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2日,普京和川寶突然進行了通話,時間長達90分鐘。通話結束后,川寶表示,普京同意就俄烏停戰展開談判。
消息一出,歐洲和民主黨相當震怒,烏克蘭則是反應慌張。
之所以如此,在于此次通話事先沒有一點消息,按照外交規則,川寶在與普京通話前,應該先和澤連斯基通話,至少也是和歐盟通話。
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與普京通話,等于跳過了烏克蘭和歐洲。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賈·卡拉斯警告,不要通過“權宜之計”和“骯臟的協議”來結束戰爭。
意思就是,你倆別想瞞著我們,達成停火協議。
雖然消息很亂,但根據各大媒體的報道,已經可以整理出一個“停火協議”的大致框架:
(1)克里米亞,想都不要想,對俄羅斯來說,屬于不可談判對象,川寶也沒提這茬;
(2)扎波羅熱、赫爾松、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四州,可以按“實際控制線”停火,為監督雙方停火,將部署“維和部隊”,隔開交戰方;
(3)烏軍撤出庫爾斯克;
(4)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
以上內容很明顯對烏克蘭不利,說難聽點,和投降沒區別。
因此為安撫澤連斯基,川寶表示,可以繼續援助烏克蘭,還支持烏克蘭在2030年前加入歐盟(這條可信度較高)。
川寶之所以向俄羅斯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無非是基于財政和大局。
“俄烏戰爭”長期化,導致美國不得不將大筆資源投入烏克蘭,是時候快刀斬亂麻了。俄羅斯占點便宜,美國無所謂,反正吃虧的是烏克蘭。
美債總額已超過36萬億美元,去年的財政赤字高達1.8萬億美元,明顯不可持續。為了收縮開支,必須拋掉一切不掙錢的項目,開源節流。
對“國際開發署”的裁撤、對烏克蘭援助的減少,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財政考量。
許多人擔心,一旦俄烏停戰,美俄關系重啟,會出現“聯俄抗中”的局面。對此我只能說,擔心不是多余的,但事情沒那么簡單。
“停火協議”的框架盡管對俄羅斯有利,但仍和俄羅斯的心理價位差距不小。
要知道,俄羅斯在2022年9月,舉行了扎波羅熱、赫爾松、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四州的入俄公投,意味著四州在法律上屬于俄羅斯。
就算扎波羅熱和赫爾松一時半會拿不下,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也是必須拿下的,否則沒法向國內交代。
目前,俄軍占了頓州60%,盧州占99%,遠未達到拿下兩州的目標。如果按“實際控制線”停火,等于打了好幾年,死傷數十萬士兵,卻連一個完整的州都沒拿到。
試問,俄羅斯國內會怎么想?強硬派會怎么想?
所以,于私,至少要拿到完整的盧頓兩州,普京才能給內部的強硬派一個交代;
而于公,普京也很難答應。
俄烏戰爭爆發后,俄羅斯國內掀起了一波反思潮,矛頭直指2014年9月簽訂的《明斯克協議》,許多人認為,這份協議給了烏克蘭喘息之機,事實也的確如此。
本來,2014年的烏軍由于腐敗、長期軍費投入不足、內部人員叛亂等因素,沒多少戰斗力,是俄羅斯的大好機會,但在簽訂《明斯克協議》后,雙方停火。
利用停火后的八年時間,烏克蘭政府大力整頓軍備,重塑軍隊戰斗力,具體可見《烏軍怎么突然變能打了?》,這里就不再細說。
重建后的烏軍,給俄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有此先例,這份新的“停火協議”,會不會變成又一份《明斯克協議》,讓烏克蘭獲得喘息之機呢?
為降低這種可能性,俄羅斯唯一的辦法,是盡可能地削弱烏克蘭,多拿走一些烏克蘭的土地。
2024年后,梅德韋杰夫就多次放話,要拿下敖德薩,很多人認為,他這么說是為了自保,畢竟他是自由派,長期被皇俄派視為眼中釘,因此要說一些擴張領土的話語,來迎合皇俄。
但梅德韋杰夫的話,也反映出了一個現實:俄羅斯的確有拿下更多烏克蘭領土的需求。
烏克蘭的領土越少,就越虛弱,卷土重來的可能性越小。
而按“實際控制線”停火的話,明顯不符合這個目標。所以我們看到,通話后,和美國政府的高調相比,克里姆林宮的反應顯得冷靜異常。
當下的戰場形勢是俄軍占優,普京其實不急。
也許是知道普京可能不答應,美國副總統萬斯在2月14日表示,“如果普京不同意烏克蘭和平協議,將采取制裁和軍事行動”。
意思是逼俄羅斯答應當前的條件,否則加大援烏力度,讓戰場形勢逆轉。
因此,不排除俄烏戰爭會更激烈。
退一步講,就算普京答應了“停火協議”,那么“停火協議”之外呢?
