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一份來自印度、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共20個糧食安全組織所發表的報告指出,基因工程沒有提升糧食產量,反而增加了農藥用量和促進超級雜草(superweeds)的生長。
基因改造作物20年前在美國被研發出來,之所以被稱為奇跡的谷物,是因期待它可作為糧食危機、氣候變遷和土壤侵壞的解決方案。然而,評估報告發現已經在25個國家中生長、栽種面積達15億公頃的基因改造作物無法改善人類當前的問題。
報告認為,自基因改造技術研發之后,當前的饑荒已經成為泛濫的問題了。在投資高昂經費后,抗旱特性和耐鹽容忍度的試驗仍未進入任何具體實驗計劃。
農藥用量不減反增
分析報告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原本研發出的基因改造作物可以降低殺蟲劑用量,但結果卻與原意相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量大幅增多。
可以抵抗昆蟲病害的蘇力菌抗蟲棉花(Bt cotton)在中國大量栽種,1997年以來,害蟲的數量已增加12倍之多。2008年一份刊登在《國際生物科技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的研究指出,種植蘇利菌抗蟲棉花所獲得的收益,已被殺蟲劑的需求用量給消耗殆盡。
在阿根廷和巴西種植基改大豆的農人發現,他們使用除草劑的用量比種植非基改大豆的用量多了1倍。印度組織九種基金會(Navdanya Foundation)的調查結果則顯示,蘇利菌抗蟲棉花在印度栽種后,殺蟲劑用量增加13倍。
報告披露一份實證研究,表示雜草已經衍生出抗藥性,對基改作物公司所研發專門對抗基改作物的除草劑也失效,導致越來越多的超級雜草在美國生長得非常旺盛。10種雜草在美國22個州占地達6百萬公頃的農田中叢生,影響的作物包括大豆、棉花和玉米。
結果農人必須使用更多的除草劑來對抗有抗藥性的雜草,基改作物公司則付錢讓農人使用效力更強更毒的化學藥劑。報告中寫道:“基因改造的奇跡很顯然地在農田里步履蹣跚。”
基改公司成隱形殺手
基改作物公司成功地在許多國家向超過1,500萬名農民營銷產品,大部分透過官方游說、收購當地種子公司和鏟除市場上的傳統種子,被點名的全球3大公司包括孟山都(Monsanto)、杜邦(Dupont)和先正達集團(Syngenta),總共囊括全球超過7成的種子市場,他們握有專利及智慧財產權來銷售種子,并向農人收取額外費用。
報告譴責孟山都掌控印度95%以上的棉花種子市場,從中操作種子的銷售價格,更是過去15年來超過25萬名印度農人因負債無力償還而自殺的幕后黑手。
這份不畏大公司惡勢力的報告,獲得法國農民聯盟(Confédération paysanne)、國際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匈牙利蓋婭基金會(The GAIA Foundation )和美國食品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等多個非營利組織的支持。
他們也質疑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人類與動物食用基改食品后明顯過敏的證據。并表明科學家們往往不愿意正視安全的議題,因害怕被與持有技術的公司有利益糾葛的事務攻擊。
孟都山針對報告提出的反駁聲明表示:“我們認為基因改造作物的安全和效益獲得適當地建立,在已銷售的數十億份含有基改食品的餐點當中,尚未有任何一個不適案例或傷害與基改作物有關。”
這份聲明佐以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國家研究會議(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出版的《轉基因作物對美國農業可持續性的影響》(The Impac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on Farm Sustain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報告,這份報告在結論指出,美國農民了解比起傳統作物,種植生物科技作物的永續經濟和環境效益可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病蟲危害、減少殺蟲劑用量和提升產量等效用。
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Smith School of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院長,也是英國前任首席科學顧問戴維‧金(David King)譴責非洲糧食欠缺是肇因于部分富國反對栽種基改作物。
報告則提出響應,基改作物提高糧食不安全性,因為大部分為制造生質能源的基改作物占用了栽種地方糧食的土地。
九種基金會執行長范達娜‧席娃也是報告的共同作者,她說:“基改作物的農作方式破壞了耕種生態,基改作物和傳統作物共同存在是不可能的,因為基因污染和對傳統作物的遺害是不可能去控制的,當大型跨國企業掌握的糧食系統規模漸增,化學和基因污染在散播的同時,基改公司已經把刀抵在農民的脖子上,他們正摧毀追求利潤的其它方式。”
2011-10-2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