庸。
“夾生”的民主使利比亞不僅沒有實現穩定的政治建制,反而陷入政權分裂。自2014年起,利比亞逐漸形成兩個政府、兩個議會,在東、西兩地并立對峙局面,持續至今。政權分裂又為其戰后經濟恢復和社會穩定設置了重重阻力。
利比亞政權分裂后,一些西方大國和地區國家分別支持不同陣營,使得對立雙方間的矛盾更加復雜難解。
利比亞亂局持續對其所在和鄰近地區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惡化非洲的安全局勢,也加劇歐洲的難民危機。
戰后利比亞的情況很糟,從業人員的工資沒有基本保障,甚至于許多 醫生、 教師也無法得到應有的報酬,但這在卡扎菲統治時期卻是從未發生過的。
當卡扎菲上臺時,居民的生活水平還相對較高,居民不僅能得到石油收入,醫療和教育費用都是政府包辦的,戰后這些福利全沒了。
六、我的沉思
恐怖行為、恐怖活動歷來就有。中東、西亞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派林立,什葉派與遜尼派兩大派系 為爭奪控制權,經常采用恐怖手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為了自己的殖民利益,常常打著反恐旗號支一派打一派。隨著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衰落,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的人民,在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的斗爭中,由于力量懸殊就采取了恐怖方式。本來是對付西方的國家機構,卻常常“殃及魚池”,“911”就屬這種情況。美帝國主義就把它夸大為針對無辜的平民百姓的,據以建立“反恐戰爭”的“統一戰線”,以維護它的世界統治地位。阿富汗戰爭就是為了卡住這塊俄羅斯通往中東的咽喉要地,并支持“東突”搞亂新疆;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就是為了控制這兩個國家的石油。上世紀末的20年,中國和平崛起,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國力隨之空前提高。小布什一上臺就宣布,他覺得誰可能超過美國,他就要打誰。南海撞機、炸克羅地亞使館就是具體行動。
一味打擊中國,是有風險的。助理國務卿佐利克把中國作為“利益攸關方”,就借“911”把中國拉入“反恐戰爭”。一來中國國內也有疆獨、藏獨等恐怖勢力,二來為了維系中美關系大局,就順水推舟加入了它的“反恐戰爭”,以至在伊拉克、利比亞問題上,沒能以果斷的手段對西方的陰謀予以揭露和制止。其實對疆獨、藏獨用反對分裂的名義就夠了,沒必要用反恐的名義。而美國一方面要中國和它一起反恐,一方面又支持疆獨、藏獨、港獨、臺獨。中國在國內反恐是毫不含糊的,但在國際上既然加入了“反恐戰爭”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遷就美國,猶如既然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常常會有妥協一樣。也許主觀上還想恢復社會主義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實際卻很難。福兮禍兮?既要維系中美關系大局,又要堅持原則維護世界的公平正義,更要捍衛中國的國利益,需要智慧。
雖然,宗教原教旨主義是反人類現代文明的,文明社會應該予以抵制、教化;但是不要忘記,世俗社會是有階級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美帝國主義是世界人民的的公敵。美國就是以“反恐戰爭”號令世界,推行它的帝國主義殖民政策的。只有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大潮中,宗教原教旨主義、恐怖威脅才能根除。單一的“反恐戰爭”不能解決問題。
對恐怖還是要反的,但不一定要參加美國發動的、美國號令的“反恐戰爭”。
胡塞武裝不僅是也門的一個什葉派民兵組織,更是一個具有廣泛政治和社會影響力的武裝力量。它與也門政府以及其他外部勢力的復雜關系,使得它在中東地區的政治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說它是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力量的一部分,中國應當支持。胡塞武裝公開宣布不襲擊中國船隊。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政府曾派骨科專家我堂哥尚天欲,赴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的與北也門對立的南也門人民共和國為其總統治過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