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俄會談之后,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展開了激烈的隔空罵戰,澤連斯基倒是沒怎么罵,只是抱怨了一下烏克蘭沒被邀請參加美俄會談。然后特朗普就對澤連斯基展開激烈的批評,言辭之刺耳,讓西方輿論是目瞪口呆,估計那些挺烏派聽完都能氣到吐血。
2月18日,澤連斯基抱怨美俄會談沒有邀請烏克蘭,并稱結束戰爭的努力必須“公平”,并讓歐洲國家參與其中。
澤連斯基說:“俄羅斯代表和美國代表正在進行會談,關于烏克蘭,但沒有烏克蘭。”
這句話似乎激怒了特朗普,隨后特朗普在海湖莊園告訴記者,澤連斯基三年前就該結束這一切,就不應該開始這一切。他表示,澤連斯基本可以達成停火協議。
特朗普原話是這么說的:“我非常失望,我聽說他們對在談判中沒有席位感到不滿。一個“半吊子”的談判代表幾年前就可以達成和解,而不必損失太多土地”。
特朗普還表示:“我認為我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我認為它(談判)進展順利。但我今天聽到,‘哦,好吧,我們沒有被邀請。’好吧,你在那里待了三年。你應該在三年之后結束它。你本不應該讓它開始。你本可以達成協議。”
特朗普最后這句話,被廣泛認為,特朗普是在指責烏克蘭發動戰爭。
這自然捅了西方輿論的馬蜂窩,因為一直以來按照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俄烏沖突是俄羅斯無緣無故“入侵”烏克蘭。
于是這些西方主流報道,紛紛指責特朗普。
CNN發文稱,烏克蘭并沒有發動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始于2022年2月,當時是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
美國《國會山報》認為,特朗普似乎是在譴責澤連斯基,指責后者“本不應該讓戰爭開始”。
美國廣播公司(ABC)則表示,特朗普“說法錯誤”,他似乎將戰爭責任歸咎于烏克蘭。
不過,我過去三年也分析過很多次,俄烏沖突的爆發,顯然烏克蘭并不是“無緣無故”挨揍,烏克蘭是存在自身問題。
俄烏沖突爆發的根源,起碼得追溯到2014年,美國在烏克蘭煽動顏色革命,以不光彩的方式扶持了完全親美的傀儡政權上臺。
這直接導致了親俄的烏東兩州和克里米亞宣布獨立,由此才展開了漫長的俄烏沖突。
在2014年開始的長達8年時間里,頓巴斯地區從未實現真正的停火,烏克蘭極右翼勢力在頓巴斯地區的納粹行徑,也是不斷給這片地區的火藥桶積累炸藥。
俄烏沖突雖然是在2022年2月爆發,但歸根溯源,俄烏沖突已經持續很長時間。
這就好比,這次巴以沖突雖然是2023年10月7日爆發的,但顯然巴以沖突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了。
所以,烏克蘭是沒資格說“無緣無故”被打,因為一直是烏克蘭在主動挑釁俄羅斯。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這就好比一個小孩,一直在對著壯漢揮舞拳頭,說“來打我呀”。然后這個壯漢最后沒忍住,真的一巴掌打了這個小孩,然后這個小孩就哭著喊說,這個壯漢無緣無故打他,這顯然是不對的。
所以,我是不贊成西方媒體完全偏袒烏克蘭這種“無緣無故”的說辭,在俄烏沖突的爆發過程里,烏克蘭也是存在主動挑釁的行為。
我們古話有云“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意思是“國家雖小,卻不肯自居小國地位。力量不足,卻不懂得敬畏強大鄰國。缺乏禮儀,甚至侮辱強大的鄰國。貪婪固執,進行愚蠢的外交活動。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國家滅亡。”
這完全就是烏克蘭的真實寫照。
不過,過去這三年,我也不敢說是烏克蘭發動戰爭,我頂多說烏克蘭存在主動挑釁過錯,畢竟從結果來說,挨揍的是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
我們國家也從來沒說烏克蘭發動戰爭,只說烏克蘭問題有其復雜的歷史經緯,我們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公道一邊。
結果特朗普反倒是這樣公開指責烏克蘭發動戰爭。
此外,雖然烏克蘭有問題,但俄烏沖突的爆發,也不完全是烏克蘭的責任,美國的拱火責任是不能被洗地的。
而特朗普的話,實際上就是把俄烏沖突爆發的鍋完全甩給澤連斯基去背,把美國的問題完全摘出去的,這顯然也是不對的。
特朗普說:“烏克蘭領導層允許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繼續下去。即使沒有美國,這場戰爭也本不應該發生。”
特朗普這個“即使沒有美國,這場戰爭也本不應該發生”,說得十分繞口,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實際上,如果沒有美國,俄烏沖突就不會爆發,而不是特朗普所說的“也本不應該發生”。
特朗普意思是,俄烏沖突的爆發和持續,跟美國沒關系。
但完全是錯誤的。
在俄烏沖突爆發前,美國在2021年12月就不斷渲染輿論氛圍,說俄羅斯要打烏克蘭,并給出了一個精確的開戰日預告,就是2022年2月16日。
但在2022年2月16日,俄羅斯并沒有開打,反而是宣布撤兵了。
但在俄羅斯撤兵后,烏克蘭內部的極右翼武裝,在外部勢力的煽動下,開始對烏東兩州密集炮轟,對俄羅斯進行終極挑釁,這是俄烏沖突爆發的導火索之一。
而這些烏克蘭極右翼武裝,跟美國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俄烏沖突的爆發,美國能說自己沒有拱火責任嗎?