雙方至少有四大難題,需要解決。
難題一,是歐洲能源市場的問題。
2022年前,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的份額,是最高的。以天然氣為例,2021年,俄羅斯供應了歐洲三分之一的天然氣,德國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
美國企業在歐洲能源市場的份額則不多,但俄烏戰爭后,情況倒過來了,美國企業占據了最多的份額,俄羅斯的份額大為減少。
要是重啟美俄關系,俄羅斯勢必重返歐洲能源市場,但油氣集團是川寶的幕后大金主之一,指望他們讓步,吐出吃到嘴的肉,顯然不現實。
對俄羅斯來說,如果無法重返歐洲能源市場,停戰的意義將大打折扣。停戰之前,歐洲能源市場是你的,停戰之后,歐洲能源市場還不讓碰,那不是白停戰了嗎?
難題二,俄羅斯被凍結的資產怎么辦。
俄羅斯被西方凍結了約3000億美元的資產,美俄關系一旦重啟,勢必要解凍,但川寶是否愿意,又是一個問題,畢竟這事不符合美國利益。
即使川寶愿意,也面臨技術性難題。首先,其中一些資產已經被挪用,比如俄羅斯寡頭馬洛費耶夫,被美國政府凍結了540萬美元的資金。
2023年5月,這540萬美元被交給了烏克蘭政府,時間過去這么久,早花掉了。
俄羅斯大概率是追不回來的,烏克蘭也沒錢還,可不追等于吃個啞巴虧。馬洛費耶夫和普京關系親近,還是皇俄派的大金主,影響力是不低的。
其次,是拜登挖好了坑。
為了阻礙川寶可能向俄羅斯歸還資產,早在去年中旬,拜登就簽署了行政令,授權國務卿和財政部,全權處置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
換句話說,國務卿盧比奧和財政部長貝森特是否點頭,很關鍵,兩人都是建制派的。而整個共和黨建制派的立場,是傾向于不歸還。
考慮到建制派的支持,對川寶而言至關重要,如果他們不答應,俄羅斯的資產就很難解凍。如何說服他們,將是個不小的難題。
難題三,“維和部隊”的費用,誰來支付。
俄烏交戰區全長超過1000公里,要在如此廣闊的區域里部署“維和部隊”,把雙方隔開,得十幾萬人馬,按照澤連斯基的說法,至少10萬。
十萬大軍一年下來,開支能少得了?
正在“降本增效”的川寶,是不太可能掏這筆錢的,那就只能是歐盟出,但歐盟也不是傻子,合著好處全是你的,成本全是我的?
難題四,澤連斯基敢不敢答應。
烏克蘭國內,反對停戰的強硬派依舊勢力龐大。著名無人機部隊“馬迪亞爾之鳥”的創始人羅伯特·布羅夫迪,曾在2024年9月,公開向澤連斯基發出威脅:
“如果俄烏談判達成了烏克蘭人不喜歡的條款,百萬烏軍將返鄉并推翻政府”。
烏軍有沒有百萬不好說,但推翻政府的威脅,不是假的。
烏克蘭之外,民主黨、歐盟也是激烈反對停戰的,如果澤連斯基屈服于川寶的壓力,這些反對者會不會聯合起來,制造一場兵變呢?
四大難題,哪個都不是好解決的,“停火協議”的條件也未必能達到俄羅斯的心理價位。可想而知,俄烏停戰遠不是一通電話能解決的。
一開始川寶的說法是24小時結束俄烏沖突,結果后來口風變了,變成100天結束俄烏沖突,說明他也逐漸意識到其中的困難。
當然,不管2025年能否停火,“俄烏戰爭”的轉折點已經到來。
經過三年的戰爭,誰贏誰輸,基本塵埃落定。
美國從中收割到歐洲制造業、歐洲能源市場和外逃資本。
中國則得到了一個規模尚可的市場,打開了西北的大門,深入中亞。
俄羅斯雖損失慘重,好歹收獲了新的土地、資源和人口,慘勝,也是勝。
歐洲也是明擺的輸家,不僅被去工業化,還外逃了天量的各種資金和人才,當然,硬要說收獲也不是沒有,比如數百萬烏克蘭難民,是一筆寶貴的勞動力。
唯有烏克蘭,是徹徹底底的輸家。
如今,在這一場全球博弈中,烏克蘭早已失去了自主選擇的空間,更多地被大國之間的利益和策略所左右。
事實說明,棋子的命運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以后的茍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