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猜測中美達成外交交換 匯率問題等在列
2010-05-20 08:25:00 來源: 環球時報-環球網(北京)
核心提示:美國18日突然宣布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同意對伊朗進行新制裁,媒體稱這是奧巴馬政府外交的“罕見勝利”。外媒稱,如果美國愿意將“天安”號事件停留在地區而不是提交給聯合國,中國可能愿意在聯合國處理伊朗問題上支持美國。
環球時報5月20日報道 據5月2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美國18日突然宣布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同意對伊朗進行新制裁,媒體稱這是奧巴馬政府外交的“罕見勝利”。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用“漫漫長征”來形容奧巴馬政府贏得中國支持對伊朗更嚴厲制裁的辛苦程度。正因為這樣,中俄同意制裁伊朗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世界。美聯社說,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贏得了“決定性的支持”,《芝加哥論壇報》稱,這是奧巴馬政府的意外成功。
《華爾街日報》19日說,美國官員承認為贏得中俄支持不得不在一些關鍵領域作出讓步。制裁避開了伊朗最大的經濟支柱 能源行業;美國還收回了早先將伊朗央行列入黑名單的計劃。總體看來,這份草案比美國此前擬定的制裁草案弱化了許多。
法國《權力》雜志評論稱,中國的表現令人吃驚,因為它對伊朗能源的依賴是客觀存在的,這種依賴在2009年還有所加強,北京和德黑蘭簽署了歷史上最大的天然氣交易合同。評論認為,俄羅斯改變立場背后可能是和美國達成了一系列在歐洲問題上的利益交換,如導彈防御系統問題,最大的謎團在于美中是否達成了某種類似交換。
美國《政客》雜志網站18日援引外交學會亞洲問題專家史密斯的話說,希拉里本月稍晚將訪問中日韓,如果美國愿意將“天安”號事件停留在地區而不是提交給聯合國,中國可能愿意在聯合國處理伊朗問題上支持美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分析“奧巴馬靠什么贏得中國支持”時認為,首先,美國官員不得不靜靜地傾聽中國外交官對奧巴馬會見達賴和對臺售武的憤怒抗議;美國的另一交易是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決定不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如果伊朗為報復制裁而切斷出口,中國經濟會受損,美國必須聯合沙特等石油出口國確保發生危機時的全球石油供應。文章稱,新一輪制裁如能成功迫使伊朗放棄核武器,奧巴馬可以因對中國的巧妙外交而得到加分。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