更何況,2014年的烏克蘭顏色革命,就完全是美國煽動的,這是有實錘證據的,而2014年的烏克蘭顏色革命正是后來俄烏沖突爆發的禍根,美國敢說自己沒有責任嗎?
本來俄烏沖突在2014年就有可能爆發,只是當時普京忍住了,結果普京忍了8年,在烏克蘭不斷挑釁下,2022年最終沒忍住了,發動了“特別軍事行動”,俄烏沖突才正式爆發。
所以,俄烏沖突的爆發,美國也是有責任的。
有美國網友也發帖說:“有趣的是,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俄羅斯進入烏克蘭之前,他們所要求的只是烏克蘭不要加入北約,如果烏克蘭和澤連斯基選擇保持中立,我們覺得這場戰爭還會發生嗎?”
而且,俄烏沖突爆發后,本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在2022年3月是已經開始進行和談,當時已經傳出可能談成的聲音。
結果當時英國首相約翰遜,特意跑去基輔,強烈反對澤連斯基停火,竭力勸說澤連斯基“不要與俄羅斯簽署任何協議,要繼續戰斗到底”,最終導致烏克蘭撕毀了和談協議,俄烏沖突最終打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這是《烏克蘭真理報》在2023年11月自己爆料的。
而大家都知道美國和英國是穿同一條褲子,沒有美國的授意,英國會在這么大的事情上自作主張嗎?
而且2022年4月初出現的“布查慘案”,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疑云的慘案,導致當時俄烏和談徹底破裂,讓俄烏沖突進入全新升級階段,徹底關上了俄烏和談的大門。
現在回過頭看,布查慘案大概率就是外部一些拱火勢力,不想看到俄烏停火,才制造出來的慘案。
結合英國首相約翰遜當時跑去基輔勸說澤連斯基不要停火,美國和英國是有很大的嫌疑。
所以,3年前不是美國讓澤連斯基別停火,澤連斯基會不停火嗎?
雖然3年前是拜登在任,但拜登領導的美國就不是美國了嗎?
結果現在特朗普這話說得好像俄烏3年前不停火,都是澤連斯基的鍋,沒有美國英國攪屎棍半點責任。
特朗普這完全就是在給美國洗地,實際上就是給拜登洗地。
照理說,特朗普應該趁機指責拜登領導的美國去拱火俄烏沖突,才導致俄烏沖突爆發。
但特朗普這次反而在幫拜登洗地,可見當前美國是多么急于跟俄烏沖突撇清關系。
正因為俄烏沖突的爆發,跟美國脫不了關系,所以這次特朗普才顧不上攻擊拜登和民主黨,直接把鍋完全甩給澤連斯基,來維持美國道貌盎然的虛偽表象。
我雖然也經常說澤連斯基賣國,但不管怎么樣,澤連斯基領導的烏克蘭,是用烏克蘭的人命,去為美國利益戰斗。
2022年10月6日,美國前陸軍副參謀長杰克·基恩就挑明了說,在跟俄羅斯的戰爭中,為美國利益送命的不是美國人,而是烏克蘭人。
所以,別人可以罵澤連斯基賣國,但美國人沒資格去罵澤連斯基,畢竟澤連斯基是在為美國賣命。
不過,我對澤連斯基倒也沒什么同情,畢竟當初澤連斯基選擇當美國的打手,出賣烏克蘭的國家利益,聽從美國的煽動,去不斷挑釁俄羅斯,就已經早可以預料到有如今這個下場。
這就是當美國狗腿子的下場,給世界其他美國狗腿子樹立榜樣。
不但要被兔死狗烹、過河拆橋,還轉手就被賣了,還得替主人背鍋。
所以,我雖然不贊同特朗普給美國洗地的說法,但特朗普這樣做也挺好的,讓世界看清楚當美國狗腿子的下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